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職務
中國電影家協會會員。
中國電影家協會電影高新科技專業委員會顧問中國電影電視技術學會會員。
中國電影攝影師學會理事。
中國電視音樂研究會理事。
中國電視藝術家協會會員。
中國音像交流協會會員。
山西太原影視高職學院兼職教授。
任國家教育部高等學校素質教育工作委員會委員。
中國攝影家協會教育委員會主任委員。
中國電視藝術家協會電視劇藝術專業委員會顧問
重慶大學美視電影學院學術委員會副主任、顧問、客座教授。
![張會軍](/img/e/c17/wZwpmLyETO1MDM5EDO0kTO0UTMyITNykTO0EDMwAjMwUzLxgzLwEzLt92YucmbvRWdo5Cd0FmLxE2LvoDc0RHa.jpg)
重慶師範大學傳媒學院客座教授。
北京大學中國文化書院導師、教授。
北京師範大學藝術系兼職教授。
浙江廣播電視高等專科學校(現浙江傳媒學院)客座教授。
中央戲劇學院客座教授。
天津師範大學客座教授。
第22屆中國電影金雞獎評審會評審。
全國政協十屆委員會委員。
全國政協教科文衛體委員會委員。
國家公安部特邀監督員。
中共中央宣傳部精神文明建設第九屆"五個一工程"電影評審。
第23屆中國電影金雞獎評審會評審。
北京影視藝術家協會副主席。
中國電視"星光獎"評審會評審。
中國電影家協會理事。
北京影視研究基地首席專家。
中國藝術教育促進會副主任。
被批准為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
中國電影電視技術學會副理事長、常務理事。
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教育部全國藝術碩士專業學位指導委員會委員。
"中國電影百年百位優秀演員"評選委員會委員。
"中國電影百年國家有突出貢獻電影藝術家"評選委員會委員。
中國電影家協會《電影藝術》雜誌社編輯委員會委員。
"中國電影百年國家有突出貢獻電影藝術家"評選委員會委員。
中國攝影家協會教育委員會高等教育部部長。
第八屆中國文學藝術聯合會代表。
第14屆"美在花城"飛柔廣告新星大賽總決賽評選委員會特邀評審。
人事任免
2017年2月,北京市人民政府發布幹部任免,張會軍不再擔任北京電影學院院長職務
個人榮譽
上大學期間榮獲文化部"新長征突擊手"。
被授予由國家教育部、文化部、共青團中央、國家廣播電影電視總局、北京市政府、聯合評選的'99全國大學生藝術節"優秀指導教師獎"。並榮獲證書。
榮獲北京市優秀高校領導幹部"先進個人"。
被義大利共和國總統授予"義大利仁惠之星勳章"(三級勳章)--------"義大利仁惠之星勳章"是騎士勳章的一種,是義大利總統專門頒發給為促進和加強義大利和其本國在文化交流和友好關係領域作出傑出貢獻的外國公民的一種榮譽勳章。
享受政府特殊津貼專家(國人部發[2005]64號,京人發[2005]73號)
被中國文化產業(國際)論壇組委會授予"中國文化產業人才培養特殊貢獻大獎",並頒發獎盃。
1999年被授予由國家教育部、文化部、共青團中央、國家廣播電影電視總局、北京市政府頒發的‘99全國大學生藝術節“優秀指導教師獎”(榮獲證書)。2001年榮獲北京市優秀高校領導幹部“先進個人”。
在國內多所大學就《中國電影》、《中國電影文化產業》、《電影創作及理論》等題目的講學,在美國哈佛大學、波士頓大學;日本、韓國、新加坡等國大學和電影機構及香港、台灣地區的大學講授過《中國電影教育》、《中國電影創作》、《中國電影“第五代”創作及其歷史意義》、《“第五代”電影》講座。在電影學院擔任校長和開設的課程有:《攝影造型基礎》、《電影畫面》、《影片分析》、《電影攝影藝術》、《電視攝錄像技巧》。
科研成果
出版專著
1)專著:《中華影星》大型畫冊,15萬字,策劃、編委。
2)著作:《北京電影學院碩士學位論文集》30萬字,主編。
3)著作:《中國音樂電視》35萬字,撰稿、作者
4)專著:《電影攝影畫面創作》25萬字,獨立作者。
*該專著系國家教育部科研立項項目、國家級高等學校重點教材。
*該專著1997年獲國家廣播電影電視總局教材專項基金資助。
*該專著2000年榮獲國家廣播電影電視總局部級優秀教學、科研成果 "一等獎"。
5)論文集:《運行中的思考》---(中國廣播電視學刊百期文選集)63萬字,撰稿 作者之一
6)論文集:《改革開放二十年的中國電影》--(第七屆中國電影"金雞""百花"電影節學術研討會論文集)38萬字,作者之一。
7)專著:《銀幕創造-----與中國當代電影攝影師對話》35萬字,主編、撰稿
*該專著2005年榮獲北京市第八屆哲學社會科學(部級)優秀成果著作類 "二等獎"。
8)專著:《中外影視大辭典》200萬字,副主編,撰稿。
*該《辭典》獲北京電影學院董事會專項基金資助。
*該《辭典》獲國家廣播電影電視總局電影事業管理局專項資金的資助。
*該《辭典》獲國家廣播電影電視總局人文學科科研項目專項基金的資助。
9)專著:《新世紀電影學論叢》(系列專著)12本,435萬字。
任該系列專著策劃、編委會副主任、編委、主編
10)專著:《影象造型的視覺構成------電影攝影藝術理論》32萬字;主編、撰稿作者之一
11)專著:《銀幕追求-----與中國當代電影導演對話》(1)30萬字,主編。
12)專著:《影片分析透視手冊》23萬字,主編、作者
*該專著2005年榮獲國家廣播電影電視總局部級優秀科研成果文科著作類"二等獎"。
13)專著:《銀幕造型-----與中國當代電影美術師對話》25萬字, 策劃、統稿。
14)論文集:《電影表演創新集》30萬 撰稿、作者之一
15)專著:《新世紀電影學論叢》(2003卷、系列專著)7本,205萬字。
擔任任該系列專著策劃、編委會主任、編委、撰稿
任該系列專著於2004年被北京市教育委員會列為"北京市高等學校精品教材"
16)專著:《與張藝謀對話》23萬字,主要作者
17)專著:《影像本體論-作為創作的電影》(1)28萬字,編委、撰稿、作者之一
18)專著:《數字時代的電影製作》20萬字,北京市高等教育精品教材立項項目
編委、撰稿、作者之一
19)專著:《理論與批評:影像傳播中的身份政治與歷史敘事》23萬字,北京市高等教育精品教材立項項目, 編委、撰稿、作者之一
20)專著:《北京影視藝術研究報告2005》北京市哲學社會科學"十五"規劃項目,北京市教育委員會專項資助(北京市哲學社會科學研究基地報告) 編委會主任、作者之一
21)論文集:《和而不同-----全球化視野中的影視新格局》22萬字 作者之一
22)專著:《銀幕追求-----與中國當代電影導演對話》(2)29萬字,主編。
本專著系北京市哲學社會科學"十五"規劃重點項目----"北京影視藝術研究基地"(部級)《當代中國電影藝術家創作研究》課題組最終成果之一(項目編號:04BJDWY038;項目類別:基地項目)
23)論文集:中國電影論壇叢書《中國電影新百年:合作與發展》--(第十四屆中國電影"金雞""百花"電影節學術研討會論文集)48。5萬字,作者之一。
24)論文集:《學習與思考》(北京市高校正職領導幹部赴美教育管理培訓成果彙編)19萬字 作者之一。
25)專著:《北京影視藝術研究報告2006》北京市哲學社會科學"十五"規劃項目,北京市教育委員會專項資助(北京市哲學社會科學研究基地報告) 編委會主、作者之一
26)論文集:《中國民族文化產業的現狀與未來---走出去戰略》----2006年第三屆文化產業(國際)論壇論文)30萬字 作者之一。
科研成果
1)《影視藝術教育人才素質培養模式及改革實踐研究》
(國家廣播電影電視部人文社會學科研究項目)(部級科研項目)項目負責人
2)《電影導演創作構思的數位化呈現》
(國家廣播電影電視總局人文學科研究項目)(部級科研項目)項目主要成員
3)《影視節目製作教學法研究》
4)《中國電影攝影藝術發展史》 (國家級重點人文社會學科科研項目)項目主要成員
5)《數字背景下的電影畫面製作質量控制的研究》(論文集、實驗報告)
(國家廣播電影電視總局高等院校自然科學工科研究項目)(部級科研項目)項目主要成員、作者之一。
6)《電影市場運作中的媒體策略研究》
7)年國家教育部高等教育重大教學改革項目"新世紀高等教育教學改革工程----本科教育教學改革立項項目",課題名稱:《影視藝術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綜合改革研究與實踐》(論文集) (國家級科研項目)項目負責人、作者之一。
該科研項目(序號253)2005年9月,榮獲由北京市人民政府頒發的2004年北京市教育教學成果(高等教育)二等獎
8)《中國電影攝影藝術經典影片研究》專著
(北京市哲學社會科學規劃、北京市教委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項目)項目負責人、主編、作者。
9)《新世紀電影學論叢》(2003卷、系列專著7本)205萬字。
(北京市高等教育精品教材建設重點項目)項目負責人、編委會主任、作者。
10)《中國電影學專業發展研究》(14本學術專著),全國藝術科學"十五"規劃2005年度課題立項;課題類別:國家年度課題;批准號:05BC026。
國家級全國藝術科學規劃課題科研項目負責人
11)2004年----2006年北京市哲學社會科學"十五"規劃重點項目----"北京影視藝術研究基地"(部級)《當代中國電影藝術家創作研究》;項目類別:基地項目;課題組最終成果之一,項目編號:04BJDWY038;專著:《銀幕追求-----與中國當代電影導演對話》(2)29萬字。張會軍、薛文波。2006年中國電影出版社。
12)中國藝術研究院,全國藝術科學規劃特別委託課題,課題名稱:《中國文化發展戰略研究》資助項目;課題類別:國家年度特別委託課題;批准號:(06IG001);
國家級科研課題項目;子課題負責人、作者之一。
論文發表
《實景的光線處理》
《論電影攝影畫面造型形式》
《攝影畫面造型形式美斷想》
《MTV創作談》
《中國電影攝影現狀五人談》
《光的感覺》
《音樂電視MTV創作之我見》
《關於利用社會資金辦有線廣播電視的調查報告》
《中國電影批評的幾種狀態》
《百名中國學者解答21世紀百問》-
《中國電影如何贏得先機》
《陳凱歌答問錄》
《五代精英話當年》
《影視教育如何面對WTO帶來的挑戰》
與王家衛談《花樣年華》
《銀屏創作談》
與何建軍談影片《蝴蝶的微笑》
《入世後中國電影會發生什麼變化》
《強化民族品質,引進民營機構,組建'航空母艦'》
《大腕談〈大腕〉》
《守望者的梳理與思考》
《全球化環境下的中國電影產業思考》
《把培養電影事業的接班人作為崇高的目標》
《耕耘、創新、開拓》
《美國電影高等教育掠影》
《關於電影批評的思考》
《關於電影批評的思考》
《中國電影及電影教育》(英文)美國哈佛大學亞洲研究中心《哈佛亞洲季刊》
《影像的精神----謝晉電影研究》
《數字電影.觀念.製作之思考》
《由數位技術引起的關於電影製作與觀念的思考》
《紀錄片《走進毛澤東》創作談》
《數字電影.觀念.製作之思考》
《大力扶持電影產業》
《政協工作》
《警惕影視教育出現泡沫》
《關於電影專業教育的對策與思路-------我們正在做什麼?我們應該怎么做?》
《翱翔的自由-------新導演"處女作"電影研究》
《數字電影.觀念.製作的思考》
《選擇了一生中最愉快的事業:電影紀錄片《德拉姆》創作談》
《關注的平靜:田壯壯之《德拉姆》--"茶馬古道"斷想》
《沉默的遠山》---創作角度、電影形態》
《文化產業發展中的電影專業高等教育研究》
《策略多元與務實:當代中國電影產業研究》
《"十五吊水桶,七上八下萬金油地人才最沒有意思》
《高等影視專業教育的思路與對策》
《虛擬的《世界》真實的人生 》
《中國電影教育的回眸與思考》
《貢獻在那裡誰也不能磨滅》
《致敬高倉健》
《78班的故事(上)》
《78班的故事(下)》
《眾說凱歌》(陳凱歌---當代電影)
《眾說謝飛》(謝 飛---當代電影)
《回眸與思考---中國電影教育、電影產業發展研究與思考》
《眾說鄭洞天》(鄭洞天---當代電影)
《感受與思考》
《對電影的敬仰和真誠》
《電影學院的前景》---訪談錄
《規劃決定效果,細節決定質量》
《電影學院的前景》
《生命貴在相遇相知》
《感受沉默》
《對中國電影教育的研究與思考》
《民族與世界中國文化與電影思考》
譯文翻譯:
《改編現代小說成為電影》
《性躁聲》
《影片〈放大〉故事梗概》
《安東尼奧尼談影片〈放大〉的拍攝》
《美能達3F型自動測光表使用說明》
《膠片-----磁帶轉換的選擇》
《英雄-----一個奇異的神話》
譯文校對
《一個時代的影象》
《"沙漠黑色片"的攝影探索》
《電影攝影大師斯特拉羅與影片《布爾沃思》
《商業攝影思想的創新》-----關於計算機革命如何使一家設計和製作公司將目光著眼於創造性的商業廣告作品的製作
《學院派電影》
《西部片》
《美國式的喜劇》
《月光詩人》
《影片《八月聖誕節》的影象世界》
《明星制》
《漫漫回家路-----影片《冷山》的攝影創作》
《細節的講述》--日本影片《最後的武士》攝影創作
人物軼事
學攝影之前教過體育
我是1956年出生的,導演系裡面有不少比我大的,但攝影系張藝謀最大,我老二,我們78班五個系157個人,最大的和最小的相差12歲,幾乎是兩代人了。攝影系最小的是趙非,入校的時候才17歲,年齡小的和年齡大的經歷不一樣,但也有好的地方。像我們這幫人都是十幾歲插隊或者當兵的,沒上過國中、高中,完全是在社會大學中學習的。經歷這種動盪和苦難以後,把年輕時經歷過的一些事情融入創作中,磨難出人才;還有一個就是我們算是趕上了好時候,等我們畢業的時候,中國電影需要很多一線的創作人員。
我之前曾經在北京教育學院當過4年的老師,什麼都教。那會兒正是“文革”後期,教書也不是很規範,所以我連體育什麼的都教過,也當過團委書記,乾過行政工作。但是腦子裡特別明確的一點是:上大學是唯一的出路。恢復聯考了,我很激動,記得當時還跟單位鬧得挺僵,因為要請假複習文化課。當時只讓我報師範類的院校,因為我在教育學院教書,不能跨學科考,由於體育類和藝術類院校提前考,我就先報了電影學院,報的是理工科,記得當時的語文題就是《我站在金水橋上》。
沒去上人大新聞系
當時說實話還真沒有把握能考上。我又參加了統一聯考,第一志願報的是復旦大學新聞系,第二志願報的是人大新聞系,結果復旦差了5分。在聯考完的第三天我就接到電影學院錄取通知書了,過了幾天人大新聞系的錄取通知書也到了,最後決定人大不去了,想乾攝影。
我也是經過客觀分析的,也動過腦子想考表演系或者導演系,那時候腦子也熱。後來一琢磨要考表演系得長成王心剛或唐國強那樣的,長相普通沒希望;另外在很多人面前表演自己實在有心理障礙,這跟上課不一樣。有學生對我說,“張老師,您現在幾萬人面前都敢講話。”我說這是兩碼事兒。導演系因為也要考表演,還是算了吧。而考錄音呢,我掂量了一下,我音樂不好。考攝影吧,我喜歡畫畫,但是考美術系當時自認為不行,看到招生簡章中說攝影系要求會畫畫,考進來的很多人像顧長衛、侯詠、呂樂他們畫畫都很好。繪畫和攝影是相通的,很多專用名詞都一樣。
回憶往事
當攝影系的班長這事情比較雜,就是服務,那時沒有領導的概念。當初剛進校門記得挺大的一個打擊就是第一次物理測驗時,我和張藝謀沒及格,覺得比較鬱悶,挺沒面子的,我們倆年齡也比他們大嘛,後來使勁學也都考及格了。在班裡我的學習不算特別好,大家各有所長,沒有一邊倒的。那時候我們也搞舞會,舞場裡面四個大燈,我和藝謀就負責打燈,我們就宣布下面可能要關一會兒燈,燈慢慢熄了,就聽見下面是特搞笑的親吻的聲音,其實肯定不少人在親自己手背呢!我們那會兒不是都進城到小西天這邊看電影嗎?結果有一次沒趕上班車,那也得回學校啊,後來就扒著人家垃圾車,站在車斗後面的槓上回來的,就感覺一路上那垃圾塵土一個勁兒往臉上撲。
畢業分配時大家都滿懷熱情,主要就是考慮怎么能更快地獨立拍片子,當初是八一廠要我,可是不可能去了,已經確定留校了。因為上大學之前就當過四年老師,對學校的事情“門兒清”,每個環節該怎么做,挺快的就熟悉了。
作品
拍攝電影10餘部;導演、攝影、策劃、監製、出品電視劇、電視專題片200多部集,導演、攝影拍攝MV、廣告作品數十部(個),其電影、電視作品榮獲多項國際、國內各種獎項。策劃出版系列學術專著6套。獨立出版、撰寫、參與編委的學術專著19餘部,發表電影學方面專業論文和文章30餘篇,發表電影專業譯文16篇, 獨立主持、完成、參與國家級重點、省部級、北京市級的哲學社會科學、人文學科、自然學科、工科科研項目研究9項。
電影作品
1982年《小院》
1983年《生死樹》
![張會軍[原北京電影學院院長]](/img/1/177/wZwpmLyAjMwUDM4QjN0kTO0UTMyITNykTO0EDMwAjMwUzL0YzLzYzLt92YucmbvRWdo5Cd0FmLxE2LvoDc0RHa.jpg)
1985年《嫌疑犯》1988年《黑太陽731》
《追逐死亡的人》
1992年《大漠恩仇》
1993年《天生膽小》
電視劇作品
1985年《雪是雨的精靈》(導演兼攝影)
1992年《天邊有群男子漢》
1994年《不談愛情》(導演兼攝影)
1995年《經過上海》
1999年《表演系的故事》
2000年《但願人長久》
媒體專訪
![張會軍](/img/1/cd9/wZwpmLyADN1UTO2QTN0kTO0UTMyITNykTO0EDMwAjMwUzL0UzL1YzLt92YucmbvRWdo5Cd0FmLxE2LvoDc0RHa.jpg)
2013年04月29日北京電影學院院長,中國電影家協會副主席張會軍接受了的專訪,當記者問到:“對於中美電影大師課”這個活動你是怎樣看待的呢?他回答說:“這個項目籌劃大概有半年多,另外我們跟美國南加大有一個戰略協定,這裡邊包括雙方互派教師和學生,還有雙方互請一些電影專業人士,就中美兩國的電影發展和產業研究進行合作。還有我們將來可能要互拍一些片子,還有派學生互選一些課程。通過這種方式,實際上就是解決我們對美國電影更進一步的了解。實際上更多地了解美國電影產業中一些很核心的問題,而不是表面的問題。”
比如說,中國電影產業剛剛發展,我們很多問題都不成熟。比如說電影的相關的法律法規、行業的規定、準入制度、電影投融資的法律協定,還有電影經紀人的一些規範文本和相關的契約,這些我們國內都沒有相關的研究。但你就像搞經濟建設一樣,如果你沒有法律制度的保證,和一些相關產業政策支持的話,那么你這些東西都解決不了。比如我們還要研究美國各個電影專業協會跟電影公司,以及跟攝製組之間的這些關係,怎么管理?怎么約定?比如說美國的電影製片公司、發行公司和放映公司,在整個美國電影產業上承擔什麼樣的作用?什麼樣的義務?怎么樣相互約定?以及我們知道的電影院線,院線的管理,院線的稅收,甚至包括攝製組的構成,他對攝製組,對每一個人員的要求、考核,甚至保險,甚至待遇,以及其他的相關方面。就這些東西,可能都是我們將來要深入研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