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生平
張敬,字少聊,清光緒三十四年(1908年)出生,13歲喪父,家庭生活緊張,幸得其舅(在北京海軍部當文書)按月寄款接濟,全家得以度日。
1923年,張敬考入理工中學肄業(校址在南台吉祥山),學校距己家天皇嶺較遠,他每日快步往返,晚上在家幫母親料理家務,並督促3個弟妹讀書。張敬在理工學校畢業後,靠北京舅父的資助與薦引,考入北京大學,為旁聽生。
1928年,張敬經人介紹,南下廣州,參加國民革命軍,在國民革命軍第11師教導團任少校副官。不久,他又考入南京中央陸軍軍官學校炮兵科。3年後,張敬以優異成績畢業,被選往日本炮兵士官學校深造。回國後,任國民革命軍第十九路軍第78師直屬炮兵營營長。不久,參加“閩變”中成立的人民政府。十九路軍失敗後,張敬前往廣西,投入李宗仁的抗日隊伍。
1937年“七七”盧溝橋事變,抗日戰爭全面爆發,受國民黨委派,北上任宋元哲部高級參謀。
1938年,抗日戰爭中,李宗仁任第五戰區司令長官,張敬被派任該戰區青年軍團上校大隊長,不久改任戰區司令長官部作戰情報科科長。
1939年1月,任戰區乾訓團第三大隊長。同年秋,國民革命軍第33集團軍總司令張自忠來乾訓參觀,對張敬所帶大隊的良好表現,大為讚賞。經長官部高參張壽齡薦引,張敬遂到張自忠的總司令部任少將高參。3月10日隨張自忠出征參加臨沂戰役,馳援龐炳勛部,斃敵3000餘人。
1940年,日寇集中30餘萬優勢兵力,在大批坦克飛機配合下,分三路圍攻棗陽地區,兵逼武漢。為配合武漢保衛戰的部署鉗制敵軍,張敬即隨張自忠將軍於5月14日開赴前線。抵方家鎮時,發現敵司令部,即抓住戰機,採取“斬腰戰術”滅敵之首腦。雙方戰鬥十餘次,傷亡慘重。又突接第五戰區令,要他們向鍾祥敵後攻擊。張部雖是強弩之末,仍以弱制強。當部隊行軍到湖北宜城南瓜店時,遭敵伏擊,危難中張敬不聽張自忠逃生之令,堅持協助張自忠指揮戰鬥,他理直氣壯地表白:“身死名垂乃軍人殊事,今日願與張公共存亡!”並高喊:“不怕死的跟我上!”帶著僅有的十餘名手槍隊隊員沖向敵陣,擊斃敵寇36名,身負重傷後又被敵人刺刀插入胸膛,5月15日下午2點壯烈殉國,時年僅33歲。
人物紀念
張敬將軍與三十三集團總司令張自忠同在南瓜店戰鬥中犧牲。殉國後的第二天,張部奪回陣地。張敬的遺體被安葬在湖北鍾祥縣郊,並被國民政府追認為中將。張壽齡先生特填詞一首,以誌哀悼,題為《思佳客,悼張敬烈士》。
1986年,福建省人民政府和中央民政部先後追認張敬為抗日烈士,批准入祀文林山革命公墓。
2015年8月24日,被列入民政部公布的第二批600名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體名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