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春植

張春植

張春植,吉林龍井人。1983年畢業於中央民族大學民語系朝文專業。歷任中國社會科學院民族文學研究所助理研究員,副研究員。1998年加入中國作家協會。

基本信息

簡介

張春植 張春植

筆 名: 朱睿

性 別: 男

出生年月: 1959

民 族: 朝鮮族

著有短篇小說集《陰盛陽衰》,評論集《時代與我們的文學》,另外還發表短篇小說《兵家常事》、《城市裡的秘密》、《出國培訓錄》、《紅色沙漠》、《紅與綠》、《公寓軼事》、《老大不小》、《寬銀幕話劇》、《喔,在那時》,評論《仰望天空毫無羞愧的星》、《困惑及其超越》等。評論《面向二十一世紀朝鮮族文學的任務》獲1995年《銀河》光著杯文學獎評論獎。

教 育 背 景

2001 -2003

韓國國立全北大學國文系 博士研究生

專業:文學,研究方向:韓國現代小說,2003年08月獲文學博士學位。

博士論文:《日據時期在中朝鮮人小說研究》

1998 - 2001

韓國國立全北大學國文系 碩士研究生

專業:文學,研究方向:韓國現代小說,2001年2月獲得文學碩士學位

學位論文:《玄卿駿小說研究》

1979 -1983

中央民族大學民語系 大學本科

專業:朝鮮語言文學,1983年7月獲得朝現語言文學學士學位

學位論文:《淺論意識流文學》

學術兼職

研 究 經 歷

1998 -2003

中國社會科學院少數民族文學研究所 副研究員

·考入韓國國立全北大學國文系,在職攻讀文學博士學位;

·繼前一段研究,並結合博士課程,繼續深入研究解放前朝鮮族作家文學,重點為現代小說;

·初步完成解放前朝鮮族小說研究,個人專著《解放前朝鮮族移民小說研究》(暫名)將在2004年7月由民族出版社出版;

·開始朝鮮族作家研究,其中包括小說家與詩人。

1988 -1997

中國社會科學院少數民族文學研究所 助理研究員

·繼續研究朝鮮族當代文學,重點為小說;

·1991年7月參加國際高麗學會青年學者學術討論會,並宣讀論文;

·參加國家重點項目《中華文學通史》的集體撰寫工作;

·1995-1996年承擔社科院青年基金項目《朝鮮族小說史》。

1984 -1988

中國社會科學院少數民族文學研究所 實習研究員

·開始發表有關朝鮮族當代文學的評論文章。

·1986年9月至1987年8月,赴朝鮮金日成綜合大學進修(國家教委交流項目);

·回國後繼續從事朝鮮族當代文學研究。

1983 -1984

中國社會科學院少數民族文學研究所 研究人員

·入所後任內蒙東北研究室研究人員;

·赴吉林省延邊文學藝術研究所進修3個月。

重點項目承擔

1) 1995~1996中國社會科學院青年基金項目【朝鮮族小說史】

2) 1995~1997國家九·五重點項目及重點圖書【中華文學通史】(集體項目)

3) 1998~1999韓國大山文化財團翻譯項目【韓國現代文學史】(合譯項目)

4)2003中國社科院亞洲研究中心項目【中國體驗與韓國現代小說】

5)2003韓國翰林大學項目【解放後朝鮮族文學資料及文學概觀】(集體項目)

訪學研修情況

1) 1984年8月,赴吉林延邊文學藝術研究所進修三個月;

2) 1986年9月至1987年8月,赴朝鮮金日成綜合大學進修一年(國家教委交流項目);

3) 1994年9月,赴朝鮮社會科學院防學兩周(中國社科院交流項目);

4) 1996年8月,赴韓國精神文化研究院進修一個月(韓國國際交流財團資助);

5) 1998年4~6月,赴韓國高麗大學民族文化研究所進修三個月(韓國國際交流財團資助)。

學術榮譽

1) 論文《面向二十一世紀文學的任務》獲得1994年"銀河文學評論獎";

2) 專著《時代與我們的文學》獲得1999年延邊作家協會"最優秀評論獎";

3) 論文《論金昌傑的前期小說創作》獲得2003年民族文學研究所優秀論文獎。

個人科研成果

民族身份認同與人生的真諦,《道拉吉》(朝文),2004:1

感悟的美學,《道拉吉》(朝文),2003:2

中國體驗與韓國現代小說,《韓中言語文化研究》(4),2003:3

黑暗時代生命存在的意義--鹹亨洙的詩,《文學與藝術》(朝文),2002:2

人性的真誠表白,《道拉吉》,2002:4

兩代人物形象的意義,《中國朝鮮族文學作品精粹》(評論卷),2002:6

玄卿駿的移民小說研究,《面向世界的韓國(朝鮮)文學比較研究》,民族出版社,2002:9

論金昌傑的前期小說創作,《民族文學研究》,2002:4

安壽吉與他的"北鄉"情結,《當代韓國》,2000:夏季號

譯著

韓國現代文學史,民族出版社,2000:4(與金香合譯)

譯文

黃任遠著,<薩滿教神話的類型與原始思維的特色>等4篇,(韓國) 全北大學人文學研究所編《東北亞薩滿教文化》,小明出版,2000:6

(與李鍾周合譯) 烏車姑烏勒本(天宮大戰),《韓國古典研究》(3輯),1997:12

論文

解放前朝鮮族的詩歌,《文藝研究》(韓國),1999:秋季號

兩代人物形象的意義,《20世紀中國朝鮮族文學選集》(4,朝文),延邊人民出版社,1999:9

"滿洲"小說在精神史上的意義,《阿里郎》(朝文,58輯),延邊人民出版社,1998:3

移民史與朝鮮族現代文學--(1)小說,《常青樹》(朝文),遼寧民族出版社,1997:12

朴雪梅其人其詩,《文學與藝術》(朝文),1996:2

從《苦難的年代》到《淚灑豆滿江》,《民族文學研究》,1996:3

朴忠祿的《朝鮮文學論稿》,《文學與藝術》(朝文),1996:5

二十一世紀朝鮮族文學的展望,《延邊日報》,1996:6.4

細語衷腸,張春植小說集《陰盛陽衰》(朝文),民族出版社,1996:9

三元老與朝鮮族當代小說傳統,《朝鮮學研究論文集》(朝文),東北韓民族教育出版社,1996:10

仰望天空毫無羞愧的星,《國際高麗學》,1995:2

朝鮮族薩滿教文化,《民族文學研究》,1995:3

文學人生論,《文學與藝術》(朝文),1995:6

面向二十一世紀文學的任務,《銀河》(朝文),1994:10

月朗著《朝鮮民族南來考》,《比較民俗學》(韓國,11輯),1994:

關於九十年代朝鮮族文學"後繼無人"問題的思考,《民族文學研究》,1993:1

金成輝後期詩及其它,《吉林新聞》(朝文),1993:2.23

經濟的繁榮與文學的萎縮,《文學與藝術》(朝文),1993:2

時代與我們的文學,黑龍江朝鮮民族出版社,1993:12

七十年代中後期的朝鮮族小說,《杜鵑》(朝文,33輯),1992:7

朝鮮族文學的前天、昨天和今天,《民族團結》(朝文),1990:1-3

混凝土文化與文學的使命,《松花江》(朝文),1990:4

文學創作與讀者接受,《文學與藝術》(朝文),1990:4

與《文學與藝術》結緣,《文學與藝術》(朝文),1990:6

薩滿教與朝鮮族神話傳說,《延邊大學學報》,1989:1

《剪燈新話》與《金鰲新話》比較研究,《杜鵑》(朝文,25輯),1989:

民族文化與文學的世界化,《延邊日報》(朝文),1988:1.4

困惑及其超越,《民族文學研究》,1988:4

文化的接受及其能力,《文學與藝術》(朝文),1988:5

讀小說與觀念相異,《黑龍江新聞》(朝文),1988:6.29

得與失,《吉林新聞》(朝文),1988:7.21

宋禎煥詩體系的圓形結構,《北斗》(朝文),1986:6

小說《苦笑》的魅力,《長春文藝》(朝文),1985:2

林元春小說的民族特色,《文學與藝術》(朝文),1985:3

《生活的位置》之位置,《延邊日報》(朝文),1985:7.7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