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燕民

旗開得勝的張燕民,從此醉心於鑽研鑽探技術,在艱難曲折的科研道路上不斷攀登。 張燕民瞄準了這一商機,向公司領導提出了探索鹽井施工技術的請求。 為攻克這一關鍵性技術難題,張燕民學習了大量有關書籍,併到省外相關高精度定向鑽探的施工現場學習,經過一年多的潛心研究,他第一個在公司內掌握了隨鑽定向、數字測斜的尖端技術,並獨立開發了斜井定向軌跡預控系統軟體,為龍興公司成功進軍高精度對接鹽井施工提供了關鍵性技術保障。

基本信息

人物簡介

張燕民,男,漢族,1976年12月出生,1998年10月在大學入黨,1999年7月畢業於焦作工學院地質勘察專業,學士學位,現為龍興地質勘探公司生產技術部工程師、山東煤炭學會會員。

主要事跡

孜孜以求鑽研技術,獨立和參與研究的科研項目 有兩項處於國內領先水平,有一項填補省內空白 有十六項獲得集團公司及以上科技獎勵
作為九十年代末的時代驕子,作為在大學期間擔任學生會副主席、班長的佼佼者,大學畢業後,張燕民就服從分配來到龍興公司,而且深深地愛上了肥礦這塊熱土,全身心地把自己的才華奉獻給企業。
2000年,初出茅廬的他,看到礦區的水患嚴重威脅著礦井的安全和職工的生命,一種強烈的責任心激勵著他,開始研究如何以最快的速度、在最短的時間內施工出高質量的注漿堵水鑽孔。針對肥城礦區開採二疊系和石炭系煤層的實際,他翻閱了大量鑽探前沿的資料,終於把在當時還少為人知的潛孔錘鑽井技術,創造性地套用在了礦區防治水鑽孔的施工中,成為山東煤炭系統套用該項技術的第一家,在煤礦水害治理中發揮了顯著作用,先後快速、安全、高效施工了曹莊礦2004排1排2孔、國莊礦8101、查莊礦8500工作面注漿孔和淄礦集團埠村礦9110注1等50多個鑽孔,為快速成功堵水搶得了寶貴的時間。該項研究成果《潛孔錘鑽井工藝在煤礦防治水工程中的套用研究》填補了省內空白。 旗開得勝的張燕民,從此醉心於鑽研鑽探技術,在艱難曲折的科研道路上不斷攀登。2003年,針對注漿套管在注漿過程中被水泥漿液封閉難以提取的難題,他會同有關人員,經過反覆試驗,研製成功了SLG-A型鑽孔割管器,對在注漿堵水鑽孔中割斷注漿套管、在原孔內施工定向分支注漿堵水鑽孔、最大限度地提取回收管材、降低鑽探成本等方面,發揮了顯著作用,成為龍興公司的獨有技術,套用以來產生直接經濟效益200多萬元,許多同行慕名而來請求傳授技藝。 八年來,張燕民獨立和參與研究的多項科研項目獲得重大技術突破,特別是在高精度定向井技術、雙音頻電透視法等技術領域處於國內領先水平,先後獲得集團公司及以上科技獎勵16項,其中《高精度定向井施工技術研究》獲得中國煤炭工業科學技術獎三等獎,《極複雜條件下快速封堵奧灰水出水技術研究》獲得山東省煤炭科學技術獎二等獎,《礦井雙音頻電透視法的套用研究》獲得山東煤炭(協會)科學技術獎三等獎。
勇於涉足新的領域,獨立開發了斜井定向軌跡
預控系統軟體,為龍興公司成功進軍高精度對接鹽井施工
提供了關鍵性技術保障,成為行業內探索該技術的先行者
隨著近幾年鹽化工產業的崛起,鹽礦鑽探施工市場廣闊,而且利潤豐厚,但由於鹽井要求在千米深處實現水平對接,因而施工科技含量高、風險大。除了石油、化工行業具備這項技術外,國內僅有幾家煤田地質勘探單位具備施工水平對接井的能力。張燕民瞄準了這一商機,向公司領導提出了探索鹽井施工技術的請求。鹽井施工最大的技術難題是在地表以下1000m處沿著鹽礦層水平穿越200-300m與另一眼立井實現對接連通。為攻克這一關鍵性技術難題,張燕民學習了大量有關書籍,併到省外相關高精度定向鑽探的施工現場學習,經過一年多的潛心研究,他第一個在公司內掌握了隨鑽定向、數字測斜的尖端技術,並獨立開發了斜井定向軌跡預控系統軟體,為龍興公司成功進軍高精度對接鹽井施工提供了關鍵性技術保障。2005年以來龍興公司獨立完成了肥城市邊院鎮、江蘇豐縣和江西樟樹等4對鹽井,增加了600多萬元的生產收入,因而使鹽井施工成為龍興公司新的經濟成長點,被同行稱為“鹽井施工隊伍殺出來的一匹黑馬”。
忠誠於企業,不為外部高薪聘請所動心
默默地吃苦奉獻,多半時間奔波於野外施工現場
專業技術人員,尤其是掌握一個領域核心技術的知識分子,成為社會上炙手可熱的“香餑餑”。近幾年來,隨著張燕民在行業技術上嶄露頭角,尤其是2004年被吸納為山東煤炭學會會員以來,先後有幾家大型地質勘探企業、事業單位頻頻向他招手,有的許以高薪報酬,有的許以調入城市,有的許以某個職位。面對種種優厚待遇,面對有的同學跳槽高就,張燕民始終沒有動心,他總是說,人最可貴的本性就是不能忘本,是龍興公司培育和造就了自己,肥礦已成為難以割捨的第二故鄉。紮根肥礦、奉獻龍興,已成為張燕民的人生追求。
鑽探行業野外施工的特點,決定了吃不得苦、捨不得家就乾不好工作,更不可能成為一個有建樹的知識分子。張燕民深知這一點,大學畢業後,他主動請纓,來到鑽機生產第一線鍛鍊,與工人一起風餐露宿,寒冬中頂風冒雪,酷暑里忍受蚊叮蟲咬,天天一身水一身泥地乾,而且一乾就是四年,並寫出了三十多萬字的地質勘察報告,從而也練就了鑽探工作的基本功,他自喻為又上了一個本科。即使調入到公司技術部,在他的日曆上,也沒有節假日,哪裡有急難任務就往哪裡跑,一年中多半時間奔波於幾個省份的野外施工現場。2006年4月,淮北青東礦井筒預注漿工地施工遇到困難,他盯靠在工地上二十多天,等到施工完畢回到家時,才知道一向支持他工作的妻子這期間因病兩次暈倒在家中、一次暈倒在街頭。可沒等看好妻子的病,他又接受任務趕赴到江西樟樹鹽井施工工地。正是靠著這種吃苦奉獻、刻苦鑽研的精神,張燕民才正成為礦區一顆鑽探科技的新星。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