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萬岱

張萬岱

張萬岱,男,1930年3月生於瀋陽市,軍隊文職1級(中將銜)正軍職。1947年考入東北中山中學(高47班),1949年肄業;1952年畢業於長春軍醫大學(現為吉林大學醫學院)即到軍醫學院工作,後改為第一軍醫大學(現為南方醫科大學)南方醫院消化疾病研究所博士生導師、教授、主任醫師。

基本信息

簡介

姓名:張萬岱

職稱:主任醫師

張萬岱 張萬岱

擅長:擅長中西醫結合治療潰瘍病、胃炎、癌前病變、消化不良、潰瘍性結腸炎、腸易激綜合症等,兼攻肝炎及膽胰疾病 。

張萬岱,中醫科主任中醫師,教授,博士生導師。擅長:中西醫結合治療潰瘍病、胃炎、癌前病變、消化不良、潰瘍性結腸炎、腸易激綜合症等,兼攻肝炎及膽胰疾病。從醫50餘年,長期堅持醫療第一線工作,解決和搶救了數以千計的疑難危重病人,收到感謝信500餘封;主攻慢性胃病,常年深入基層義診諮詢,調查研究積累了豐富經驗,研製新藥《三九胃泰》、《胃必寧》享譽中外,治療效果好,倍受病人讚譽。

研究與教學

張萬岱 張萬岱

從醫50餘年,長期堅持醫療第一線工作,解決和搶救了數以千計的疑難危重病人,收到感謝信500餘封;主攻慢性胃病,常年深入基層義診諮詢,調查研究積累了豐富經驗,研製新藥《三九胃泰》、《胃必寧》享譽中外,治療效果好,倍受病人讚譽,曾接受粵港信息報記者的採訪和報導,被納入《中國當代名醫辭典》(張植信主編,趙朴初題書名,彭真題詞,1992年天津人民出版社)、《20世紀中國醫學首創者大辭典》(金錚主編,1994年黑龍江人民出版社)。

忠誠於黨的教育事業,培養碩士12名、博士11名、國內訪問學者6名、醫本科學員萬餘名、推薦博士後5名,積極進行教學改革,研究教學法,使內容科學性與方法藝術性相結合。

在“軍醫教育”上發表《貫徹啟發式臨床數學的幾點體會》等論文3篇;《培養研究生帶動學科建設提高醫教研水平》評為校優秀教學成果三等獎,《努力實現傳授知識和發展智慧型的統一》獲校優秀論文獎,完成衛生部中標課題教學錄相片《消化道出血的診治》、《胃十二指腸液檢查》、《腹腔穿刺液檢查》等5部,評為全國優秀教學片1部、校二等獎1部、三等獎2部。由於教學成績突出,被評為全軍優秀教師,事績被納入《全軍院校名師大典》(楊松林主編、朱敦法、李文卿為總顧問,1993年國防大學出版社)、《中國當代教育名人傳略》(解秀芬等主編,1992年香港未來中國出版社)、《博士生導師及成果概覽》(萬坤鳴執行主編,2005年新華出版社)。

個人理念

遵循辨病與辨證相結合的中西醫結合觀點,研製開發治療慢性胃病的新藥《三九胃泰》,經多中心觀察、鑑定,療效顯著,症狀改善率96%,糜爛性病變改善率89.89%,萎縮腸化等癌前病變改善率52%,後者修正了“萎縮腸化不可逆轉”的傳統觀念,這不僅具有理論創新價值,同時又有防癌抗癌意義。1985年經深圳南方製藥廠生產推廣套用,20年來取得了數百萬病人受益的重大社會效益和數百億產值的巨大經濟效益,同時發展成為以此為頭龍和命名的三九企業跨國集團公司,為我國社會經濟發展作出重大貢獻。

近年工作

近年承擔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全軍重點攻關課題等多項任務,完成“幽門螺桿菌與海爾曼螺桿菌感染的流行病學、病理學、致病性及診治研究”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胃癌及癌前病變中醫分型與Hp、病理、基因關係的研究”獲悉尼國際傳統醫學大會優秀論文獎;“三九胃泰的研製及臨床實驗研究”獲校科技重獎特等獎;“Hp與胃病”、“脾虛本質”、“大腸癌”、“胃癌”、“胃癌前病變”等方面的臨床實驗研究獲全軍科技進步二等獎4項、三等獎6項,近年研究脾胃病和脾虛證與胃腸激素、胃腸動力、幽門螺桿菌的關係成績顯著,先後發表論文260餘篇,其代表作有《潰瘍病的中醫分型及其病理基礎初探》、《潰瘍病的復發與抗復發》、《幽門螺桿菌的研究現狀與共識》、《脾胃病與胃腸激素關係的研究進展》、《中西醫結合胃腸動力學的研究進展》、《脾胃學說研究的回顧與展望》等,主編《中西醫結合消化病學》、《幽門螺桿菌與胃十二指腸疾病》等4部專著,參編《現代消化病學》、《幽門螺桿菌的基礎與臨床》等9部專著。多次被評為校優秀科技工作者,學術成就被納入《共和國專家成就概覽》(成興主編,2003年中國畫報出版社)、參與並組建廣東名醫會診中心 。

近年成就及榮譽

由於科研成績和學術聲譽的提高,被推選擔任中華醫學會消化病學分會4屆委員,幽門螺桿菌學組組長、名譽組長、科研協作組組長,中華老年醫學會消化組委員,中華胃腸激素學組委員,中華廣東省消化學會主委、名譽主委,中華廣東資深專家委員會常委,中國中西醫結合學會理事、消化病專業委員會全國副主任委員和名譽主委、廣東主任委員,廣東省中西醫結合學會副會長、名譽會長,中國醫促會胃病專業委員會會長,中國自然辯證法研究會醫學哲學分會全國副理事長、廣東主任委員;同時被聘任為《現代消化及介入診療》主編,《世界華人消化雜誌》、《中國中西醫結合消化雜誌》、《中華腹部疾病雜誌》副總編及《醫學與哲學》、《胃腸病學》等10餘家雜誌編委,曾赴美國、歐洲、澳大利亞、日本、泰國、馬來西亞、香港、澳門等國家和地區參加國際會議進行學術交流近20次。

在學會工作中積極開展以學術交流為中心的各項學術活動,成績十分突出。首先召開全國幽門螺桿菌學術會議、專題筆談會議和專家共識會議,提出了《我國幽門螺桿菌若干問題的共識意見》,明確了我國Hp感染的診斷治療標準,同時組織開展了全國範圍的Hp流行病學調研工作,撰寫《中國Hp流行病學調查報告》在亞太消化病周國際學術大會上報告,獲大會優秀論文一等獎,有力地推動了我國Hp醫學事業的發展。其次在負責全國中西醫結合消化學會工作期間,每年都召開全國中西醫結合消化病的學術會議、學習班,成立了胃腸病協作組、肝病協作組、腫瘤協作組,並分別開展了相應的科研工作,積極組織制定了消化性潰瘍、慢性胃炎、功能性消化不良、潰瘍性結腸炎、腸易激縫合症、肝硬化等6項全國性中西醫結合診療規範,主編了《中西醫結合消化病學》,為提高中西醫結合消化病學的科研水平和診治水平作出了重要貢獻。再者,在負責中華醫學會廣東消化學會工作期間,每年舉行一次消化病學年會或學習班,每月在廣東省科學館舉辦一次學術報告或專題論壇會, 每年組織1~2次大型義診諮詢和講學活動,幫助基層開展新業務新技術,很受基層的歡迎和好評。他領導的廣東省中西醫結合消化學會和廣東消化學會均被評為優秀專科學會,他本人多次被評為學會活動積極分子和先進工作者。在解放軍畫報(1993年10期40頁科技星座)和廣東衛生報(1993年8月2日第一版頭條位置)報導了他的科研事績,同時被收入英國劍橋世界名人研究中心出版的《世界名人錄》、我國中外名人研究中心編輯出版的《中國當代名人錄》(徐向前提名、薄一波提名,1994年上海人民出版社)及《共和國建設者檔案》(馬政華主編,2005年光大出版社)。

主要榮譽

領導的科室被評為先進科室和全軍優秀標兵單位,後又被評為全軍消化中心、研究所和國家重點學科,他本人多次被評為優秀共產黨員,立功和受嘉獎16次,評為國家級有特殊貢獻的政府特殊津貼獲得者,事績被收入《實踐三個代表的楷模》(海安主編,2005年中國廣播電視出版社)。

主要學術作品

在“軍醫教育”上發表《貫徹啟發式臨床數學的幾點體會》等論文3篇;

《培養研究生帶動學科建設提高醫教研水平》,獲校優秀教學成果三等獎;

《努力實現傳授知識和發展智慧型的統一》獲校優秀論文獎;

衛生部中標課題教學錄相片《消化道出血的診治》、《胃十二指腸液檢查》、《腹腔穿刺液檢查》等5部,評為全國優秀教學片1部、校二等獎1部、三等獎2部。

《潰瘍病的中醫分型及其病理基礎初探》;

《潰瘍病的復發與抗復發》;

《幽門螺桿菌的研究現狀與共識》;

《脾胃病與胃腸激素關係的研究進展》;

《中西醫結合胃腸動力學的研究進展》;

《脾胃學說研究的回顧與展望》等;

主編《中西醫結合消化病學》、《幽門螺桿菌與胃十二指腸疾病》等4部專著;

參編《現代消化病學》、《幽門螺桿菌的基礎與臨床》等9部專著。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