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經歷
1965年8月出生於四川省綿陽市。教授、碩士生導師。
1989年畢業於四川外語學院英語系,獲英語語言文學學士學位;
1994年畢業於四川外語學院英語系,獲英語語言文學碩士學位;
1999年畢業於北京大學比較文學與比較文化研究所,獲比較文學博士學位(導師為樂黛雲教授)。
2004年晉升為教授。
2003年10月-2004年10月,獲得國家留學基金資助,在劍橋大學英語系做訪問學者。 現任四川外語學院英語學院院長、四川外語學院比較文學與比較文化研究所所長。社會兼職有:教育部留學回國人員科研啟動基金評審專家、重慶市社會科學學術委員會委員、重慶市英語語言文學專業學科帶頭人、重慶市322人才工程二層次成員、重慶市比較文學學會副會長、重慶市翻譯學會常務理事。
擔任職務
曾任四川外語學院英語系副系主任(分管教學和科研工作);現任四川外語學院英語學院院長(四川外語學院英語學院由原四川外語學院英語系和四川外語學院英語語言文化系合併而成),四川外語學院中外文化研究中心副主任兼比較文學與比較文化研究所所長、四川外語學院比較文學與世界文學專業學科帶頭人。
社會兼職有:重慶市首屆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重慶市英語語言文學專業學科帶頭人後備人選、重慶市322人才工程二層次成員、重慶市比較文學學會副會長、重慶市翻譯學會常務理事。
主講課程
長期從事英語專業本科和研究生的教學,主要開設課程有:“高級英語”(本科)、“英文寫作”(本科)、“英國文學史及作品選讀”(本科)、“西方古典文論”(英美文學專業研究生)、20世紀西方文論與批評實踐(英美文學專業研究生)、“比較文學概論” (比較文學專業研究生)、“比較文學名篇選讀”(比較文學專業研究生)。
研究方向
主要研究領域為英國浪漫主義批評史、二十世紀西方文論和比較文學。已出版專著1部、譯著1部;在《外國文學評論》、《文藝研究》、《國外文學》、《外國文學研究》、Comparative Literature: East &West、《比較文學與世界文學》、《東方叢刊》以及《四川外語學院學報》等刊物上發表論文20餘篇,其中5篇被人大複印資料《文藝理論》和《外國文學研究》全文轉載,1篇被《新華文摘》摘要轉載。已獨立完成省部級項目1項;參與完成1項中國社科院A類項目;正在承擔1項國家教委留學基金項目和1項院級項目。曾經獲得省部級社科獎1次。
主要貢獻
已出版個人專著1部、合著4部、譯著2部;在《外國文學評論》、《文藝研究》、《國外文學》、《外國文學研究》、《文藝爭鳴》等刊物上發表論文20餘篇,其中7篇被人大複印資料全文轉載,1篇被《新華文摘》摘要轉載,1篇被美國六大權威檢索系統之一的《藝術與人文科學引文索引》(A&HCI)收錄。已獨立完成省部級項目1項;參與完成1項中國社科院A類項目;正在獨立主持1項國家社科基金項目、1項國家教委留學基金項目,參與1項國家重大社科招標項目。2006年獲得重慶市社科三等獎;2007年被重慶市政府授予“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稱號;2008年被北京大學授予“北京大學優秀校友獎”。
論文
1、《從語言結構到詩性結構》。載《四川外語學院學報》,1993年3期。
2、《曲喻及曲喻張力:比較研究李商隱和約翰-多恩的契機之一》。載《四川外語學院學報》,1995年3期。
3、《內心張力:作為歷史存在的約翰-多恩》。載《四川外語學院學報》,1996年2期。
4、《反諷及反諷張力:比較研究李商隱和約翰-多恩詩歌風格之又一契機》。載《四川外語學院學報》1997年1期。
5、《內心張力:作為哲學存在的李商隱和約翰-多恩》。載《四川外語學院學報》,1998年3期。
6、《“那飄逝的是永恆的”:論審美體驗與詩意言說的本體意義》。載《東方叢刊》,1997年4期;人大複印資料《文藝理論》1998年5期全文轉載。
7、《德希達對奧斯汀言語行為理論的解構》。載《國外文學》1998年3期;人大複印資料《文藝理論》1998年11期全文轉載。
8、《話語衝突:自我與他者之間》。載《東方叢刊》1998年3期。
19、《現代性:浪漫主義研究的新視角》。載《國外文學》1999年4期;《新華文摘》2000年2期摘要轉載;人大複印資料《外國文學研究》2000年5期全文轉載。
10、《革命·意識·語言:英國浪漫主義研究中的幾大主導範式》。載《外國文學評論》2001年1期。
11、《文學行為與文化批判:後現代主義在中國的角色定位》。載《四川外語學院學報》2002年1期。
12、《再論浪漫主義和現代性》。載《文藝研究》2002年1期。
13、《“時間性的修辭”——英國浪漫主義的解構閱讀》。載《四川外語學院學報》2003年1期;人大複印資料《外國文學研究》2003年5期全文轉載。
14、《沒有丁燈寺的<丁燈寺>:英國浪漫主義的新歷史主義解讀》。《國外文學》2003年2期。
15、 “Postmodern Act &Cultural Critique”, in Comparative Literature: East & West, 2003,no.5.
16、《互動與比較文學研究的學科意義》。載《東方叢刊》2003年2期。
17、《雪萊和拜倫的審美先鋒主義思想初探》。載《外國文學研究》2004年3期。
18、《1924年前英國浪漫主義在中國知識界的傳播》。載《比較文學與世界文學:樂黛雲教授75華誕特輯》,北京大學出版社,2005年。
19、《<采堅果>的版本考辨與批評譜系》。載《外國文學評論》2006年1期。人大複印資料《外國文學研究》2006年6期全文轉載。
20、《生態法西斯主義與生態批評的尷尬》。《外國文學研究》2007年2期。
21、《“作者死啦!”:南帆<文學理論新讀本>評述》。《問題》2007年2期。
22、《文學理論的西學東漸:從溫切斯特、哈德森到本間久雄和田漢》。《貴州社會科學》,2007年3期。
23、《<文學概論>:周楊與蔡儀》。《文藝研究》2007年4期。
個人專著
《政治的審美化與審美的政治化:現代性視野中的中英浪漫主義思潮》,人民出版社2004年。
合著
1、《比較文學導論》(楊乃橋主編,參與者之一),北京大學出版社,2002年。
2、《現代性與20世紀中國文學思潮》(楊春時、俞兆平主編,參與者之一),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05年。
3、《20世紀中國文學經驗》(楊匡漢主編,參與者之一),東方出版中心,2006年。
譯著
1、《身體形態》。春風文藝出版社,1999年。台灣弘志出版社2001年再版(更名為《五種身體》)。
2、《藝術中的理性》(喬治·桑塔亞那著)。北京大學出版社2007年(即出)。
譯文
1、《柳毅傳及其類同故事》。
2、《詩人、大臣和僧侶的衝突:1250—1450年間雜劇中的蘇軾形象》。載樂黛雲主編《歐洲中國古典文學研究名家十年文選》,江蘇人民出版社,1999年。
3、《詩歌與文化:表演性和批判》。載王寧主編《新文學史》,2001年6月。
科研項目
1、《政治的審美化與審美的政治化:現代性視野中的中英浪漫主義思潮》(重慶市教委項目;獨立承擔,已完成)。
2、《二十世紀中國文學經驗》(中國社會科學院A類重點項目;參與者之一,已完成)。
3、《文學理論:中國與世界》(重慶市社會科學重點項目;參與者之一,擬於2007年底完成)。
4、《二十世紀西方文論與英國浪漫主義研究》(國家教委出國留學人員科研項目;獨立承擔,擬於2008年完成)。
5、《英國浪漫主義批評範式研究》(四川外語學院科研項目;獨立承擔,擬於2008年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