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振武烈士

張振武(1877—1912),漢族,湖北羅田人,中國近代民主革命家,中華民國初年軍事將領,“武昌起義”的主要組織者和領導者。早年畢業於竹山縣高等學堂,後入湖北省師範學校,受到老師的影響,萌發反清革命思想。甲午戰爭後,變賣家產自費留學日本早稻田大學,攻讀法律政治,並加入了體育會,學習習戰陣攻守諸法。1905年助徐錫麟舉義受牽累而避走日本長崎。1905年加入同盟會。1907年畢業回國,於武昌黃鶴樓街國小任教,期間因宣傳反清革命思想被捕。1909年參加共進會並負責財務。1911年成為武昌起義首義者之一,1912年8月16日在北京遇害,被尊為共和元勛,和孫武、蔣翊武並稱“辛亥三武”。

以行商遷居竹山。家殷富,少讀私塾。1899年入武昌師範求學,受業師時象晉薰陶,萌發進步思想。甲午戰爭後,民族危機日益深重,他認為“振興中華必以武力推翻清廷,實為當務之急。”乃更名振武,並變賣部分家產,自費東渡日本,入早稻田大學攻讀政治法律,併入體育會,練習戰陣攻守諸法,尋求救國拯民之術。1905年,畢業歸國,任教於武昌黃鶴樓街國小。因鼓吹反清革命,幾遭鄂督陳夔龍逮捕。陳去鄂,他復倡體育會及公立學堂,以聯絡同志。1909年,加入共進會,助孫武建立共進會鄂省總部,任理財部長,變賣家產以充革命經費。武昌起義前夕,漢口寶善里機關和武昌小朝街指揮部相繼被破壞,孫武負傷入院,蔣翊武出走,其他3人被害。他於危難之中,聯絡各方,不失時機發難。湖北軍政府成立,眾擁黎元洪任都督,他以軍務部副部長主持軍務,虛部長位以待孫武。主持軍務半月余,部署有序。孫武出院視事不久,漢陽告急,他率軍務部部內人員馳援,于越壕時落水險些溺死。及漢陽失守,他力排棄武昌之義,以佩刀砍地,大聲疾呼:“有敢言退出武昌者斬!”會後,策馬巡市,沿途高呼:“漢陽不守,乃我戰略撤退,武昌萬無一失”,以安定民心。當日聞黎仍擬出走,即鬧入督署,當面切責,令甘績熙等督守,並鼎力協助總監察劉公布防武昌城守。南北和議,黎元洪投靠袁世凱,嫉他之得軍心,陰結孫武合力排之。時南方各省北伐呼聲高漲,黎乃令他攜現款40萬元赴滬購買軍事裝備。抵滬後,除採購裝備外,廣事交遊,並與隨員軍務部參議方維等謀另組北伐軍,倡言“二次革命”。曾入“民社”,但未與聞社務。黎聞他在滬另行組軍,派員赴滬查帳,並電滬都督陳其美監視。他獲悉,憤而返鄂,面斥黎元洪。在武昌,與方維將編餘軍官組成“將校團”,設男女中學各一所,創辦《震旦民報》,以張聲勢。黎元洪如芒刺在背,必欲除之而後快。但怕在武昌激成事變,乃密請袁世凱授他為總統府顧問,調其進京,他拒之不受。黎又請鄂籍議員劉成禺、鄭萬瞻勸他北上。他乃偕方維等武昌將領10餘人入京,黎即密電袁世凱,說他“蠱惑軍心,勾結土匪,破壞共和,圖謀不軌,方維同惡相濟”,請在京正法。進京後,寓金台旅館,袁佯示優禮派專人招待,宴飲無虛日。1912年8月15日夜,他在六國飯店答宴京中顯要,宴畢回寓,至前門“振武敷文”牌樓下被袁之軍政執法處拘捕,方維等亦同時在金台旅館被捕解至。16日凌晨,當鄂籍議員劉成禺、張伯烈、時功玖以及哈漢章、孫武等人聞訊趕往營救,而他已於1時未經審訊即被殺害。他死後,全國震驚,輿論譁然,參議院提出彈劾,黃興及各界人士亦紛紛函電質問。8月27日,靈柩由京抵漢,數千人迎於江乾,厝於武昌抱冰堂。他死後70年,竹山縣緬懷先烈,將其墳墓修葺一新,辛亥老人喻育之為題寫墓碑。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