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生平
乾隆四十三年(1778)進士,授江西高安知縣、廬陵知府、遷銅鼓營同知,署九江、撫州、南安、饒州府事,嘉慶初,歷松江、蘇州、江寧知府,調江西吉安知府,官雲南鹽驛道、揚州知府。宦海生涯40年,為官公正廉明、卓有政績,更難得的是他從未中斷一般為官者不屑一顧的數學研究,稱得起傑出的數學家。同時也是著名的文獻學家。曾主持刊刻《韓非子》、《儀禮註疏》等頗受時人重視。曾發起刊刻宋淳熙四年撫州公使庫本《禮記》鄭玄注二十卷(附《釋文》四卷),顧千里主持其事。其中鄭注二十卷源自於顧千里從兄顧之逵小讀書堆舊藏,而《釋文》四卷,因小讀書堆本一時難以取出,則以通志堂本替代。博學,在數學、考據經史方面頗有造詣。家富藏書,建書樓“六一堂”,奉歐陽修像於堂中,四周儲圖書,設“小史”專門管理。任吉安知府時,用半年時間,校定《資治通鑑》,補脫字千餘、糾錯字百計。收藏北宋刊本《昌黎先生集》殘本。後僑居於江寧(今南京),又建“省訓堂”、“與古樓”、“藝學軒”以藏書,顧廣圻作有《與古樓記》。卒後其藏書即流散,道州何紹基曾得其金石拓片數種。藏書印有“文章太守”、“陽城張氏省訓堂經籍記”、“古餘珍藏子孫永保”、“陽城張氏與古樓經籍記”、“張敦仁讀過”、“開卷一樂”、“文章太守”等。
人物作品
主要有《輯古算經細草》3卷,《開方補記》9卷,《求一算術》3卷,《求一通解》2卷,《爾雅圖考》20卷,《資治通鑑補正略》4卷,《資治通鑑刊本識誤》3卷,《禮記補註考異》2卷,《雪堂墨品》1卷和《尚書補註考異》等。
數學研究
《輯古算經》是唐代王孝通輯撰的數學著作,其中介紹了開帶從立方法(求三次方程的正根),是繼南北朝數學家祖沖之的《綴術》失傳後,在此方面的新貢獻,利於解決大型工程建設中複雜的計算問題。張敦仁在研究該書時,發現運算程式過於複雜,不易推廣。於是,他勇敢創新,將宋代已失傳的天元術(與現代代數中列方程相似)用於計算這類題目,把王孝通煩瑣的計算方法簡化為列方程解套用題,對該領域理論用於實踐起了推進作用。同時,他還寫出了三卷本的《輯古算經細草》。
南宋數學家秦九韶在《數學九章》中記載有“大衍求一術”。其雛形是《孫子算經》中說的“今有不知其數,三三數之剩二,五五數之剩三,七七數之剩二,問物幾何?”解決該問題涉及的理論與現代一次同餘式理論相似。因為求解過程中要輾轉相除直至最後餘數為“一”時停止,故被稱為“求一術”。本來已能解出,明代卻又失傳。張敦仁寫出《求已算術》(三卷),挽救了這一成果。
《清史稿》記載
張敦仁,字古愚,山西陽城人。乾隆四十年進士,授江西高安知縣,調廬陵。精於吏事,有循聲。遷銅鼓營同知,署九江、撫州、南安、饒州諸府事。嘉慶初,改官江蘇,歷松江、蘇州、江寧知府。六年,調授江西吉安。沿贛江多盜,遴健吏專司巡緝,責盜族擒首惡,毋匿逋逃,萑苻以靖,民德之。再署南昌,尋實授。所屬武寧民婦與二人私,殺其夫,前守以夫死途中,非由婦奸報。敦仁覆鞫詞無異,而其幼子但哭不言,疑之。請留前守同讞,遂得謀殺移屍狀,獄乃定。龍泉天地會匪滋事,巡撫檄敦仁往按,未至,鎮道已發兵擒二百餘人,民惶懼。敦仁廉知匪黨與溫氏子有隙,非叛逆,法當末減,坐為首二人。又會匪素肆掠,富室為保家計,多佯附,實未身與。事發株連,囹圄為滿。訊察其冤,盡得釋。道光二年,擢雲南鹽法道,尋以病乞致仕。敦仁博學,精考訂,公暇即事著述,所刻書多稱善本。寄寓江寧,卒,年八十有二。著書遭亂多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