獻身航天事業
2001年,憑著對航天和國防的濃厚興趣,和優異的學習成績,張旭終於踏入了他心儀已久的哈爾濱工業大學。哈工大在自身發展過程中始終把學校的發展同國家發展建設,民族的命運緊緊相連,形成了"愛國求是團結奮進"的哈工大精神,湧現了以全國高級知識分子楷模、國防科技工業戰線標兵、全國優秀共產黨員馬祖光院士為代表的哈工大"八百壯士"。一踏入校門,他就積極參加馬祖光院士先進事跡報告會,參觀校史館、實驗室、航天館等,了解哈工大的歷史,感受哈工大的精神。他還積極參加"百名教授上講台"活動,聽教授、名師、院士作報告,明白了將個人的發展融入到祖國的發展進程的深刻道理。豐富多彩的教育活動,使他無時無刻不感受著學校優良的航天國防傳統,無時無刻不在思考著獻身航天國防事業的途徑方法。幾年的學習,他深深地愛上了這裡,愛上了這裡的老師,愛上了航天國防事業。在面臨就業選擇時,有著豐富學生工作經驗的他,選擇了留校做輔導員。那時,他想,輔導員的主要任務就是學生的理想信念教育和愛國主義教育。在哈工大如何做好一個輔導員呢?他想到了院士們的話,受到了啟發,做好一個輔導員,就是要獻身航天事業,將學生個人的發展同祖國的前途命運結合起來,具體到哈工大,就是要將一流創新人才的培養同祖國蒸蒸日上的航天國防事業結合起來。而做好輔導員的動力,則來自於航天國防前輩們所締造和發揚的"航天精神"、"載人航天"精神和"兩彈一星"精神。
熱愛學生工作
找到了自己發展到道路,明確了發展的方向,鼓足了發展的動力,作為一名航天學院的輔導員,他始終站在為國家培養航天事業建設者和接班人的高度,根據中央和學校黨委要求,不斷根據時代需求、學生特點和變化著的工作形勢,繼承優良傳統,勇於創新,為學生髮展廣搭平台。在長期的辦學過程中,哈工大形成了"規格嚴格功夫到家"的優良傳統,他堅持傳統育人,為每一個學生注入哈工大基因。他經常邀請老一代"八百壯士"--哈工大優良傳統的創造者,講述他們科研工作"零事故"的不懈追求,讓學生切身感受學校優良傳統、獻身國防航天事業的高尚情操。同時,他嚴把教育關,堅決把優良傳統貫穿到培養學生的各個環節。學校傳統日益深入人心,深刻地影響著學生的學習、科研和生活。
他回響學校號召,以先進班集體創建工程為載體,全面推進學生工作。在他的引導下,很多班級都把發展目標確定為"科技創新型班級"。為了給同學提供優良的科研條件,他搭建了啟天學生課外科技文化活動基地、學生電子實驗室等平台,經過同學自主立項、自覺建設和他的精心指導,他所帶的16個班級,累計獲得國家級和省級科技創新成果達80餘項。
2008年,當得知第24屆世界大學生冬季運動會采火儀式在哈工大舉行的訊息後,他號召同學積極參與"科技采火"方案設計和論證工作。在他的引領下,很多同學都以極大的熱情參與進來,由設計"大冬聖火"點燃了心中科技創新的熊熊之火。最終,大冬會組委會採納了航天學院學生設計的用火箭尾火采火的方案。為了確保火種採集萬無一失,張旭帶領航模協會的全體同學,革新了火箭的發射系統,連續一個月,在零下20度的低溫現場進行測試。在此過程中,他和他的學生們表現出了戰天鬥地,不畏嚴寒,精益求精,大力協同,刻苦攻關,敢於勝利的寶貴精神,他們也更加深刻地體會到了火箭百分之百升空之於火種採集成功,"零事故"之於航天事業發展的關鍵作用。
"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他結合航天學院特色和學生特點,堅持發揮實踐在育人過程中的積極作用。在"航天魂"校園文化活動中,組織同學們參觀航天館、聆聽知名航天校友報告會、航天知識進社區等活動,讓他們感受、弘揚航天傳統和哈工大精神。他還組織開展"航天行"暑期社會實踐活動,帶領學生走訪了哈飛、沈飛、航天風華、航天星光、航天四院、五院、六院等航天企業和科研院所。從繁華都市到大山深處,到處都留下了他們的足跡,"航天行"活動增進學生對航天企業的了解,加深了同學對航天文化的理解。
奉獻青春年華
作為一名輔導員,他深深地認識到了輔導員的崗位職責,努力做學生的知心朋友和人生導師是他的不懈追求。困難,僅是一瞬;精神,卻能永恆。急學生之所急,辦學生之所需,解學生之所難,以學生的安危為第一出發點,以學生髮展為最終落腳點。這是他義不容辭的責任所向,是他奮不顧身的精神所致,更是他屹立不倒的動力所在。總有一種認識細緻入微,總有一種行動直抵人心。認識學生是做好學生工作的基本前提,為了讓輔導員掌握每一個學生的情況,學校出台了學情報告制度。他負責航天學院2006級,學生分布在3個系、8個專業、16個班級,人數多、專業多、特點多,給工作帶來了很大的難度。他採取了"化整為零融入其中"的有效方法,深入班級,深入寢室,迅速掌握了全部學生的各種情況。在學工處組織的輔導員基本素質考核中,他100%的學生辨識率,受到了師生的充分肯定。
總有一種博愛潤物無聲,總有一種影響改變一生。有一個學生適應能力差,人際關係處理不好,又是一名貧困生,當時他心理壓力很大,非常自卑,情緒低落。為了能幫助他度過艱難的大學適應期,他堅持"不拋棄不放棄"的困難學生工作理念,讓這個學生搬到自己寢室,和他一起生活,同吃同住,談心交流。逐漸地,該同學變了,變得樂觀開朗,喜歡交往了。張旭還不斷幫助他進行人生規劃,目前該生正準備研究生入學複試,並積極向黨組織靠攏。
總有一種責任衝鋒在前,總有一種使命義無反顧。金秋九月,學校突發甲流,危急關頭,他挺身而出。作為航天學院06級的輔導員,他經常深入到隔離區,分發藥品、進行消毒、測控學生體溫、看望隔離學生,戰鬥在抗擊甲流第一線。當有學生被隔離時,他總是第一時間給學生送去生活用品和溫馨話語。中秋佳節,他給隔離區的同學送去了月餅。得知隔離區出現網路故障,他又一次衝進隔離區,及時排除故障,為學生生活儘可能創造良好條件,確保學生思想穩定。
總有一種感動淚如泉湧,總有一種力量生生不息。不深入學生寢室,就不能真正了解學生生活。2009年6月,他積極參加公寓共建,帶領同學抓寢室衛生,最佳化學生生活環境,80個寢室的優秀率達90%以上。繁重的工作,加上經常不能按時吃飯,6月末他的腹部開始有疼痛感,被確診為急性膽囊炎,經過治療,仍有間歇疼痛感。8月初,他策劃、組織、實施了赴西安"航天行"暑期社會實踐活動。其間,病痛加劇,但他堅持帶領學生完成了三天四個航天企業的實踐任務後,才立即去醫院做了膽囊切除手術,術後半個月,他就纏著腹帶重返工作崗位,投入到了大四學生保研工作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