簡 歷:
中國科學院院士、德國科學院院士。1988年在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獲博士學位,1989-1998年先後在德國馬普學會量子光學所、英國盧瑟福實驗室等著名科研單位長期從事科研工作,回國前已是相關領域國際知名專家。1999年1月至今在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任研究員、光物理重點實驗室主任、物理研究所副所長, 2003年任中國科學院基礎科學局局長,2006年11月任上海交通大學校長。曾獲中國科學院傑出成就獎、第三世界科學院TWAS物理獎、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何梁何利科技獎、世界華人物理學會“亞洲成就獎”、中國青年科學家獎、香港“求是”傑出青年學者獎、國家傑出青年基金、中科院百人計畫優秀獎、中科院科技進步獎、國防科工委科技進步獎、中國物理學會饒毓泰物理獎、中國光學學會王大珩光學獎等。現任亞太物理學會聯合會(AAPPS)主席,英國物理學會Fellow,國際純粹物理和套用物理聯合會(IUPAP)專業委員會委員,聯合國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高功率雷射理事會理事,國家863高技術強雷射領域專家組副主任等職。同時還擔任國際專業學術刊物Optics Express (美國), High Energy Density Physics英國),Chem. Phys. Lett. (美國),J. Phys.B (英國),J. Plasma & Fusion Research (日本)等本領域重要學術刊物的副主編或編委。
主要研究方向:
超短超強雷射與物質相互作用(強場物理)
過去的主要工作及獲得的成果:
張傑及其同事在X射線雷射和強場物理等方面做出了出色的成績。近5年的主要成就包括:建成了綜合性能先進的極光系列超短超強雷射裝置;自主建立和發展了由相關實驗診斷設備和系列數值模擬程式組成的強場物理研究平台;揭示了超短超強雷射吸收機制相互轉換的規律;提出了強雷射場對電子的隨機加熱和加速等新機制;實現了強場產生超熱電子的定向發射和控制;證實了快點火雷射聚變新方案中錐形靶對超熱電子的聚焦作用;提出了產生超強THz輻射新理論,並得到初步實驗證實;揭示了超短超強雷射在大氣中傳輸及超長距離自聚焦電漿通道產生的規律等。 在 “Science”、 “Physical Review Letters”等國際學術刊物上發表論文210篇,被科學引文資料庫(SCI)引用1325次,近5年在重要國際學術會議上做特邀報告30次,在國際X射線雷射和強場物理研究領域享有很高的學術地位和聲望。
目前的研究課題及展望:
利用自行研製先進強場物理研究平台,主要對以下課題進行研究:雷射慣性約束核聚變“快點火”概念相關物理(高能超熱電子、離子等)、飛秒雷射在大氣和電漿中的傳輸物理、基於強雷射的先進輻射源(THz - x-ray,包括瞬態泵浦x射線雷射)、雷射電漿尾波粒子加速,以及利用強雷射在實驗室中對天體物理過程進行模擬。這些研究內容都是強場物理最前沿的科學問題。
培養研究生情況:
在英國時培養過5名博士研究生,4名博士後;回國後至今已培養了14名博士後(其中包括2名國外博士後),23名博士生、3名碩士生。 在讀博士13名(其中包括1名國外博士生),碩士生2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