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張獻奎(1916—1999),山西忻州(忻縣)魏家溝人,1936年參加革命工作,1936年冬參加山西犧牲救國同盟會,1937年3月加入中國共產黨。
簡歷
出生在一個農民家裡。8歲在本村國小讀書,12歲到縣立第五高小讀書,15歲考入太原私立平民中學,1931年“九一八”事變後,參加了學生宣傳隊和學生義勇軍並去國民黨省黨部進行請願活動。因其父家庭破產,國中畢業後,幫人管過帳目,當過家庭教師,做過短工,在定襄城內一所國小當了近兩年國小教師。
1936年冬在山西犧牲救國同盟會總會秘書處任司務秘書,不久到太原軍政訓練班學習受訓。同時加入中華民族解放先鋒隊,後被派到少年先鋒隊工作。
抗日戰爭時期,1937年10月到山西青年抗敵決死隊第4縱隊10總隊任政治工作員、指導員、教導員、團政治處組織股長、宣傳股長、總隊政訓處代主任。“12月事變”部隊遭到損失,留下一個多營,所在的2營沒有被拉走,編入決死第2縱隊游擊3團,任2營教導員。1940年,該部編入決死第2縱隊5團,任八路軍晉西北軍區第八軍分區五團政訓處主任,後升任團政委,率部參加了百團大戰中的嵐縣寨子村戰鬥,汾離公路和離嵐公路三角地區的游擊戰,攻打文水信賢的戰鬥。1944年調任晉綏軍區第8分區6支隊政治委員,支隊長。
解放戰爭時期,歷任呂梁軍區獨立十二團團長、西北野戰軍第二縱隊獨立四旅十二團團長、第一野戰軍二軍四師十二團團長,率部參加了仁岩鎮、三泉鎮戰役,繳獲甚豐,受到賀龍的表彰。1946年2月在文水東莊全殲敵雷仰湯部8個連。1947年秋,率部在延安永坪附近伏擊敵人,消滅敵兩個營,擊毀敵汽車、坦克多輛,並繳獲敵盜竊清東陵的大批珍寶,受到彭德懷司令員“有力地打擊了敵交通運輸線”的通令嘉獎。由於作戰勇敢頑強被王震譽為“張飛”。在解放呂梁、汾孝、羊馬河、隴東、三邊、蟠龍、榆林、沙家店、黃龍、瓦子街、西府、澄合、荔北、陝中、永豐、敦煌等戰役戰鬥和進軍新疆的過程中,戰功輝煌,多次受到表彰獎勵。
1949年調到起義部隊新疆騎兵8師任師政委兼中共莎車地委書記。
1951年,任迪化第二步兵學校副校長、校長。
1952年到南京軍事學院高級系學習三年,畢業後到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高級步兵學校任教授會副主任、主任。
1958年總高級步兵學校併入南京軍事學院,1959年任軍事學院合成軍隊指揮系二部主任。
1961年後,任軍事學院訓練部副部長,後升任部長。
在文革中受迫害停止工作,下放勞動,身心受到摧殘。
1971年1月任蘭州軍區司令部副參謀長,
1975年7月任蘭州軍區軍政幹部學校校長。
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後平反。
1980年調到軍事科學院任戰術研究部部長,
1982年任軍事科學院副院長、院黨委常委,兼任中國大百科全書軍事卷戰術分冊主編。為我軍建設、特別是為繁榮發展我國的軍事教育和軍事科研事業做出了重要貢獻。
1955年被授予大校軍銜,1964年晉升為少將軍銜。
獲二級獨立自由勳章、二級解放勳章。
1988年7月獲中國人民解放軍一級紅星功勳榮譽章。
是中國共產黨第十一次全國代表大會代表。
逝世
張獻奎同志,因病醫治無效於1999年8月7日在北京逝世,享年83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