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朝平

張朝平教授1941年12月生於貴州省遵義市,1960年考取貴州大學化學系,1964年7月畢業留校任教至今。主要從事無機化學、配位化學、環境學及生物無機化學等方面的教學與研究工作。

基本信息

個人簡介

從1977年起他先後在《Talanta》、《Journal of Colloid and Interface Scince》、《科學通報》、《化學學報》、《中國環境科學》、《原子能科學技術》、《光譜學與光譜分析》、《無機化學學報》、《無機材料學報》、《複合材料學報》、《功能材料(英文版) 》 、《套用化學》等二十餘種國內外期刊上共發表論文200餘篇,有近五十篇被SCI或EI收錄。翻譯出版專著2本,3次應邀參加國際學術會。他研製的DIC-抗壞血酸(VC)和單寧酸(TA)測定儀獲1989年貴州省科技進步二等獎;蛋白質—銀—銅相互作用的研究獲貴州省1999年科技進步四等獎;編著的化學趣談(1982年出版),獲貴州省1986年科普創作二等獎;與西北輕工業學院合作研製的雙中間體庫法測鉻儀於1986年獲國家輕工業部獎勵;研究成功的PCA-ACC低度酒去濁新技術已獲實際套用,並用於引進外資開發。

先後主持並完成省部級科研項目“抗壞血酸(VC)和單寧酸(TA)測定儀的研製”;“微乳液法製備納米金屬複合物”;“凝膠—微乳液化學剪裁技術製備納米複合磁性鐵系金屬氧化物及開發套用”;“磁性複合納米藥物微球的研製”;“蛋白質-銀、銅反應機理的研究”等5項,貴陽市科技開發項目1項,貴州省教育廳項目1項,參與並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1項。貴州省省長基金項目“鋰離子二次電池錳系摻雜正極材料的製備和性能研究”。由於他突出的成果和貢獻,使他在國內享有一定的聲譽,1992年起他享受了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1998年被評為貴州省首批省管專家。

“師德”是一個合格教師必須具備的素質,沒有良好的師德,就不能稱為真正的人民教師。張朝平教授作為貴州大學無機化學碩士研究生導師,貴州省精品課建設貴州大學《無機化學》課程的負責人,同學們都知道張教授是一個慈父般的好教師。他無論是對待教學還是學生,都是以師德作為基礎的。對待學生張老師總是通過耐心細緻的思想工作來說服教育。他能全面的了解學生,知道學生的真實想法,理解學生的困難,肯定學生的進步,利用學生身上的閃光點去激發學生的自我肯定意識。他知識面較寬,科學態度嚴謹,上課時特別活躍、風趣、幽默,他別出心裁的授課方式讓學生們表現出極大的興趣和熱情,深受學生愛戴。張老師對所培養的研究生,要求十分嚴格,經常檢查學生的實驗結果,定期或不定期組織學生討論,研究和解決實驗中發現的問題和現象。他常對學生說:一定要真實記錄實驗中的現象和結果,尤其是異常現象,新的發現和發明往往就來自這些的結果,不要千篇一律。從1964年留校任教至今,他已培養本科生數千名,從1997年至今已培養碩士研究生13名。如今,張老師的學生已經遍布全國各地。記者在採訪中發現,在張老師的臉上和語言中都透露出了無限的自豪。

如歌的歲月輕輕逝去,但曾經走過的路程卻銘記在了貴州大學的記憶里。60餘載孜孜不倦與共和國同命運,40年教書育人與貴大同呼吸,貴大的一草一木、一磚一瓦早已融入張教授的血液里。教師的工作是辛苦的,但教師的心裡永遠是甜美的。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