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芙華[畫家]

張芙華[畫家]
張芙華[畫家]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張芙華,著名畫家,現任陝西省書畫研究會會員、陝西省花鳥畫研究會會員、西安市美術家協會會員、西安市文物書畫交流協會理事、陝西省灞柳書畫研究會會員、長安重陽畫會會員、北京華夏神韻書畫藝術中心研究員。她從事繪畫藝術數十年,主要擅長花鳥畫,作品豐富,具有濃郁的中國傳統風格。

基本信息

生平經歷

張芙華[畫家] 張芙華[畫家]

畫家張芙華出生於書香世家,父親知識分子,擅畫人物山水畫,外祖父文博專家、畫家,外祖母擅長工筆花鳥畫。自己原從事文藝工作,後調入文物單位,對她來說熱愛傳統文化,為她的繪畫事業奠定了深厚基礎,書畫評論家稱她的作品“有獨步閒庭逐夜深”的雅致,有“紅杏枝頭春意鬧”的活潑,還有評說她的繪畫“深厚豪放,瀟灑俏麗,情趣盎然……”。

張芙華作品 張芙華作品

由於她從小受家庭的教育,自從踏入工作崗位,總是懷著滿腔熱忱,刻苦好學,踏實認真,奮發向上,不但從中獲得文化知識,同時鍛鍊自己,增加才能,提升自身修養。調入文物單位工作,就樹立了一個正確的態度,文物不是“古玩”,也不是所謂的“古董”,它是中國傳統文化的載體,不能兼收並蓄,“要吸收其民主性的精華”,更不能玩物喪志。走進藝術,熱愛藝術,對中國傳統文化有正確的了解與認識,中國傳統文化源源流長,包含的知識如同浩瀚的大海。她是有理想,對事業負責的人,在“文物交流中心”具體從事陶瓷項目工作,揚帆從頭開始,讀書,請教,實踐,每一件陶瓷的燒制要經過很多程式,中國古代的陶瓷窯遍及各地,各地各時期風格特徵不同,造型工藝,拉壞制胎,施釉彩繪,書法款字,均是古代匠人的創造,是火與土結合的藝術,是造型與繪畫結合的藝術,藝術是美的體現。她為追求藝術美,從造型到紋飾親手摹仿描繪,作美的記錄。其實這項工作是平凡的,單調的,肩上擔子是重的。還記得她在“西安市文物庫”工作的那段時間,每天編號、登賬、上架、重複單調,又髒又累,而她卻認為是走進知識的寶庫,為整理文物藏品工作,每天“手忙腳亂”,晚上翻閱資料,由於認真工作成績是顯著的,她不滿足現狀,為了更一步掌握古陶瓷的藝術,常常提出一些疑難問題,去請教、去研究,有一股牛勁,在逆境中去學習,堅忍發憤的向前走。掌握了古陶瓷知識能深層的看到古代工匠們的藝術,能廣泛認識到古代陶瓷藝術的發展,同時古陶瓷藝術光輝又反映在她身上,使她在藝術修養上得到提高。

當然,做工作就要有一定的回報,做好文物工作在事業單位有什麼回報呢?努力工作是熱愛它,是心中有一個美的理想……

熱愛藝術,從業餘繪畫到專業繪畫,由於有堅實的藝術修養基礎與藝術知識,很快步入繪畫藝術,在陝西省圖書館百年館慶《百年陝圖書畫作品集》、《長安書畫名家作品典藏》、《風雲人物》、《黨風與廉政》等畫冊中均有她的作品並被收藏,2012年7月4日被人民日報海外版以“鍥而不捨,厚積薄發”為題進行了詳細報導。

張芙華作品 張芙華作品
張芙華作品 張芙華作品
張芙華作品 張芙華作品

個人作品

張芙華作品 張芙華作品

”初期繪畫禽鳥,有鳳鳥、麻雀、白頭翁、鴛鴦、鸚鵡、山雞與各種昆蟲花卉,特徵突出,造型、羽毛與結構組織畫得工整,在一幅繪畫中的山雀,伸首凝視前方,神情專注,可能前面發現獵物,欲要疾飛。藝術手法是雙勾填彩,羽毛線細,足趾線瘦有力,表現質感。學習臨摹也是繪畫所必經之路,踏實認真,對藝術的追求正如她自己所述,現 在已將全部精力投入繪畫,有時到公園賞花觀鳥,臨摹古代繪畫,總達不到看書所嚮往的境界,缺少靈氣,失敗作品很多,畫稿成疊不能展示。動筆繪畫常使我進入狀態,不覺疲勞,憑著熱情與理想,樂觀與志趣,從不認輸,相反將其做為一種藝術享受!

經歷了一段繪畫的路程,筆墨熟練了,提高藝術技巧,感到意興盎然,增加信心。經過數年努力仍以花鳥畫為主,以春夏秋冬四季圖為例,不同季節有不同景色,而春繪柳枝吐芽,寥寥數筆,出芽柳條微風搖曳,在柳枝左右兩側各有一隻飛燕,一展翅而上,一騰起而追,皆作呼鳴狀,打破空間寂靜,春意溫暖微風平添詩意,冬季圖,寒氣凜冽,白雪飛揚,一枝落盡殘葉的樹枝斜插入畫面,在寒風中挺立,一叢修篁傍樹而生,積雪的竹葉清翠晶亮,一隻孤單飛鳥栖枝暫息,凝視著茫茫雪地,用工筆勾畫,填彩細膩,線條柔和而有力。雪景的乾枝與飛鳥形成對比,使之在深冬寒冷中呈現著生命的活力,繪畫成熟。

張芙華作品 張芙華作品

近些年的作品更多,有墨線勾勒與填彩融合,其運筆用墨統一,造型準確,工整精細,有的傅彩較濃,有的傅彩較輕。還有單用墨繪的“梅、蘭、竹、菊”與花鳥畫,雖然內容相同,而姿態卻有多種多樣,內含情趣豐富。另外不用線條,專尚設色,學習清初“沒骨”畫,取得良好的藝術效果。荷花、瓜瓞、牡丹等圖,水墨為主略施淡色,水墨變化,描繪出花葉招展姿態,傳達出色與香的感覺。去年庚寅年所繪“惠風和暢、玉蘭雙粧、花香清遠、喜事多多四條屏”,構畫仍以傳統折枝花卉表現,經營位置巧妙設計,或左邊、或右邊枝幹錯蹤交叉欹斜插入畫面,葉茂枝繁、老桿新枝、古藤盤纏,各個畫面的花朵在最注目處突現,疏密得當“虛實相生”,或上或下大片空白,顯得曠闊空靈。掩映盛開的花朵有艷紅、雪白、淺紫,筆法熟練,活潑多變,出之自然,用筆有工細處,也有粗放的寫意,隨類賦彩,超出塵俗,老乾挺拔多姿,細細的新生枝條向上,柔中有婀娜之勢。紫藤根據其特點,在枝條上作彎曲交錯的處理,其形態若游龍,活潑生動,其運筆揮寫自如,形與神、墨與色結合極具特色,展現出柔中有剛,剛中寓柔,富有質感,掩映在枝葉上的花朵有濃烈的紅色,淡淡的紫色,雪般的白色,光彩沃若,泌人心脾。枝上雙雙飛鳥栖息,或左盼右顧,或相互觀望,活潑機靈。細線勾勒尖喙堅勁富有質感,渲染紅綠等羽毛鬆軟、光潔、柔和,而羽翅直硬,筆筆見力。通過筆墨和意匠的描述,達到和諧完美,富有藝術魅力,使人感到身在山野、在村莊、在庭院,其中蘊含著鬱勃無限的生機和活力。

人常說,藝術不負苦心人,從張芙華畫家的三個階段的作品看,在提高,在升華,她功底深厚,有理想,追求新天地,用自己繪畫藝術給人們以美的享受。”— —著名文物鑑定專家王長啟先生評張芙華女士作品。

張芙華作品 張芙華作品
張芙華作品 張芙華作品
張芙華作品 張芙華作品

社會評價

“論及書畫,國人推崇的標準歷來都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儘管一些專業的評論家常常會洋洋灑灑下筆千言,但其觀點未必都能讓人信服,說白了,專業人士說好的未必就好,非專業人士說不好的未必就不好。而我對書畫的認識,有時也只是一種感覺,而這種感覺,難免也有失公允。因此,每當有書畫家朋友囑我為其書畫寫些文字時,我都會犯難,犯難的原因,實在是不知該怎么說才能讓人滿意。也會勉為其難地發一些感想,而這種感想,肯定也難稱上真正的書畫評論。

張芙華作品 張芙華作品

據說在所有的畫種中,惟獨花鳥畫的審美要求極高,似乎達不到一定的學養,就很難領略其精神實質。一想到這一層,我就有些緊張,因為我不知道以我的審美,是否能完全讀懂張芙華老師的花鳥畫?花鳥畫原本是可以深層次地表現人的性情品位境界的,但我不知道在當今社會條件下,花鳥畫的意義又在哪裡?除了所謂的裝飾性,其更深層次的意義似乎早被各種功利思想淹沒了。如果說美食可以給人提供一種味覺盛宴,那么花鳥畫能提供的就是視覺盛宴。因此,一個好的花鳥畫家若要取得大的成功,就得為其夢想買單。尤其令我越來越困惑的是,現今畫花鳥畫的畫家越來越多,誰比誰強,似乎也不完全在於畫,還需附加其它畫外因素。但假若我不能為張芙華老師的花鳥畫談些感想,內心裡似乎也有些不忍,畢竟,在我所認識的書畫家中,張芙華老師確實是一位讓我敬重的人。每當我觀賞張芙華老師的花鳥畫時,我都會抱著一種“閒登小閣看新晴”的輕鬆心態。不過令我沒有想到的是,張芙華老師的花鳥畫,卻能讓我眼前一亮,其一花一鳥,一草一木,似乎都被賦予絢麗色彩,頗有“紅杏枝頭春意鬧”的活潑。直至後來把她的花鳥畫看多了,才發現她花鳥畫的最大特點就是構圖新異,穿插疏密得當,設色濃淡有序,亦有一種“獨步閒庭逐夜深”的雅致。

張芙華作品 張芙華作品

事實上,所有的繪畫作品,大抵上都有雅和俗之分。太雅的東西難免有一種做作,多數人看不懂,用魯迅先生的話講,“矜持得可憐”,曲高和寡說的也是這種意思。而太俗的東西儘管易懂,也有那么一點生氣,但看得多了,更容易引起人的審美疲勞。由此可見,一幅好的作品若要能入人眼,非得達到雅俗共賞不可。我不敢說張芙華老師的花鳥畫就是雅俗共賞的代名詞,但她的花鳥畫確實能給人一種別樣的藝術享受。之所以這么講,是因為她的花鳥畫中,一些看似平常的事物,總顯得那么不平常。不管是國之天香的牡丹,還是出淤泥而不染的荷花,不管是小鳥的靜態還是動態,總能從形似達到神似。最重要的是寓含詩情,有一種“事如春夢了無痕”“流水無情草自春”的況味在裡面。

由此我也更加深信畫如其人,人如其畫這句話的。因為每次看到張芙華老師的花鳥畫,我都會想起她的人;每次見到她的人,又會想起她的畫。而其人其畫,給我的感覺,一直都是那種春風大雅能容物的美好形象。” — —作家、著名書畫評論家 楊朝陽

張芙華作品 張芙華作品

“她像一個小學生一樣,幾十年如一日地心情耕耘,如此虛心和執著。但是她以常人罕見的堅持不懈和悟性邁進了藝術殿堂。她的作品中洋溢著自然、淳樸、清新、秀美的氣息,真是地體現了她樸實細膩的內心世界。她擅畫小寫意花鳥畫,如牡丹、荷花、梅、蘭、竹、菊等。幾十年的磨鍊逐漸自成風格,她的作品渾厚豪放、瀟灑俏麗、情趣盎然,充分體現了她對生活的熱愛,對美的追求。

峰高無坦途。願芙華女士在繪畫藝術上步步登高!”— —陝西省書協會員、原國家摔跤隊主教練 陳建虎

與鑒寶專家邱小君收藏協會會長姜西海合影 與鑒寶專家邱小君收藏協會會長姜西海合影
與原陝西省人大常委會主任李溪溥合影 與原陝西省人大常委會主任李溪溥合影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