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洪林[曲阜師範大學教授]

張洪林 (1946年11月生),教授,博士生導師,於1970年畢業於山東大學化學系,長期從事物理化學的教學和科研工作,1987年晉升為副教授,1993年晉升為正教授,1998年被評為山東省優秀教師,1999年獲曾憲梓教育基金獎三等獎。現為省重點學科物理化學學科負責人;物理化學碩士生導師;四川大學兼職教授;並被浙江大學聘為博士生導師;中國化學會物理化學學科化學熱力學和熱分析專業委員會委員。

一. 教學方面

張洪林[曲阜師範大學教授] 張洪林[曲阜師範大學教授]

長期從事物理化學課程的教學工作,為本科生開設《物理化學》、《物理化學實驗》、《物理化學實驗的綜合與設計》,為研究生開設《化學動力學導論》、《微生物生長與發酵》、《熱分析動力學》、《酶催化動力學》、《現代化學測試技術》、《溶劑萃取與離子交換》、《非平衡態熱力學》課 程。長期以來一直重視理論課,實驗課相結合的教學模式,並進行了多項教學改革和實踐,獲得初步成效,《物理化學》現被評為省級精品課程。積極開展多媒體教學,製作了物理化學課件,促進了教學質量的提高。重視物理化學實驗課教學,通過動手實驗操作、設計性實驗等實踐環節,進一步提高動手和動腦能力。編寫了《熱分析動力學》(副主編) 科學出版社 2001;《熱分析儀器》合編著 化學工業出版社2006;《物理化學實驗》第四版(副主編)化學工業出版社 2004,該工作獲得好評,被評為1998年度山東省優秀教師。1999年獲曾憲梓教育基金獎三等獎,並獲省級教學成果三等獎和省級優秀實驗技術成果獎二等獎和三等獎。

在研究生的培養方面,鼓勵學生繼續深造,物理化學碩士點從1995年招生至今,已畢業碩士研究生21人,與浙江大學、四川大學聯合培養博士研究生,已畢業3人。

二.科研方面

近年來一直從事生物熱動力學和熱化學的研究工作。生物熱化學始於1989年,是我校物理化學省級重點學科的主要研究方向之一,它涉及生命科學、藥物學、醫學等諸多學科。生物熱化學是採用熱化學的實驗方法,研究中草藥有效成分和合成藥物分子的抑菌和促菌規律;揭示振盪的機理及規律;研究由微生物發酵獲得的酶的催化機理、失活及激活機制。用量熱法研究中草藥有效成分的促菌規律具有特色,將中草藥有效成分的促菌定量化及熱動力學函式與生物活性分子參數相關聯,提出了促菌的理論模型;研究嗜油菌參與的微生物振盪體系、伯胺萃取酸的振盪體系和中藥中活性分子參與的振盪體系,利用非線性動力學理論實現了振盪的數學模型,揭示了振盪規律。另外還對生物催化和酶工程的理論,多價金屬離子的水解,表面活性劑性質等方面進行了深入研究。承擔多項國家或省自然科學基金項目。近年來,發表論文120多篇,其中入選SCI 50多篇,分別發表在《Thermochimica Acta》,《Journal of Thermal Analysis and Calorimetry》,《Journal of Solution Chemistry》,《Chinese Journal of Biotechmology》,《Chinese Journal of Chemistry》,《化學學報》,《高等學校化學學報》,《生物工程學報》,《物理化學學報》,《套用化學》,《中國藥學雜誌》等十幾種國內外重要學術刊物上。該工作獲山東省科技進步三等獎等多項獎勵。

教學方面

長期從事物理化學課程的教學工作,為本科生開設《物理化學》、《物理化學實驗》、《物理化學實驗的綜合與設計》,為研究生開設《化學動力學導論》、《微生物生長與發酵》、《熱分析動力學》、《酶催化動力學》、《現代化學測試技術》、《溶劑萃取與離子交換》、《非平衡態熱力學》課程。長期以來一直重視理論課,實驗課相結合的教學模式,並進行了多項教學改革和實踐,獲得初步成效,《物理化學》現被評為省級精品課程。積極開展多媒體教學,製作了物理化學課件,促進了教學質量的提高。重視物理化學實驗課教學,通過動手實驗操作、設計性實驗等實踐環節,進一步提高動手和動腦能力。編寫了《熱分析動力學》(副主編) 科學出版社 2001;《熱分析儀器》合編著 化學工業出版社2006;《物理化學實驗》第四版(副主編)化學工業出版社 2004,該工作獲得好評,被評為1998年度山東省優秀教師。1999年獲曾憲梓教育基金獎三等獎,並獲省級教學成果三等獎和省級優秀實驗技術成果獎二等獎和三等獎。

在研究生的培養方面,鼓勵學生繼續深造,物理化學碩士點從1995年招生至今,已畢業碩士研究生21人,與浙江大學、四川大學聯合培養博士研究生,已畢業3人。

科研方面

近年來一直從事生物熱動力學和熱化學的研究工作。生物熱化學始於1989年,是我校物理化學省級重點學科的主要研究方向之一,它涉及生命科學、藥物學、醫學等諸多學科。生物熱化學是採用熱化學的實驗方法,研究中草藥有效成分和合成藥物分子的抑菌和促菌規律;揭示振盪的機理及規律;研究由微生物發酵獲得的酶的催化機理、失活及激活機制。用量熱法研究中草藥有效成分的促菌規律具有特色,將中草藥有效成分的促菌定量化及熱動力學函式與生物活性分子參數相關聯,提出了促菌的理論模型;研究嗜油菌參與的微生物振盪體系、伯胺萃取酸的振盪體系和中藥中活性分子參與的振盪體系,利用非線性動力學理論實現了振盪的數學模型,揭示了振盪規律。另外還對生物催化和酶工程的理論,多價金屬離子的水解,表面活性劑性質等方面進行了深入研究。承擔多項國家或省自然科學基金項目。近年來,發表論文120多篇,其中入選SCI 50多篇,分別發表在《Thermochimica Acta》,《Journal of Thermal Analysis and Calorimetry》,《Journal of Solution Chemistry》,《Chinese Journal of Biotechmology》,《Chinese Journal of Chemistry》,《化學學報》,《高等學校化學學報》,《生物工程學報》,《物理化學學報》,《套用化學》,《中國藥學雜誌》等十幾種國內外重要學術刊物上。該工作獲山東省科技進步三等獎等多項獎勵。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