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知非

民國15年,任北伐三十五軍師政治部主任。 民國31年,任福建省顧問,與馬子谷、程星齡共事。 1960年後,任湖南省文史館館員。


張知非(1890-1970)原名綬銘,字鮑霞。清水江人。在長沙科舉不第,常去湖南省圖書館博覽群書,學業大進。在嶽麓書院由焦達介紹入同盟會,投身於對清王朝的革命活動。
民國11年(1922),任醴陵縣甲種師範講學所所長期間。提倡女權,男女同校。聘中共黨員陳章甫為教師,邀請毛主席、李立三講演階級鬥爭理論,介紹馬克思主義。境內豪紳不滿,誣衊張知非倡“仇父論、”“毀聖滅倫、”“大逆不道,”免去其所長職務,並通電全省不得收留。
民國15年,任北伐三十五軍師政治部主任。“馬日事變”後,中共中央派鮑羅廷、李建漢、譚平山等經岳陽赴長沙調查事變真相,以尋找兩黨繼續合作途徑。武漢政府密電駐岳陽三十五師師長葉開鑫逮捕鮑羅廷等 7人,就地槍決。恰葉開鑫不在師部,電報落入張知非手,遂急往7人住所,囑迅速遠離,鮑羅廷等幸免於難。北伐戰爭後,任岳陽米捐局局長,掩護、資助共產黨員馮又村、朱廣義、朱務義等人。井岡山革命根據地建立後,擬攜款數萬元赴井岡山,事泄被捕,經多方營救,保釋出獄,隱居湘鄉。
抗日戰爭爆發後,出任第十八集團軍戰地服務團團長,集結一批愛國志士,從事抗日救亡活動,後被解散。民國31年,任福建省顧問,與馬子谷、程星齡共事。因掩護中共地下黨員活動,遭特務監視,被迫離開福建回鄉。在清水江楊木9張姓義務兵族祠倡辦鐵肩中學,將張姓部分袂產捐作經費。1960年後,任湖南省文史館館員。1970年病故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