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命烈士
張景富(1912-1931),福建省龍巖縣(今龍巖市新羅區)東肖鎮聯邦村人。1929年春參加革命鬥爭,不久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1930年初率工農赤衛隊編入工農紅軍,時任紅十二軍某部連長。參加了閩西革命根據地的反“會剿”鬥爭、土地革命鬥爭和中央蘇區的反“圍剿”游擊戰爭。1931年春夏之間,因閩西蘇區“肅社黨”事件在永定縣虎崗鄉蒙冤罹難。新中國成立後,人民政府在重新審理該事件後為其平反,追認張景富為革命烈士。
東北石油大學教授
人物簡介張景富教授,男,民族:漢族,籍貫:黑龍江巴彥,出生年月:1963年12月,中共黨員,博士後;
最終學位:理學博士,職稱:教授(2000.09);
歷任職務:石油工程系主任、黨總支書記,現任職務:教務處副處長(正處級);
社會兼職:黑龍江省實驗室管理專業委員會常務理事,任實驗室安全與環境保護工作部副部長;
曾獲1992年、1996年東北石油大學先進工作者,1995年東北石油大學“八五”期間先進科技工作者等榮譽稱號。
主要從事油氣井工程理論與技術領域的教學和研究工作,在有關鑽井液、完井液力學與化學研究方面,曾先後完成了“鑽井液偏心環空螺鏇流及套用(局級)”、“水平井鑽井液攜屑能力研究(國家“八五”攻關)”、“側鑽水平井鑽井液攜屑規律研究”(國家“九五”攻關)、“高溫下水泥漿、水泥石物化性能研究(局級)”、“抗二氧化碳腐蝕水泥漿體系研究”(省級)、“礦渣—粉煤灰固井膠凝材料的開發研究”(省級)等多項課題研究工作。在教育教學研究方面,先後承擔了“石油工程專業教學改革的研究與實踐”(部級)、“石油石化類套用型人才實踐能力培養的改革與實踐”(國家級)、“高校教材建設改革的研究與實踐”(省級)等多項課題的研究工作。在教育教學研究方面,先後承擔了“石油工程專業教學改革的研究與實踐”(部級)、“石油石化類套用型人才實踐能力培養的改革與實踐”(國家級)、“高校教材建設改革的研究與實踐”(省級)等多項課題的研究工作。
獲石油與天然氣總公司重大科技成果獎一項,石油與天然氣總公司科技進步二等獎1項,局級科技進步一等獎1項,局級成果二等獎6項。獲部級教學成果一等獎3項,局級教學成果一等獎2項。在《矽酸鹽學報》、《石油學報》、《石油鑽采工藝》、《鑽井液與完井液》、《SPE》及國內、國際學術會議論文集中發表研究論文50餘篇,其中EI收錄12篇,ISTP收錄2篇。公開發明專利3項。出版專著2部,教材1部。
在鑽井液完井液力學研究方面,提出和創立了無限細分法和當量間隙法分析複雜流動規律的基本理論及方程,開創性地提出和建立了鑽井液攜屑三層流動模型理論及鑽井液攜屑能力評價指標公式,建立了隨鑽井眼淨化程度分析及水力參數評價計算模型,為成功實施各種井型井的鑽進水力參數的最佳化設計提供了可靠的理論及實驗基礎,豐富了鑽井液流動及井眼淨化理論。上述研究成果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在鑽井液完井液化學方面,在有關高溫條件下油井水泥水化硬化及性能研究方面,系統地提出了高溫深井條件下油井水泥的水化硬化機理及外加劑作用機理,提出了水泥高溫強度衰退臨界溫度及合理加砂量,建立了油井水泥水化動力學模型。研究成果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在有關油井水泥石腐蝕與防護技術研究方面,系統地提出了高溫深井條件下CO2對油井水泥的腐蝕機理及規律,研發出了高溫抗腐蝕水泥漿體系;研究了調整井采出液中SO4、Cl、HCO3等共同存在條件下油井水泥的腐蝕問題,提出了抗滲防腐蝕水泥漿體系。研究成果達到了國內先進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