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簡介
張聚福,男,北京人,畢業於北京食品商業學校。傳統糕點專家;好食坊、牛氏運昌、金利食品研發顧問
1965-1967於北京食品商業學校進行食品專業知識學習
1967年畢業後進入祥聚公糕點廠工作,主要從事中式糕點製作,從班長一直做到廠長,直至2002年退休;1982年與紅學泰斗周汝昌一起研發出紅樓糕點;1984-86年任領導職位的張聚福去中國人民大學工商管理學院進修企業管理1990年時任廠長的張聚福在北京政府的推動下與台灣金蛋糕食品CEO謝健一進行合作,共同製作出"國之餅"系列糕點,國之餅包含:梅蘭竹菊四種月餅,轟動一時。同時這次合作也使張聚福先生成為當時北京與台企合作的第一人,為日後兩岸企業的交流溝通奠定了基礎。
1995年中秋張聚福攜祥聚公員工一起慰問天安門國旗班的同志,並送上中秋月餅。被北京媒體報導。
1998年張聚福推出中秋大月餅,直徑98cm高18cm重達118斤價值5000元,成為當時全國最大的月餅。同年榮獲北京市食品工業協會北京市糕點食品分會頒發的北京市糕點食品行業突出貢獻獎。
2002年祥聚公退休之後擔任好食坊、牛氏運昌、金利食品等多家食品公司的研發顧問,為品類開發和口味研發提供指導。
退休之後一直活躍於食品行業,通過所在食品協會的活動進行技術交流對接,傳統糕點的發揚光大,保護並恢復各地百年以上的傳統食品。
個人榮譽
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米麵與烘焙製品專業學會理事
中華老字號北京祥聚公糕點(始創1908)技藝傳人北京牛氏運昌食品有限公司技術研發中心顧問
好食坊食品創新與研發中心研發顧問多年來,張聚福先生對中國傳統糕點的弘揚做出了巨大貢獻。張聚福先生在傳統糕點弘揚方面所堅持的理念為,在不改變其本質的基礎上,進行繼承性創新提升,以滿足隨著時代的發展,老百姓日益提升的自我需要。在張聚福先生看來,傳統糕點是擁有鮮活生命力的,是在不斷發展中成熟,不斷適應、融入市場,成為中國人“舌尖上的美食”。
以北京提漿月餅為例。傳統的北京提漿月餅本身比較乾,比較硬,張聚福先生在經過大量傳統工藝研究,中西對比之後,融合現代元素在不失提漿月餅原有工藝的基礎上,融入大量現代工藝以及口味風格,以達到適合當下人的品味需求。一生中,張聚福先生將中國傳統的優秀糕點工藝繼承並發揚光大,不斷的通過自身的理解以及與眾多廠家的合作,來實現中式糕點的弘揚。
張聚福先生對中國傳統糕點的弘揚主要通過兩個方面:相關協會交流以及配合企業做研發。張聚福先生很明顯更青睞於後者,在他眼中,在當今商業社會,唯有以商業為基礎,將傳統糕點融入到市場競爭中去,將傳統糕點“身經百戰”,在對比和融合中,不斷實現自我發展,而不是閉門造車,最終與時代脫節。
在中國,多少優秀的傳統文化因為缺乏與外界的交流,最終導致跟不上時代大潮,最終被淘汰。張聚福先生很明顯對中國傳統糕點充滿了期待和自信,樂於在市場競爭中讓中國傳統糕點綻放出自我的魅力!
與張聚福先生合作的企業多為市場競爭力頗強,廣為好評的傳統糕點企業,好食坊作為張聚福先生頗為青睞的一家,在特色傳統糕點方面獨具優勢,獲得市場廣泛好評。
專心做好一項就是最大收穫
張聚福先生在參觀食品行業新興品牌好食坊時表示,"專心做好一項就是最大收穫",憑藉張聚福先生對傳統糕點卓越的理解和認識以及好食坊出色的研發能力,相信張聚福先生擔任好食坊研發顧問,將進一步強化好食坊的市場影響力,同時也會催生出更多特色糕點。
“以苦為樂,創造出新的狀態”,作為一名一生致力於中國傳統糕點研發的老人,他真正做到了"專心做好一項就是最大收穫"。作為與台灣企業合作第一人,他全面融合了大陸與寶島的食品工藝,成為當今傳統糕點工藝集大成者。而本次與好食坊的強強聯合,也預示著中國傳統糕點將走向更大的輝煌。
經典語錄
“(傳統糕點)不失去主題的情況下,更新提高,(讓傳統糕點)適合百姓的需要”
“不是倚老賣老,我們要將傳統的東西煥發新生”
“我們挖掘的目的,是為了弘揚”
“(張聚福)從基層到廠長,真正的內行領導內行”
“專心致志做好一項,就是最大收穫”
“以苦為樂,創造了新的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