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海村[山東省平陰縣洪範池鎮張海村]

張海村[山東省平陰縣洪範池鎮張海村]

張海村位於洪範池及洪範池鎮政府西南約500米處,現屬山東省濟南市平陰縣洪範池鎮。 村西的西山西麓為東平縣舊縣鄉的地界,村南邊為南侯莊村,北邊為周河村,東北方為西池村;村東浪溪河東岸的耕地東與書院村相接,東南方古扈國都城遺址的東邊是東峪北崖村的地,南邊隔河相望是扈泉。 村莊面積約1.6平方公里,耕地近100公頃,人家300多戶,人口1000餘人 ,姓氏有張、孟、李、郎、任、杜、牛、王、侯、梅、吳、賀等。

張海村碑背面 張海村碑背面

張海村因“明朝永樂年間張海遷此立村遂謂之”。

洪範池鎮張海村衛星地圖 洪範池鎮張海村衛星地圖

張海村在社會主義集體經濟後期有4個生產隊,村子被下大雨時西邊山上和坡地里流下的大水沖刷出的一條大溝分為南北兩半:溝北邊的叫北崖(本地異讀為yái),西半部為1隊,幾乎全部是張姓住戶;東半部為2隊,有張、孟兩個大姓,還有梅姓;溝南邊的東半部叫東崖,為4隊,有孟、任、杜、郎四姓;溝南邊的西半部被北崖的人稱為南崖,被東崖的人稱為西崖,對外村人自稱一般說南崖,為3隊,主要有李、張兩姓,還有牛、郎、王、侯、吳、賀六姓。

村西約1公里處有一屬洪頂山 支脈的山,山峰海拔338米。山名有好幾個,因有一傳說是黑旋風李逵曾經駐紮過的山口叫黑風口,故名黑風口山 ,而實際上李逵駐紮過的黑風口應當在梁山主峰虎頭峰之北 ;因山頂形似馬鞍,故名馬鞍山;但本村人一般根據地理方位稱呼,因山在村的西邊叫的最多的好像是西山。山的頂部叫做黑山頂。村的西南有一小山,叫小南山(本地人將小山的“山”異讀為shair);村的西北有一小山,叫小北山;小北山西邊的小山叫二鼓山;再往西的小山叫三鼓山。

有個順口溜是根據張海村南崖的張玉燦口述紙坊村老藝人於傳斌(綽號於小辮兒)的說唱整理的,講的是張海村西的地形:出西門,下西山,三個小山緊相連,大溝兩邊種莊稼,過了長嶺是牛欄,炮台上去金鑾殿,雞窩狗窩在下邊,李逵把守黑風口,洪頂支脈馬鞍山。

村子東邊為由南邊南劉莊村流來的浪溪河支流和東南方東峪南、北崖村流來的的浪溪河支流匯集成的浪溪河(北流到紙坊村後又與另一支流匯合);村東北為匯泉水庫,儲水較多;村東南的水域是張海水庫。村東和村南、村北的耕地可以水澆,從村里上西山是一溜上坡,水澆困難。

二鼓山上的“大空王佛”摩崖石刻 二鼓山上的“大空王佛”摩崖石刻

張海村在春秋時為扈邑之地,村東南約千米處是古扈國都城遺址,相傳為魯莊公、齊桓公會盟處。據《春秋左傳》,莊公二十三年,“十有二月甲寅,公會齊侯盟於扈”。

北齊高僧安道一刻寫在二鼓山西南部近乎水平的石崖上的“大空王佛” 4個字長度為6.5米,寬度為2.3米,在大空左側題刻“河清元年造”,在佛字末一豎筆兩側分別題刻“比丘僧太”和“道顒”、“僧安一”、“程伯仁”等,雖歷經千餘年,但字跡依然清晰可見。安道一所寫的“大空王佛”在洪範池鎮以扈泉為中心,東南西北4座山上都有,其中以此處4字規模最為宏大。4個字用筆大起大落,端莊雄渾,末一豎筆呈“飛白”狀,又使其多了幾分“飄逸灑脫”韻味。此摩崖石刻現已蓋屋保護。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