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薯7號

張薯7號

2004-2005年度參加省區試,平均鮮薯畝產為1128.73公斤,比對照大西洋增產2.76%,差異不顯著;2005-2006年度續試,平均鮮薯畝產1772.02公斤,比對照增產52.03%,達極顯著水平。兩年平均鮮薯畝產1450.38公斤,比對照增產28.13%。2007-2008年度生產試驗3個點平均鮮薯畝產1230.2公斤,比對照大西洋減產4.4%。

基本信息

基本信息

品種名稱:張薯7號(原名壩58)
馬鈴薯新品種“張薯7號”馬鈴薯新品種“張薯7號”

品種類型:馬鈴薯
品種審定編號:閩審薯2009007
選育單位:河北省高寒作物研究所
引進單位:福建省種子總站福建農林大學作物科學學院
品種來源:Yagana/XY.20

特徵特性

張薯7號冬種出苗至成熟生育期兩年區試平均88.9天,比對照大西洋早熟0.4天。葉片綠色,莖綠色,有落蕾,薯型圓型,薯皮淡黃色略麻皮,薯肉乳白色,芽眼淺。兩年省區試平均,株高39.77厘米,單株塊莖數6.7個,單株薯重0.49公斤,商品薯率77.01%,無裂薯、空心、二次生長。經福建省分析測試中心檢測結果,乾物質含量22.7%,還原糖含量0.044%。食用品質較好。省區試田間調查,晚疫病發病率23.97%,比對照大西洋低5.6個百分點;卷葉病毒病發病率3.84%,與對照大西洋相當。
馬鈴薯新品種“張薯7號”馬鈴薯新品種“張薯7號”

產量表現

2004—2005年度參加省區試,平均鮮薯畝產為1128.73公斤,比對照大西洋增產2.76%,差異不顯著;2005—2006年度續試,平均鮮薯畝產1772.02公斤,比對照增產52.03%,達極顯著水平。兩年平均鮮薯畝產1450.38公斤,比對照增產28.13%。2007—2008年度生產試驗3個點平均鮮薯畝產1230.2公斤,比對照大西洋減產4.4%。

栽培要點

冬種在11月上、中旬儘量搶晴早播。採取雙行種植,每畝種植5000株左右,春種畝種植4000—4500株。種前進行催芽、切種、拌種。肥管採取“施足基肥、早施追肥、多施鉀肥”。畝施純氮15公斤,氮、磷、鉀比例1:0.4:1.5,全部磷肥、30%的氮肥和30%鉀肥作基肥,在出苗期,50%氮肥、30%鉀肥,結合中耕除草培土進行澆施,剩餘肥料在現蕾期全部放入。水分管理以保持土壤濕潤(70%土壤含水量)為宜。注意中耕培土,預防低溫霜凍。及時防治晚疫病等病蟲害。70%以上莖葉變黃時,及時搶晴收穫。

審定意見

福建省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審定意見:張薯7號屬薯片加工型馬鈴薯新品種,冬種出苗至成熟生育期89天左右,與對照大西洋相當;產量較高;大中薯率較高,芽眼淺,商品性較好,加工薯片品質較好;省區試田間調查晚疫病發病率比對照低。適宜福建省馬鈴薯產區種植,栽培上宜種植脫毒種薯,適當密植,注意防治晚疫病,提高產量。經審核,符合福建省農作物品種審(認)定規定,通過審定。

2011年優質種子11

民以食為天,種子與人類生活關係密切,除日常生活必需的糧、油、棉外,一些藥用、調味等都來自種子。盤點2011年優質的種子品種,為農民提供參考。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