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簡介
1962年畢業於哈爾濱建築工程學院建工系(現哈爾濱工業大學土木工程學院),留校任教至今。1981年至1983年間,在美國康奈爾大學土木與環境學院作為訪問學者開展輕鋼結構的研究。1991年至1994年曾任哈爾濱建築大學副校長。
自1997年以來,又開闢了輕鋼組合結構的研究方向,先後開展了新型輕鋼組合板、組合梁、組合柱、組合節點以及輕鋼組合結構的抗火性能的系列研究工作。先後培養了組合結構方面的博士生5名和碩士生3名。已發表有關組合結構方面的文章7篇。
總計國內外共發表論文120餘篇,參編著作和規範8部,培養博士、碩士、博士後50餘名,為推動我國鋼結構及組合結構事業的發展做出了積極貢獻。
人物履歷
年表
1957-1962年:哈爾濱工業大學土木系(哈爾濱建築工程學院建工系)工民建專業學習,畢業後留校任教;
1962-1978年:哈爾濱建築工程學院建工系助教,
1978-1986年:哈爾濱建築工程學院建工系講師,
1986-1991年:哈爾濱建築工程學院建工系副教授;
1991-1993年:哈爾濱建築工程學院教授;
1993-目前:哈爾濱工業大學土木工程學院(哈爾濱建築工程學院建工學院)教授、博士生指導教師。
歷任職務
中國鋼結構協會理事、專家委員會委員;
中國鋼協結構穩定與疲勞分會副理事長;
中國標協輕型鋼結構委員會副主任委員;
《工業建築》雜誌編委。
學科
結構工程
研究方向
主要從事高層建築鋼結構、輕型鋼結構和鋼結構穩定理論等方面的研究工作。率先開展了工業用鋼貨架結構、冷彎型鋼受力蒙皮的抗剪強度和剛度、直接焊接方、矩形管結構以及輕鋼組合結構的研究工作。目前還開展了高層建築結構的抗風、鋼結構的高等分析理論以及剛架體系(包括實腹和格構式)的穩定分析等方面的研究工作。
論著成果
[1]董永濤、張耀春:板殼結構非線性屈曲分析的修正拉格朗日法,土木工程學報,1997,vol.30,No2:34~41
[2]朱勇軍、張耀春:蒙皮支撐柱的靜力性能分析,建築結構學報,1999,vol.20,No6:32~37
[3]武振宇、張耀春:軸向力作用下T型方管節點的塑性鉸線分析,土木工程學報,2002,vol.35,No4:20~24
[4]毛小勇、張耀春、韓林海:標準升溫下鋼-混凝土組合板的抗火性能,建築結構學報,2002,vol.23,No2:55~60
[5]張耀春、毛小勇、曹寶珠:輕鋼-混凝土組合梁的試驗研究及非線性有限元分析,建築結構學報,2003,vol.24,No1:26~33
[6]陳麟、張耀春:基於等參公式的三節點梁單元,工程力學,2003,vol.20,No1:48~52
[7]張耀春、劉玉姝、張福海:三角形空間格構式剛架平面外穩定的實用算法,哈爾濱建築大學學報,2002,vol.35,No3:5~8
[8]Yaochunzhang,YongtaoDong,FiniteElementMethodforNonlinearLocalBucklingofPlatesandSectionsunderMonotonicorCyclicLoading,YEW-CHAYELOO,Buildingforthe21stCentury,TheFifthEastAsia-PacificConferenceonStructuralEngineeringandConstruction,GoldCoast,Queensland,Australia,25~27July1995,GriffithUniversity,GoldCoastCampus,1995,ISBN:0868576700
[9]Y.C.Zhang,J.J.Zhang,W.Y.Zhang,Stub-ColumnFailureTestofWeldedBoxSteelSectionunderAxialCompressiveLoading,X.L.Zhao,R.H.Grzebieta,StructuralFailureandPlasticity-IMPLAST2000,TheSeventhInternationalSymposiumonStructuralFailureandPlasticity,Melbourne,Australia,4~6October2000,PERGAMONAnImprintofElsevierScience,2000,ISBN:008-0436013
[10]Y.C.Zhang,W.Y.Zhang,etal,InelasticResponseHistoryAnalysisofChangchunBranchBusinessBuildingofChinaGuangdaBankunderStrongMotionEarthquakes,WanzhongLiu,BoqingWang,ProceedingsofSixthPacificStructuralSteelConference,Beijing,China,15~17October2001,Beijing,SeismologicalPress,2001,ISBN:7-5028-1952-5/TU·151(2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