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溥排行長,倜儻自喜。以監生遵川楚例捐納州同知,分發安徽。嘉慶七年(1802)遵工賑例捐,升同知。九年八月,內選授以同知分發四川、重慶。
嘉慶十九年(1814),生狸反,眾以數萬計。他創任兵才百餘人,即通牒大府請師,乘不意,先以所部往剿,制軍命提督多隆武率重兵繼之。他領部眾直渡瀘,入其巢,連破賊,殺四千餘人,而事定。然其先任同知時,甫抵任值鹽梟某聚眾亂,他不及上陳預往捕賊,遂不及起事,殺三百餘人,而難解。又有積年巨寇號劉大靴者,橫苦北江,其黨數千人,吏不能捕,他乘其還鄉掃墓之時,計往獨擒,眾心大快,而上官屢駁君,怒特杖斃之所殺不遇一人而禍亦息,戰功曰多殺人,誠不在多也。他初受矢目於威勤侯勒保,後受知於蔣相國礪堂。而平生授官皆出特旨,不由薦舉而至也。
嘉慶二十年(1815)十一月引見,中才試用。道光元年(1821)十月內引見,任重慶江北廳理民同知。初任入蜀時,奉檄辦天壇桿木。歷二年,得大木長十三丈。行至通州,以堵水運木為御史所劾,幾殆矣。
平判亂擒巨寇,十六年(嘉慶辛未年,1811)六月引見,上奇其狀貌,是年九月,以功升用敘州知府。安徽廬州府江防同知。丁艱服闋,後又補授為直隸廣平知府及補授廣平。山東馬進忠為亂,界連廣平。君查辦餘黨,昭雪被誣,非大吏意。山東巡撫琦欲以故縱劾又殆矣,賴有奏聞,上知其無他。服闕入都時,奉命查辦官荒地畋。
張瑞溥合計前後歷任惟蜀最久,亦惟蜀為多,其采入通志,垂為信史者。
道光二年(1822),四年六月,皇帝召見,升湖南糧儲道。請訓時,上問:“曾任知府若干年?”君奏:“十有四年矣。”上曰:“即任知府如許年,想不誤,可好好辦去。” 瑞溥星夜就道,帶領壯勇剿辦生番,恤丁恤民,莫不周至。事竣,以軍功賞戴花翎。因與巡撫康紹鏞不相中,遂萌生退隱之意。君曰:“吾官三十餘年久,欲退矣。”乃引疾歸里,在郡城購得池上樓遺址築司業,課子其中,杜門不出數十年。
道光十一年(1831),卒於里第,年五十六歲。墓在河莊。事見鄭獻甫《湖南糧儲道鑑湖張君墓志銘》,清光緒《永嘉縣誌·宦績》有傳。妻陳氏,夫故守節,時年二十九,知縣張可大顏其廬曰“孝節雙標”, 清光緒《永嘉縣誌》卷十九烈女·節婦。
子三:應庚,字孟仙,由廩貢捐知縣任川知縣,官至知嘉應州,著有《寄鷗館詩稿》一卷;應衡,縣丞、秉彥巡檢。孫志瑛,漢陰府通判。
相關詞條
-
張恩溥
張恩溥,字鶴琴,號瑞齡,譜名道生 (又名岩生),生於清光緒三十年(1904年),為天師道第六十二代天師張元旭(字曉初)之長子。——天師道第六十三代“天師”。
人物生平 社會貢獻 人物評價 身後紛爭 -
張溥墓志銘
張溥墓志銘是中國明代書法家黃道周楷書作品。此卷為紙本,楷書,縱28.7厘米,橫193.8厘米。此銘是黃道周為張溥撰並書。現藏故宮博物院。
作者介紹 相關連結 -
張溥(1602-1641)
崇禎年間進士。 授庶吉士。
-
徐溥[明朝首輔大臣]
徐溥(1428年~1499年),字時用,號謙齋,南直隸宜興縣洑溪(今宜興宜城鎮溪隱村)人。景泰五年(1454年)進士,官至華蓋殿大學士。弘治五年八月至十...
人物生平 徐溥家祠 歷史評價 史籍記載 -
南張北溥
“南張北溥”,指近現代的兩位繪畫大師,張大千和溥心畲。畫壇各領風騷數十年 。“南張北溥”的美譽充分表現了兩者在當時畫壇的崇高地位。
簡介 來由 張大千和溥心畲 -
愛新覺羅·溥侗
愛新覺羅·溥侗(1877年8月16日-1952年6月),字後齋(一作厚齋),號西園。京劇名票(票友),別號紅豆館主,“民國四公子”之一。溥侗自幼在上書房...
個人簡介 人物生平 藝術欣賞 演出劇目 活動年表 -
愛新覺羅·溥倫
愛新覺羅·溥倫(1874年11月10日—1927年1月21日),字彝庵,愛新覺羅氏,隸屬滿洲鑲紅旗。清高宗愛新覺羅·弘曆五世孫,成哲親王愛新覺羅·永瑆玄...
生平 姓氏起源 參加世博會 妻妾子嗣 貝子溥倫府 -
陳溥言
"病毒學報
基本信息: 研究方向: 個人簡歷: 代表性論著: -
張伯駒
張伯駒(1898年3月14日—1982年2月26日),原名張家騏,字家騏,號叢碧,別號遊春主人、好好先生,河南項城人。愛國民主人士,收藏鑑賞家、書畫家、...
人物生平 主要成就 主要著作 人物事跡 天下第一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