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生平
張振富(1940年8月9日-2000年1月17日),男高音軍旅歌唱家。天津北倉鎮劉園村人。10歲入北倉國小,1955年入天津市第四十七中學。1959年參加工作,在北倉火車站當裝卸工、會計兼保管、廣播員。1959 年12月入伍,成為北京軍區某炮兵團的偵察兵。是年11月調北京軍區戰友文工團,歷任歌劇演員、京劇演員、歌唱演員。表演藝術生涯達40年,參加演出數千場,演唱歌曲500多首。曾多次隨國家和部隊藝術團體出訪,到過東非4國、前蘇聯、羅馬尼亞、匈牙利、波蘭、日本等20多個國家和地區。曾為全國、全軍文藝會演,國家大型會議和節日慶典演出的重要演員之一,受到黨和國家領導人的親切接見和高度讚揚。曾榮獲全軍調演示範獎、演員一等獎,榮立二等功一次、三等功兩次、嘉獎多次,為國家一級演員、全國著名歌唱家。20世紀六、七十年代,與耿蓮鳳合作表演男女聲二重唱,成為戰友文工團的金字標牌,紅遍大江南北,創造了我國男女聲二重唱的顛峰時期。演唱的歌曲有《祖國一片新面貌》、《藏族人民縱情歌唱》、《各族人民心向黨》、《部隊就是我的家》、《遠方書信乘風來》、《年輕的朋友來相會》、《布達拉宮的太陽》、《下雨的時候》等。演唱《深切懷念周總理》1977年獲第四屆中國人民解放軍文藝會演二重唱表演獎。張振富獨唱的《雄偉的天安門》也成為七十年代家喻戶曉的歌曲。他獨唱的曲目還有《草原頌》、《我心中的歌獻給解放軍》等。
張振富1978年12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96年9月被定為軍隊文職幹部二級(相當少將級別),1999年12月被定為軍隊專業技術四級(享受軍級工資待遇)。 1996年底,張振富被查出患有肺癌的早期症狀。但他為了能繼續演出,放棄手術,僅僅進行保守治療。隨後幾年間,張振富又在各地進行了數百場演出,包括在1998年中央電視台春節聯歡晚會上與耿蓮鳳演唱《祖國一片新面貌》、1998年抗洪巡迴演出、1999年10月7日在新中國50周年優秀歌曲音樂會上與耿蓮鳳演唱《毛主席派人來》等。2000年1月17日17時25分,張振富因肺癌去世。
擅長領域
張振富幼年家境貧寒,父親曾在北倉“同在祥”雜貨鋪當僱工,母親務農。張振富從童年起就幫助家裡拾柴、打草、餵豬、賣菜、乾農活,卻從不知道什麼是苦和愁,總是走到哪裡唱到哪裡。
他的母親擅唱,聞名鄉里,戲曲、歌曲均好,音質極佳,80多歲高齡時仍嗓音洪亮,氣壯音圓。受母親影響,張振富自幼酷愛藝術,戲劇、歌曲一聽就會,不僅音調準確,而且音質清脆、音域寬闊。入學後,他擔任班裡的文體委員、學校鼓號隊的司號員,由於他的出色藝術天賦和組織能力,成為學校有名的活躍分子和老師同學喜愛的小歌星。有時遇到雨天上不了體育課,老師和同學們要求他唱歌,課堂就成了張振富的演唱會。在學校,他尊敬老師,團結同學,學習刻苦,成績優異,從三年級跳到五年級,當上少先隊大隊長,成為全校學生學習的榜樣。在畢業的聯歡會上,他給大家演唱了一首高難度歌曲——印度電影《流浪者》插曲《拉茲之歌》,然後又學唱郭蘭英的《王大媽要和平》。大家說他真是學啥會啥,唱誰像誰。
進了中學,第一次上音樂課,張振富就引起了音樂老師的注意。老師先讓同學們聽唱片,欣賞《中國人民解放軍進行曲》,然後問:“誰能聽出演唱中有什麼毛病?”張振富當即站起來回答說:“有幾個節奏唱得不穩。”於是,學著唱片中的問題唱了一下,又按正確的唱法唱了一遍。老師暗暗讚嘆他是個好苗子。張振富很快在中學出了名,每次學校聯歡時,他的演唱都被作為壓軸節目。
張振富愛好廣泛,學習成績也很好,他長得又高又帥,還是團支部宣傳委員,受到不少女同學的青睞。一次,在學校慶祝“五一”國際勞動節時,同班的女生孟蓮找到張振富,建議和他共同演唱電影《柳堡的故事》插曲“九九艷陽天”。張振富感到很不好意思,但是在孟蓮的一再要求下,他還是和她一起登台了。一首配合默契的歌曲贏得了師生們的熱烈掌聲。也許就是因為這一次合作,注定他以後走上了二重唱的藝術之路。
由於張振富的大哥在防汛時犧牲,二哥有病,家庭過於困難,他只好退學回家務農,種菜、脫坯、打埝、破土糞、成為主要勞力。張振富18歲時,北倉火車站成立臨時裝卸隊,招收工人,身高1米8的張振富成為車站的首選人員。有了給家裡掙錢的機會,他拚命地幹活,但還是走到哪裡唱到哪裡。站長看他挺有才,讓他擔任貨運站的會計兼保管、廣播員,每天在廣播裡唱歌、播稿,成了北倉站的紅人。後來,他又報名參加北倉工業區建設和根治海河工程,走到哪裡,就把歌聲帶到哪裡。他演唱的歌曲《五十歲的老司機》、《九九艷陽天》、《真是樂死人》等,給人們留下了深刻印象。
人物軼事
應徵入伍
就像歌曲《真是樂死人》那樣,張振富也當上了一名解放軍戰士。1959年12 月,張振富應徵入伍,在某部炮兵團當偵察兵。
部隊生活豐富多彩,給了張振富施展的天地,唱歌、打籃球、辦黑板報,各種活動他都是骨幹。1960年11月,北京軍區戰友文工團歌劇團為排演歌劇《大清河》,到部隊挑選演員。團長向來人推薦了張振富,說:“我以團長的身份保證,你們見到人肯定會滿意的。”
考試時,張振富首先唱了一首《我騎著馬兒過草原》,招生組的同志沒想到炮兵團竟然有這樣的人才,興致勃勃地讓張振富繼續唱。他一連唱了《一天賽過二十年》和《二月裡來》等五首歌,主考親切地拍著他的肩膀說:“好!聲音真棒!”但是演歌劇,要求不但會唱,還得會表演,需要複試考小品。從來都不懂什麼叫小品的張振富,經過啟發之後,表演了一個幾次扑打蒼蠅的情節,把大家逗得捧腹大笑。於是,他被選進了戰友歌劇團。
北京軍區戰友文工團,是部隊的綜合性文藝團體,下設歌舞團、歌劇團和曲藝隊等藝術部門。全團演職員500多人,人才濟濟,實力雄厚,在國內享有很高的聲譽。張振富作為一名新隊員,論資排輩總是在人家後面,只有哪位演員有病或有事上不了台,才能輪到他臨時頂替個小角色。每次演出,扛戲箱、運道具、搬布景、布置舞台、打燈光、跑龍套,一會兒扮民眾,一會兒演匪兵,跑前跑後串場,還負責拉幕,累得滿頭大汗,但他無論乾什麼都毫無怨言,毫不惜力,一絲不苟,哪樣都做到恰到好處。導演對團長說:“讓他乾什麼都能幹好,是塊好材料”。
張振富是個不服輸的男子漢,要乾就得乾出個樣子。為了提高演唱水平,每出一首新歌,他就立即買來歌曲集,暗自練習。虛心向其他同志學習,同時拜著名歌劇表演藝術家王家祥、聲樂教授喻宜為師,全身心鑽研演唱技術,提高了表演水平。在《奪印》、《探親》、《大龍和小龍》等劇目中塑造了血肉豐滿的人物,得到了觀眾的認可。他演唱的獨唱歌曲《雄偉的天安門》、《我心中的歌獻給解放軍》、《我心中閃亮著一雙眼睛》、《沙漠之歌》等,在中央人民廣播電台播出後,給廣大聽眾和觀眾留下了深刻印象,被譽為“中國當代出類拔萃的抒情男高音歌唱家”。
在“文化大革命”學唱樣板戲的熱潮中,戰友文工團決定由歌劇團趕排現代京劇《智取威虎山》,並選定張振富扮演楊子榮。張振富雖然會唱幾段京劇,但是京劇表演對他來說,還是隔行如隔山。為了演好這齣戲,他挺著已經20多歲的硬身骨,半路出家練抻筋壓腿,不知吃了多少苦。他就教於京劇大師袁世海、錢浩良,聲樂教授沈湘,認真鑽研京劇的“四功五法”,即“唱、念、做、打”,“手、眼、身、法、步”,每天天不亮就起床,苦練踢腿、打鏇子、飛腳、蹉步、馬踏子、摔叉等動作和高音區發聲法。直到大家在一起排練時,看到他的亮相,發現他在這么短的時間內,而且是那么高大的身軀竟然能一連打30個飛腳。不得不為其驚嘆。彩排時,團里請來有關部門領導和不少京劇界名家。演員們的表演博得陣陣掌聲,張振富的成功表演更是引起了行家們的讚賞和關注。戰友文工團也以此為基礎,成立了京劇團。隨後,又排演了現代京劇《紅燈記》選場,他飾演李玉和,同樣獲得了成功。
高風亮節
演出
張振富演出認真嚴肅,一絲不苟,從不糊弄民眾。無論是在大型劇場,還是在偏僻山村;無論是為萬人表演,還是為路遇的單兵巡邏站崗的戰士歌唱,都一樣地全心投入,飽含深情。
他的足跡踏遍風雪高原、茫茫戈壁、萬裏海疆,無論是人跡罕至的邊防哨卡、攝氏60度高溫的南海西沙,還是抗洪救災的堤壩。
他曾兩次赴老山前線為戰士們演出。第一次到老山前線,穿越敵人炮火封鎖線時,心裡很是緊張。當看到墓碑林立、硝煙瀰漫的壯烈場面時,心中熱流激盪,毅然爬到封鎖線的冠林山下的一個據點,為準備衝鋒的戰士們唱歌。夜幕降臨時,下起濛濛細雨,戰士們點起燭光,張振富抓緊時間,為戰士們演唱《十五的月亮》,正唱到“你守在嬰兒的搖籃邊”時,突然,一聲巨響,一顆炮彈在距他們100米處爆炸。碎石、樹木騰空而起。戰士們護著張振富高大的身軀鑽進掩體中。冒著隆隆炮聲,張振富繼續為戰士唱歌。狹小的掩體只能鑽進幾個人,他們就讓執勤的戰士輪流進來聽。
1985年,他隨中央代表藝術團赴西藏參加自治區成立20周年慶典演出,聽說在海拔5710米的色齊拉山上有20多位常年堅守在那裡的雷達兵戰士,便主動隨小分隊迎著漫天風雪前去演出。汽車只能行至半山腰,大家下車後,如蹋棉絮,腿軟心慌,胸悶氣短,艱難行進。里空氣稀薄,被稱為“生命禁區”,正患感冒和心臟病的張振富在這種條件下演唱更是困難,他和耿蓮鳳穿著大衣、抱著氧氣瓶,一邊吸氧一邊歌唱,一連唱了7首,感動得戰士們都落下淚來。下山後,演員們受到領導的接見。時任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的班禪緊緊握著張振富的手說:“你們唱得好,表演得也好,以後還要請你們來西藏”。
一次張振富和妻子應邀到東北某地演出,不少著名演員也從四面八方趕來。不巧遇上一場大火,燒毀了劇場。演出無法進行,可是演員都到了,甲方要按契約付給演員演出費。甲方負責人急得像熱鍋上的螞蟻。因為一些人要求全部支付,矛盾不斷上升。張振富大聲地說:“這件事來得很突然,雙方都受到了損失,甲方的損失更嚴重。這需要雙方共同理解、體諒。我先表個態,我不再向甲方要任何條件了。我希望大家冷靜一些,既然沒有演出,他們付出百分之五十的費用給大家是合情合理的,是尊重大家的,他們並沒有失信。”一席話讓大家心服口服。事後,甲方找到張振富說:“你真是個好人,救了我一命,我真的不知道怎么來感謝你。”說著,把張振富夫婦的演出費塞到張振富手裡。張振富說:“我不是向大家已經講過,不再要任何費用,你怎么沒聽見?”經理說:“他們都是按這個標準發放的,你又沒有特殊。”張振富堅決地說:“那我們也不能要,話都講明白了,我要是拿了錢,不是成了兩面派了,你讓我以後怎么做人?”經理望著這位正直、善良的軍人,激動的一句話也說不出來了。在歸途的火車上,他平靜地望著窗外閃過的村莊、田野、綠樹,依偎在身邊的妻子體會得到他純潔的心靈。
舞台上的風範
一次,甘肅一個地區邀請他們演出,張振富在台上剛演唱一半,忽然音響出了問題,觀眾席頓時亂了來,有的還嚷嚷著要退票。張振富站在台上安慰大家說:“舞台音響只是出了小故障,現在正在搶修,只要大家安靜下來,我願為大家繼續演唱。觀眾席立刻靜了下來。在沒有音響的情況下,他接連為大家演唱了兩首歌曲。救台如救火,他的精神感動了觀眾,台下報以熱烈的掌聲。但是他已累得上氣不接下氣,汗流浹背。妻子心疼地為他擦去汗水,給她按摩。音響修好後,演出繼續進行。劇場經理看見張振富累成這個樣子,非常過意不去,拉著張振富的手說,“謝謝你,多虧你救了這場演出。”接下來,是他們夫妻的男女聲二重唱。他們雙雙走上舞台,他們的深情、激情帶動全場的情緒,在一浪高過一浪的掌聲、歡呼聲中,他們一連演唱了七首歌。
他在台上注意颱風,總是保持軍人的風範,瀟灑大方,每個動作都經過認真敲定,規範、恰當、從不過分。只要往台上一站,目光總是那么炯炯有神,流露出光彩、自信,贏得觀眾好感。在舞台下又是那么平易近人,總感到張振富是一個平和、平等、可親的人。
他說:“志不可滿,樂不可極。黨和人民已經給了我過多的榮譽和待遇,我要不忘根本,保持晚節,為人民立新功。”
有民眾來信問他:“你現在是著名的歌唱家了,你現在想什麼?”張振富回信答道:“為人民而唱,為戰士而唱。”他在自己的日記中寫道:“我來自農民,永不忘人民;我來自戰士,永不忘士兵。我最大的心愿就是為人民、為士兵高歌。”
和張振富相處過的人,都認為他是個責任感極強的人。這是中國男人的典型特徵。他當學生,就把學習搞好,當農民,就把地種好。當搬運工,就把任務完成;當兵就把戰士當好;上舞台就當個好演員。
他在日記中寫道:“人活在世上,就要對社會負責任,我歸納為四個字:忠、獻、誠、敬。對祖國要忠,對人民要講奉獻,對朋友、對人要誠,對老人要敬、要孝。這是歷史賦予的責任。當然還有很多很多的責任,諸如對妻子、對孩子要愛,這也是一種責任。總之,一生中有盡不完的責任,所以我才把責任歸納為做人的標準。”
張振富言行統一。對農民、對工人、對戰士,都是一樣滿懷激情地演唱。對朋友、對鄰居,都是坦誠相待。誰家的電線斷了、馬桶壞了、熱水器出了故障,都樂於去找他,他總是熱心、誠懇地幫助人。對老人、對長輩孝敬。每隔一段時間,他就把90多歲高齡的母親接到北京住些日子。他帶母親去照相,給母親端水洗臉、洗腳,晚上母親入睡後,才離開。每當單獨外出演出時,他總是把妻子需要吃的、用的提前準備好,把需要辦的事一一寫在紙上。張振富成了名人,卻從沒有忘記他的老師和同學。每次回天津探親或演出,都要擠出時間看望大家,給大家唱歌,跟大家合影留念。上國小時,由於他家庭困難,班主任蔡老師曾替他交過學費,他牢記於心,不忘恩師。只要有回家探親的機會,他都要到蔡老師家去看望。1977年春節,張振富到蔡老師家看望老師。在蔡老師家人的邀請下,張振富深情地演唱了一首《懷念周總理》。他的嗓音那么洪亮,聲音灌滿了整個房間。隨後,又唱了一首電影《沸騰的群山》插曲:“一掛掛爬犁,賓士在茫茫的雪原……”。他的歌聲把大家帶到一望無垠的林海雪原,如同身臨其境。寬廣遼闊的大地、歡樂祥和的氣氛,一下子充滿了整個房間。在母校舉行校慶活動的晚會上,他聽說蔡老師一家也來看節目,特意把他們請到後台,跟他們合影留念。他說:“蔡老師像我的媽媽。”
抗爭病魔
生病
1997年初,他從外地演出歸來,感到胸部發悶,很不舒服。伴有輕微咳嗽,他沒有當回事,憑著自己的身子骨,扛幾天就過去了。但是過了幾天還不見好轉,妻子逼他到醫院檢查。確診是肺癌,妻子頓時感到天崩地裂,一下子暈倒在張振富懷中,他不相信這是真的。張振富想,如果動手術,就得住院,住多久誰也說不準,這就意味著停止歌唱。最後還是選擇了中醫,雖然不開刀,受罪也不小。大熱天要蓋上四床厚棉被,還要用熱水袋加溫。幾小時下來,汗水把被子都浸濕了。
張振富不願意把自己的病情告訴家人和親朋好友們,免得他們為他擔心、受驚。妻子經受不住沉重的打擊,將病情告訴了來往密切的朋友。但張振富仍然和往常一樣,談笑風生,還不時地開個玩笑。別人問他,他總是說吃的不合適,腸胃有點不舒服。一次下部隊演出,忍著痛苦,一面做氣功,一面吃著止疼藥,7天演出12場。他在床頭上懸掛著自勉詩:“自強不息求得新生,堅持鍛練增強免疫,剛毅忍耐戰勝痛苦,心平氣和面對現實”。他對團領導說:“凡是為戰士演出,我就要參加。”
他在日記中寫道:每個人都面臨著生死的考驗,這是客觀規律。怕也沒什麼用。我是一名共產黨員,生為人民生,死為人民死。我現在的最大願望是更多地為人民去歌唱,在歌聲中永生。
帶病演出
1998年南方遭受特大洪水災害,全國各地緊急動員抗洪救災,張振富報名參加慰問演出團。在一次上台前,病情發作,急壞了組織單位,馬上要送他去醫院搶救。可是他卻說:“沒事,可能是吃的不合適,一會兒就會好的。頑強地走到台上。在抗洪大壩上,唱了一曲又一曲。組織者們被感動得流下熱淚。
1999年5月22日,在建國50周年優秀作品音樂會上,他帶著病,忍受著頭暈噁心的痛苦,參加了這場難忘的演出。演出結束後,他受到了江澤民主席和其他國家領導人的接見。
他崇拜心目中真正的英雄保爾科察金、吳運鐸、焦裕祿。他說,我會勇敢地接受挑戰,決不能趴下。除了幾個最近的好友外,他們一致對外封鎖著張振富的病情。目的是更多地為人民高歌。只要一唱歌,一排練、一演出,他就全身心地投入,到了忘我的境界。直到有一天,張振富感到自己渾身乏力,實在難受,他意識到了病情的嚴重性。
張振富一生有兩個最大的願望,一是成為一名歌唱家、二是開辦一所音樂藝術學校,培養更多的音樂家、歌唱家。身患癌症後,辦學的願望就更加強烈了。在吉林省四平地區領導的邀請下,經過考察,選好地址,購置設備,定名“響鈴藝術學校”,張振富任校長、宋麗華任副校長,籌建一年多。招收了近百名學生。他親自製定教學大綱,給學生們上課,到食堂檢查學生一伙食,到宿舍看望學生們的住宿條件。 他還抽出時間學開車、學電腦,是一個精力旺盛的人、不知疲勞的人、一個責任感極強的人、一個為事業忘我的人。
1999年10月1日,家鄉人民紀念建國50周年邀請他演出。這時,他全身疼痛,疼得腰都直不起來。上台前,妻子讓他吃了藥,又給他按摩了腰。上台後,先是獨唱。妻子擔心他倒在台上,沒等他唱完就跑到台上。他卻一面高歌,一面示意她趕快下去。接下來是他和宋麗華的二重唱。在觀眾的一再要求下,他們共唱了五首歌。妻子命令他不能再唱了,他也感到無力再唱了,只好向觀眾求饒。
10月30日,慶祝四十七中建校45周年,張振富從北京專程趕來。由於疾病的折磨,他臉色蒼白,聲音嘶啞,額頭上還不停地滲出汗珠,但還是堅持跟大家一一照相。當校友們問他時,他只是說最近不太舒服。下午,校友們在晨光影劇院聯歡,他已不能再唱了,但還是堅持與天津電視台播音員高嵐共同主持了節目。他甩落頭上的汗水,堅持走上舞台,講話時滿頭冒汗,回到後台,使勁地捶打後背。
聯誼會結束後,他就住進了醫院,家人趕到醫院。為了不打擾別人,不讓家裡告訴任何人。張振富望著一張張悲痛的臉,反而勸大家:“你們都要想開些,人生在世都要過死亡這道關,只是早點晚點而已。我這一生對得起咱們家人,我問心無愧,我會含笑而去。你們千萬別在我面前哭哭啼啼的,免得我難受。”一位護士對醫生講:“我從來沒有見過這么堅強的人。”彌留之際,張振富對眾人講:“我和麗華多年來也積蓄了點錢,為了表示我對全家人的愛,我委託麗華分給家人,要給老媽多留點,也算是我最後一點心意。”當母校得知訊息,派人去看望時,他已經無法說話了。
逝世
2000年1月17日17時25分告別人世。身患癌症的張振富真正實現了他的諾言:“生命不息,歌唱不止。”“你是天津人民的驕傲,你是天津人民心中的英雄,天津人民永遠忘不了你。你的歌聲永遠留在天津人民心中。”1 月19日,張振富的遺體自天津啟靈回北京。家鄉一千多人冒著飛雪頂著寒風為他送行,區人大主任主持了送行儀式。 1月30日,在北京八寶山公墓小禮堂,為他舉行追悼會。禮堂外懸掛著十幾米長的巨大輓聯:學民愛兵,兵民為本,走遍神州大地、軍營哨所、戈壁草灘、林海雪原、邊防海疆、老山前線、藏山西沙,摯愛情懷長伴戰友;以聲帶情,聲情並茂,謳歌各族向黨、祖國新貌、藏民縱情、朋友相匯、部隊是家,莫爾多瓦,奴里拉岡,深情妙唱永留人間。妻子宋麗華的大幅輓聯:此路人皆走,天地間好人宛在;此情惟妻有,未竟志化我血流。部隊對他的評價是:一位優秀的共產黨員。政治立場堅定,始終同黨中央保持一致。全心全意地為戰士服務,無私無怨地為老百姓服務,是他生命的全部內涵;是他對藝術孜孜追求、不懈攀登的動力;是他生命不息、戰鬥不止的精神支柱。他工作一貫兢兢業業、認真負責,從不計較個人名利得失;為人正直正派、光明磊落、襟懷坦蕩、心地善良;待人謙虛熱情、實實在在、助人為樂;是戰友心目中手足情深的好兄弟。在朋友的心目中,他是個誠實可信的人。
張振富家鄉的代表,中共北辰區委、區教育局、四十七中學、北倉鎮政府、劉園村委會都派人參加了追悼會。北京軍區首長、部隊戰士、藝術團體及有關單位代表等一千多人參加遺體告別儀式。來賓個個滿含熱淚,在會場前排隊簽名。擴音器里放著他和耿蓮鳳演唱的歌曲,這時聽來,格外令人心酸,更激起人們對他的懷念。他身蓋黨旗,靜靜地躺在鮮花、青松之中,面目安詳,接受大家的一一告別。多少文藝界名人、朋友都為他的去世感到震驚。多少次接觸、多少次同台演出,竟然看不出他是身患絕症的病人。
張振富帶著對一生的無怨無悔走了。他將自己的心、自己的情、自己的愛、自己的歌聲留給了祖國和人民,留給了生養他的土地,留給了每一位懷念他的戰友和親人。
人物成就
長期的藝術表演,為張振富奠定了深厚、紮實的功底。在多年的探索中,他汲取了中國戲曲藝術精華,博採民族、美聲和通俗唱法各家之長,逐步形成自己音域寬廣醇厚、音質純淨清晰、音色甜美圓潤、感情熾烈純樸、表演瀟灑自然的藝術風格。1966年,為紀念毛主席73歲壽辰,戰友文工團著手編排大型歌舞《祝毛主席萬壽無疆》,決定調張振富和歌舞團的耿蓮鳳表演男女聲二重唱,創作班子專門為他們譜寫了重唱歌曲《毛主席,我們永遠忠於您》。張振富、耿蓮鳳懷著對毛主席的無限崇敬心情,全身心地投入,深情地演唱。由於聲音和諧、形象出眾,一炮打響。中央人民廣播電台、中央電視台播放後,在全國引起強烈反響。隨後,創作班子又專門為他們寫了不少新歌,結果首首成功,為戰友文工團帶來了榮譽。
1972年,張振富被調到戰友歌舞團。團里決定由他和耿蓮鳳合作排演二重唱。他的願望本想成為獨唱演員,但組織交給的任務和他認真嚴謹的態度決定他必須放棄個人願望,於是把全部青春年華和身心奉獻給了二重唱。張振富音色甜美、圓潤,耿蓮鳳聲音清脆、洪亮, 他們在聲、情、形、味四個方面努力嘗試,達到和諧完美的程度,將珠聯璧合的演唱藝術推向高峰,為中國男女聲二重唱在聲音的和諧上開創了一個全新的時代。他和耿蓮鳳合作20年,所演唱的《祖國一片新面貌》、《毛主席派人來》、《逛新城》等,經久不衰。身穿藏袍,載歌載舞的表演形式,成為他們的特定形象。中央電視台、中央人民廣播電台、把他們的聲音傳送全國,僅電台錄製他們唱的歌曲就有近500首。各類報刊媒體刊登大量的評論文章,稱他們是“歌壇並蒂蓮”。“唱民族之聲,抒民族之情。”“挾氣吞山河之氣魄,挾行雲流水指舒捲,有如瓊漿,有如春雨,迴蕩流淌。”“表演自如流暢,聲音和諧統一,是國內最好的一對搭檔。”港澳同胞稱他們是“中國的一對絕唱”。戰友歌舞團的“二馬一賈二重唱”(馬國光、馬玉濤、賈士駿、張振富、耿蓮鳳)風靡全國,為塑造軍隊文藝團體的藝術形象創造了不朽的功績,為全國聲樂表演藝術的輝煌時期增添了異彩。
1976年粉碎“四人幫”後,他和耿蓮鳳又演唱了《十月的勝利》、《藏族人民縱情歌唱》等歌曲。在悼念周恩來總理的晚會上,他們演唱了《懷念周總理》:“你是天上的巨星,你是長青的勁松,敬愛的周總理我們永遠懷念你,世世代代把你讚頌......。”歌聲深情動人,催人淚下。
張振富介紹自己的表演體會說:“要把自己的情、自己的愛,融入每個字、每個音符,把自己的魂貫穿於作品的始終,把自己的嚮往融入作品的意境。”他在新歌處理筆記中寫道:“唱歌不是只唱對歌詞、唱對音符,而是要唱出歌曲以外的豐富內涵和作品的深層意境,唱出信心,自己首先激動起來,美起來,帥起來。”
作為一名歌唱家,不僅要有天賦的歌喉,還需要有豐富的生活體驗和深厚的文化底蘊。小時游泳、捉蟹、逮蟋蟀,劉園法鼓、閻街少林、北倉獅子會等民間花會和那濃郁的民間文化、風俗給他留下了深刻的影響。他喜愛文學、書法、繪畫,愛好桌球、籃球。他欣賞鄧亞萍、王濤等籃球健將和美國NBA籃球巨星喬丹。他關心政治、經濟,台灣統一、亞洲金融危機、企業經營管理等等,講起來頭頭是道。他還是一個生活上的多面手。
1990年北京電台又錄製了他的獨唱歌曲《北京在我心中》。他在探索既適合年輕人的特點,又將民族傳統藝術與現代藝術融會貫通的新唱法。他說:“作品要有時代性,演唱要有時代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