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概述
![張希哲為香港中華業餘體育協會鑽禧紀念特刊題詞](/img/9/360/nBnauM3X3MTNzgzM4ETO5gDO2QTM0MDNwETOzQTNwAzMxAzLxkzL2gzLt92YucmbvRWdo5Cd0FmLwE2LvoDc0RHa.jpg)
職業生涯
![張希哲陪同“台灣省主席”黃杰參觀校園教學設施](/img/0/6df/nBnauM3X0QDN2YzN0ITO5gDO2QTM0MDNwETOzQTNwAzMxAzLykzLyEzLt92YucmbvRWdo5Cd0FmLxE2LvoDc0RHa.jpg)
1942年7月,張希哲自中央政治學校畢業後,進入當時隸屬民國國防最高委員會的中央設計局工作,任經濟組調查研究員。期間,編撰《計畫政治與計畫經濟》、《新縣誌論叢》、《三民主義哲學》等書。
1943年,張希哲擔任廣東《中山日報》社總主筆,國民通訊社社長。1944年改任中國國民黨廣東省黨部宣傳科科長。同年5月被遴選為韶關市臨時參議會議員。參議會解體後,任廣東省政府參議員、廣東省政府顧問、廣東戰地動員委員兼組長。以省政府參議、廣東省戰地動員委員會兼省黨部西南區特派員的名義派駐陽江、陽春等16縣擔任戰地動員工作。
1945年抗戰勝利,張希哲回任省黨部宣傳科科長,次年1月被選為廣州市臨時參議會參議員。5月,任國民黨廣州市黨部委員兼《廣州日報》社社長。1948年,當選國民政府第一屆候補立法委員。1949年3月,任國民黨廣東省黨部宣傳部第一處處長。
1949年,移居台灣。歷任台灣"教育部"司長、知識青年黨部主任委員、國民黨中央設計考核委員會委員、"中央海外工作委員會"委員、"中印文化經濟協會"理事長、"中琉文化經濟協會"理事長、溜冰協會理事長、亞洲溜冰聯合會副會長、世界龍崗親義總會名譽會長、"總統府國策顧問"等職。;歷任政治大學公共行政研究所教授、中華港澳之友協會會長、華僑協會會長等職。1950年2月遞補為“立法委員”,歷任41年。
1959年,任華僑文化事業委員會主任委員。曾出版《華僑問題研究叢書》,已出版《五十年來的華僑與僑務》、《華僑政治生活》、《美國華僑史略》、《華僑史論集》等。也主編《海外華人經濟叢書》,已出版《海外華人經濟概論》、《海外華人企業之現代化》、《美國選舉制度》、《華僑問題研究叢書》、《高等教育的理想與實際》、《海外華人經濟概論》等多種。1996年8月在台北主持"華僑與孫中山先生領導的國民革命"學術研討會。1997年7月,率台灣僑史學者訪問大陸作學術交流。1999年8月,率台灣僑史學者參加在廣州舉行的"華僑與抗日戰爭學術研討會"。
1963年1月5日-1973年6月30日,張希哲任台灣逢甲工商學院第三任院長,在任期間為逢甲大學的建設發展作出了艱苦的努力和重大貢獻,1988年被推舉為逢甲大學名譽副董事長。
1963-1986年,張希哲被選為中國國民黨中央委員。1986年後出任國民黨中央評議委員。1992年初至2000年5月受聘為“總統府”國策顧問。
1993年,張希哲接任台灣華僑協會總會第四任理事長,他強化對華僑問題的研究成果,並拓展兩岸交流。任內與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合辦“華僑與國父孫中山先生領導之國民革命”,與中國華僑歷史學會合辦“華僑與抗日戰爭”等學術研討會,編輯出版《華僑大辭典》及華僑叢書。
張希哲隨國民黨政府遷至台灣後,除任職“教育部”司長、逢甲大學校長、華僑協會總會理事長等職外,還曾任國民黨中央設計考核委員會委員、華僑文化事業委員會主任委員、大學課程修訂委員會委員、“中華港澳之友協會”會長、台灣政治大學中國文化學院教授、國防研究院講師、台灣政治大學研究所及公共行政研究所教授等職。50年代,曾到美國西雅圖華盛頓州立大學研究院進修,80年代曾接受韓國國立大學頒授的政治科學名譽博士學位。
張希哲晚年關注僑史研究和兩岸學術交流。曾任兩岸文化經濟交流促進會監事會召集人。1997年受聘為江門市海外交流協會名譽會長,同年7月,率台灣僑史學者訪問大陸作學術交流。1999年8月,率台灣僑史學者參加在廣州舉行的“華僑與抗日戰爭學術研討會”。2002年冬,受聘為五邑華僑華人博物館籌建委員會顧問。
個人榮譽
![張希哲在台灣逢甲工商學院創校九周年校慶時主持新建運動場破土典禮](/img/8/c8e/nBnauM3XzczN0IjM4ITO5gDO2QTM0MDNwETOzQTNwAzMxAzLykzL3EzLt92YucmbvRWdo5Cd0FmLyE2LvoDc0RHa.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