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新鎮

張新鎮

張新鎮位於臨泉南部,臨艾河、谷河貫穿全境,臨艾路、張滑路、張陳路等縣鄉公路在此交匯,距縣城35km。鎮域南瀕艾亭鎮,西與陳集鎮交界,東與謝集鄉,滑集鎮接壤,北與宋集鎮毗鄰。全鎮土地總面積56.6平方公里。

基本信息

歷史沿革

張新鎮原為張集區,1949年設鄉,1961年成立人民公社隸屬宋集區,1983年改為鄉,1992年3月撤區並鄉與馬樓鄉組建為張新鎮。

基礎設施

1、對外交通與道路

臨艾路是臨泉縣中部南北向的一條重要級省級公路,臨艾路穿過張新鎮境內 達8.8公里,是鎮域內一條重要的對外交通幹道。鎮域內的縣級公路有兩條,分別是張滑路,張陳路。另外基本實現村村通。

2、給水排水

A、供水

現有自來水廠一個,位於中學西側,以地下水作為水源

B、排水

現狀排水為雨污合流制,除近期新建道路外,其餘道路均無下水管道,隨意排放,現狀無污水處理設施。

3電力、電信

A、電力

張新鎮現有35千伏變電站一座,即35千伏張集變電站。

B、電信、郵政

張新鎮郵政所位於臨艾路旁邊,張新鎮派出所對門,屬於一般郵政網點,現有職工人數共9人,其中營業員5人,投遞員4人,張新鎮郵政局占地面積3畝3分地,建築面積1120m²。

2011年信函包裹總計11000多件,發往外地2000多件。

張新鎮電信局位於復興路東,屬於農村四級門市,職工人數7人。全鎮電話7230戶,現有裝機容量1650戶。公用電話66部,電話普及率達到60%。

4、環保環衛

全鎮環境衛生整治分為集鎮管理和各村管理。集鎮環衛主要負責整個鎮區範圍,目前購有環衛車輛1輛,鐵質垃圾桶30個。垃圾採取集中收集早晚各一次。街道實行責任段劃分,明確,早晚進行清掃。

行政區劃

張新鎮 張新鎮

張新鎮轄10個行政村為張集村、鍾陶營村、陶李村、羅莊村、馬寨村、馬大村、劉寨村、馬樓村、謝寨村、高小寨村,共193個自然村,全鎮總人口60462人。

(1)張集村

張集行政村位於張新鎮區西,共有7個自然村分別是尚小莊、尚老莊、薛莊、馬莊、杜莊、大杜莊和小杜莊。全村建設用地面積54.62公頃。由於是鎮區所在地,該區域道路交通與配套設施方面較好。

(2)鍾陶營村

鍾陶營行政村位於張新鎮區西北,張集村西側,共有19個自然村,分別是陶然莊、陶新莊、張樓、陶馬莊、後陶寨、前陶寨、西陶寨、王莊、廖莊、曹營、陳小莊、閆莊、徐莊、後鍾營、前鍾營、路西、石滾井、小莊和阮寨。全村共有6507人,村莊建設用地147.17公頃。

(3)陶李村

陶李村行政村位於鎮區北側,現狀共有13個自然村,分別是陶大莊、陶老寨、陶老莊、陶腰莊、月莊、陶周莊、大李莊、小韋子、陶小莊、汪灣、張大莊、嚴莊和橋頭。全村共有人口4471人,村莊建設用地124.81公頃。

(4)羅莊村

羅莊行政村位於張新鎮區西南,共有18個自然村,分別是郝老莊、前水莊、後水莊、前范莊、後范莊、朱莊、後李莊、總孜灣、李莊、郝馬莊、羅莊、小莊、劉莊、西胡、閆莊、常莊、大胡莊和小胡莊。現狀共有5366人,村莊建設用地96.79公頃。

(5)馬寨村

馬寨行政村位於鎮區西南側,全村共有27個自然村,分別是曾莊、李營、馬灣、張樓、後夸營、王莊、李莊、前夸營、水茨園、前水樓、水小寨、水黃莊、徐莊、水新寨、馬油房、馬小莊、付莊、馬朱園、南小莊、前老家、馬寨、馬李莊、閆黑莊、艾莊、馬老莊、馬新宅和馬小莊。全村共有人口8710人,村莊建設用地145.89公頃。

(6)馬大村

馬大行政村位於鎮域南側,馬寨村東南。全村共有21個自然村,分別是馬窯、小店孜、張營東、楊莊、馬莊、甘樓、黑土灣、左莊、張小莊、大汪棚、小汪棚、前馬窯、張營西、馬大莊、馬小莊、榆樹莊、後老家、水莊、水小寨、小蔣莊。全村共有人口5672人,村建設用地117.46公頃。

(7)劉寨村

劉寨行政村位於鎮域東南部。全村轄28個自然村,分別是劉莊、大馬莊、小馬莊、謝莊、小李莊、小劉莊、馬圍子、魏莊、王莊、大魏莊、小魏莊、閆莊、小郝莊、馬腰莊、項莊、水胡莊、王莊、文莊、水天莊、汪莊、小張莊、趙莊、廖莊、董莊、劉寨、大郝莊、喬莊和張小莊。全村共有6751人,村莊建設用地130.32公頃。

(8)馬樓村

馬樓行政村位於鎮域西南側,公用17個自然村,分別是前葛莊、葛寨、前馬樓、南頭、馬小寨、後馬樓、北頭、宋莊、閆莊、馬莊、小馬莊、大馬莊、劉莊、龐謝莊。小孫莊。大坡和盤莊。全村共有人口5452人,村莊建設用地124.43公頃。

(9)謝寨村

謝寨行政村位於鎮域南部,共有11個自然村,分別是前謝寨、謝東寨、謝新莊、後謝寨、前周莊、後周莊、前莊、段莊、李莊和南方莊。全村共有3826人,村莊建設用地面積78.32公頃。

(10)高小寨村高小寨行政村位於鎮域東北部,公用16個行政村,分別是張莊、周莊、東寨、方莊、高小寨、王莊、代莊、龐莊、後鄭莊、謝老莊、前小莊、後小莊、柳莊、楊莊、閆莊和李莊。全村共有人口4189分,村莊建設用地92.65公頃。

自然條件

1、地形地貌

張新鎮地域屬於淮北平原,西北高東南低。海拔38米至40米,自然坡降為八千分之一至萬分之一。由於前史上無數次的洪水眾多,構成了聚積平原。泥土組成首要有砂礓黑土、砂礓土和土壤3鍾,十分適合栽種農作物。公開水位高,且含量豐厚,可提取水量達3.6億立方米,並且無色、無味、透明、屬中性偏鹼性淡水,合適生活澆灌。地表水也十分足夠,除臨艾河、谷河水流污染外,其它河道均合適澆灌,對農業出產較為有利。

2、氣候特徵

張新鎮屬於大陸暖溫帶半濕潤季風氣候區。顯現為天氣平和,雨量適中,日照足夠,四時分明。春寒而多雨,冬乾而少雪,夏熱而雨水充,秋爽天色晴朗。年平均氣溫14.9,全年無霜期218天。年日照4553小時。最高氣溫41.4,最低氣溫零下20.4.年均降雨量為812mm。每年6月至9月為汛期,雨水集中,易患洪澇。

張新鎮農村 張新鎮農村

3、水系、水利

境遇主要河流有臨艾河,谷河。

資源條件

1、農作物資源

張新鎮糧食作物種植的主要品種是小麥。兼鍾玉米、南瓜、紅薯等雜糧。張新鎮種植經濟作物,品種有:油菜、花生、芝麻、棉花歷史悠久。

2、畜牧也資源

張新鎮傳統的家禽飼養種類有:雞、鴨、鵝、豬、黃牛、山羊,其中牛、豬、羊養殖最為普遍。此外近年來增加了河蟹、懶兔、黃粉蟲等養殖項目。

張新鎮農村 張新鎮農村

人口與經濟

1、人口資料

據統計,2008年張新鎮鎮域總人口為57036人,2010年鎮域總人口為59802人,2011年全鎮總人口為64624人。

合計 男 女 出生 死亡 自然增長率(%) 遷入 遷出

2008 57036 29488 27547 832 943 -1.9 276 377

2010 59802 30851 28951 1307 95 20.2 132 219

2011 60462 31207 29255 946 73 14.4 246 336

2、工業經濟

張新鎮近年來大力發展工業,工業經濟支柱產業是永豐麵粉廠。另有農副產品加工、運輸、建材、木材加工有關企業,與浙江合作新建的珍珠加工廠開始投入生產,王春俠手套廠也正式投產。

3、農業經濟

張新鎮農村 張新鎮農村

張新鎮是農業大鎮,農業是我鎮的基礎。養殖業是我鎮的支柱產業,積極發展後續產業——蔬、果、畜等,充分挖掘資源潛力,產業機構不斷最佳化。

公共設施

1、行政辦公

張新鎮政府位於鎮中路與臨艾路交叉口,建築為南北向布局,張新派出所、郵政局等辦公機構坐落在鎮中路。張新鎮工商所等機構坐落臨艾路。鎮區內行政辦公布局比較集中。但部分房屋質量較差。

2、教育

張新鎮現有中國小15所,其中中學1所,中心學校(國小)1所,九年一貫制學校1所,村小12所,中心幼稚園1所(設在中心學校)。全鎮中國小現有占地面積77090m²,建築面積15107m²。

全鎮現有在編教職工179人,三年特崗教師47人,合計226人;全鎮現有在校小學生3323人,現有106個教學班。

張集職業高級中學系張集中學改制而來。張集中學創建於1956年,占地28638m²,現有建築面積8700m²,教學樓5棟,教師112間。在校學生1000多人;教職工78人(含特崗教師18人),其中高級教師11人,本科以上學歷50人,研究生5人。

3、醫療衛生

張新鎮衛生院是一所醫療、保健、預防為一體的綜合型醫院。2002年被阜陽市衛生局評為愛嬰醫院;2007年被臨泉縣衛生局評為新農合定點醫院;2008年被臨泉縣醫保中心定位城鎮居民職工保險定點醫院。

張新鎮衛生院位於臨泉縣南臨艾公路旁,距離縣城35Km.衛生院編制40人,管理人員3名,醫生23人,護士7人,後勤7人,醫院開放床位60張,平均每日門診量104人。

劉寨、羅莊、馬寨、馬大、高小寨、陶李另設有個體私人診所。

4、商業、金融和集貿市場

商業金融區主要沿臨艾路兩側發展。新集鎮鎮區集市貿易市場主要是臨艾路,貿易的商品品種有蔬菜、瓜果、山菇、野味、魚肉、簡易農具、小型農具、服裝、日常生活用品等,多為本地物產。

截止2010年底張新鎮中小企業和個體私營經濟個數發展到1264家,其中五年來新增456家,從業人員3600餘人,完成企業和個體私營經濟總產值2億元,實現利稅1100萬元,分別比2006年增加33.2%、39.8%。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