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高望重的書法家
作品入展中書協全國第一屆扇面展,第二,三屆正書展。第三,四屆新人作品展。第八屆國展。建黨八十周年全國書法大展和建黨八十五周年全國書法大展都是自作長聯,高亨杯全國書法藝術大賽,第二屆杏花杯電視大獎賽,中國美協全國詩人書法家作品大賽銅獎,亞亨杯全國書畫精品大展,第四界和第五界賽克勒杯書法競賽二等獎和一等獎,書法報海內外書法篆刻連續兩次金獎,慶祝香港,澳門回歸全國書畫兩大展兩個一等獎,書法導報國際書法篆刻一等獎。全國文聯首屆世界華人藝術展銅獎,文化部首屆全國民眾書畫攝影展金獎,西冷印社第三屆國際篆刻書法展,西冷印社首屆國際書法藝術節展,入展2006年中國書協舉辦的中國書法第二屆蘭亭獎等等,隨中國書畫藝術代表團赴韓國,台灣進行文化交流,作品入編各種名人典籍並刊於多處碑林。
無論從家淵,資歷,傳奇式的家庭,才能,書藝,為人,張承宗先生都值得向外界展示。先生是將門後人,在家庭的影響下,自幼受四書五經,詩書薰陶,喜愛書畫藝術。愛好廣泛,多才多藝,對哲學,文學,史學,詩詞有很深的理解和研究,學識淵博。
先生書法以楷書為主,兼善諸體,特鍾情於小揩,幾十年來,在大量的古碑貼的追摩中而莫辯寒暑。在二王一脈的碑貼中探求,根植於傳統,浸淫於魏晉書風之中。當代小楷大家蘭玉菘教授(藝術大師黃賓虹弟子)評價張先生小楷:“格調高雅,不激不歷,明人寫晉人書。”書法報評價:“書作已得禇河南(遂良)用筆,提按極為生動活潑”原山東書協主席魏啟後評:“小楷寫的好,真草隸篆皆有古拙,有意趣,”中國書協理事張榮慶先生評:“功力深厚,靜中求動,行意加於楷中,難得。”
先生其行草則在二王的基礎上,取法八大山人,黃道周等名家,有鮮明的個性。書藝的形成非一日之功,它要靠長期的苦心練習,人品道德的不斷修煉,加上紮實的字外功,才能慢慢的注入作品中,折射出學識修養及審美情趣。張先生除了寫字就是讀書,撰文。他的論文“淺談小楷創作”被收錄到青島市書法論文集。
張先生作品靈秀瀟灑,飄逸清奇。常言書如其人,藝如其品。先生的書法是他坦蕩胸懷和堅韌性格的折射。當處逆境時,意志堅定,對書法藝術契而不捨。他的作品意境美,這是作為書法家,思想感情和修養的自然流露。
張先生幾十年如一日,踏踏實實的做人,認認真真的教書,寫字,作文章,熱心公益事業,經常向全國捐贈書法作品,是一位德才兼備受人尊敬的老書法家。
以下是入展和獲獎情況:
作品入展中國書協
全國第一屆扇面書法大展
全國第二屆、第三屆正書大展
第三屆、第四屆中國書壇新人作品展
全國第八屆書法篆刻作品展
慶祝中國共產黨建黨八十周年翰墨頌輝煌全國書法大展(自作聯)
紀念中國共產黨建黨八十五周年全國書法大賽(自作聯)
高恆杯全國書法藝術大展
第二屆杏花杯電視大獎賽
入展2006年中國書法第二屆蘭亭獎
亞亨杯全國書畫精品大展
新世紀全國書法大展
入展西冷印社第三屆國際篆刻書法大展
西冷印社首屆國際書法藝術節書法大展
獲中國美協全國詩人書法家、畫家作品大獎賽銅獎
第四屆國際文化交流賽克勒杯書法競賽二等獎
第五屆國際文化交流賽克勒杯書法競賽一等獎
書法報海內外書法篆刻大賽金獎
書法報(武當山獎)海內外書法篆刻大賽金獎
書法導報國際書法篆刻年度一等獎
文化部首屆全國民眾書畫攝影大展金獎
全國文聯首屆世界華人藝術展銅獎
慶祝香港回歸全國書畫大展一等獎
慶祝澳門回歸全國書畫大展一等獎
作品被國內外諸多名館、名院收藏,隨中國書畫藝術代表團赴韓國、台灣地區進行文化交流,作品入編多種辭典集。
浙江人
張承宗原籍浙江寧波,解放戰爭時期,他出任中共上海地下市委書記,冒著生命危險,戰鬥在白色恐怖下,開闢了第二條戰線,為人民解放軍接管上海做好各方面的準備。全國解放後,他又按照黨的安排,在黨政部門擔任領導職務,熱心開展統戰工作,為建設新上海而努力。直至晚年,他還在為發展滬港、滬甬的經濟而操勞。他是一位把自己的一生都奉獻給了上海的革命和建設事業的社會活動家。
歷經種種考驗 一心獻身革命
1925年5月30日是張承宗一生中最難忘懷的日子。這一天,他和二弟張困齋一起,在繁華南京路由西藏路向東行走,見從外灘方向過來一支工人學生遊行隊伍約萬餘人,揮舞小旗,高呼“打倒帝國主義”的口號。兄弟倆站在寶成銀樓門口,忽聽得一陣槍聲,英國警官指揮巡捕向手無寸鐵的中國人開槍,打死13人,重傷15人,鮮血染紅了南京路。這就是震驚中外的“五卅”慘案。張承宗目睹此景,頓時熱血沸騰,義憤填膺,帝國主義分子的野蠻行徑震驚了張承宗那顆少年的心,使他認識了帝國主義是如何在中國的土地上欺侮中國人的。從此,他開始積極投入反帝愛國運動,參加學生罷課鬥爭。大革命時期,他就讀的上海光華大學政治氣氛活躍,同學好友中傳閱大量革命讀物,各種思潮都有,他漸漸接觸到馬列主義的哲學、政治經濟學書籍,並第一次閱讀到陳望道最早翻譯的《共產黨宣言》。這使他的思想又一次得到升華,開始對馬列主義和共產黨有所認識。1927年,上海發生“四一二”反革命事變,白色恐怖重新籠罩申城,大批共產黨員、工人學生慘遭屠殺,這一風波還立即擴及鎮海,張家親友中就有被捕被殺的。這一切,使張承宗對革命道路的艱巨性、複雜性、曲折性加深了認識,有了獻身革命的思想準備。
1928年初,張承宗和同鄉江南石橋雙堆屋的俞雪蓮結婚,婚後到上海市銀行當職員,2年後轉到辛泰銀行當職員。1932年“一二八”日軍進攻上海,我軍民奮起抗日,這場新的鬥爭,給張承宗帶來新的考驗。開始,他在親友中募錢,慰問前線抗日將士,並和銀行界幾位同事自籌資金出版《石榴》半月刊,宣傳愛國抗日。隨後,他又參加社會科學者聯盟和武裝自衛會活動,並在1935年4月加入了中華民族武裝自衛委員會,正式參加革命。
1935年北平爆發“一二九”抗日救亡運動,全國各地積極回響。張承宗等人立即在上海銀錢界中組織成立了一個“職業青年救國大同盟”(簡稱“職青”),他本人又以“職青盟”代表身份參加上海“職業界救國會”的籌備會,並在第4大隊任大隊長。為了使“職救會”的活動更好地深入到銀錢界的職員中去,他還與人商議,發起成立一個民眾性組織“銀錢業業餘聯誼會”(簡稱“銀聯”),充分利用合法形式,廣泛組織民眾,培養積極分子,至1939年會員已達1萬多人。
經過抗日救亡運動的鍛鍊,張承宗於1937年8月加入了中國共產黨,不久,他還先後擔任了上海第1個銀行黨支部和金融業黨委的第一任書記。
“八一三”日軍進攻上海,“上海各界救國會”改為“上海各界救亡協會”。“銀聯”組織了“上海銀業同人戰時服務團”,發動民眾,支持抗戰,救濟難胞,還組織百人大合唱,到市區街頭、傷兵醫院、難民收容所宣傳抗日。半年時間裡“銀聯”發展黨員一百餘人,並動員和輸送幹部、積極分子到抗日根據地和解放區去。“銀聯”的黨組織從總支發展為黨委,成為上海職業界的一個重點黨組織。它在實際鬥爭中以“聯絡感情,交流學識,改良業餘生活,提高正當娛樂,增進服務效能,促進銀錢業業務”為宗旨,廣泛團結同仁的做法,被認為是“黨的白區工作利用合法形式鬥爭的一種創造”,曾得到黨中央和毛主席的肯定和表揚。
1940年上海形勢日益惡化,日本特務機關收集了一批抗日積極分子黑名單,張承宗的名字也在裡面。江蘇省委決定張承宗從公開的職業和“銀聯”等團體撤出,調入江蘇省委新成立的情報委員會,擔任書記。1942年8月張承宗奉命撤退到根據地。先在江蘇省委舉辦的幹部訓練班中任支部書記,以後又在中共中央華中局城市工作部任秘書兼幹部部長。
1945年8月8日,振奮人心的喜訊終於傳來,中央電告:蘇聯已對日宣戰,日本即將投降。當夜新四軍軍部和華中局機關領導徹夜未眠,決定新四軍準備進攻大中城市,進攻上海。8月9日中共中央華中局宣布成立中共上海市委,劉長勝任書記,張承宗等4人為委員。8月11日張承宗迅速回到了闊別3年的上海,回滬後他立即找到了工委、職委、學委、教委、警委等同志,分頭傳達了中央指示,並迅速傳達到各級組織。全體黨員不分晝夜,鬥志昂揚,積極準備。但是局勢很快發生了變化,日本於8月15日宣布投降,蔣介石政府壟斷了受降權,勾結偽軍阻止我軍攻打大城市。中共中央於8月21日14時和24時兩次急電,命令上海起義緊急終止,撤出遊擊隊和地下軍。新四軍浙東部隊北撤到山東,上海地下黨從組織武裝起義轉向深入發動和組織民眾,以和平、民主、團結的口號,和社會各階層、各黨派建立廣泛的統一戰線,繼續執行中央的“隱蔽精幹,長期埋伏,積蓄力量,等待時機”16字方針。
掀起反蔣高潮 開闢第二戰線
張承宗根據十多年的鬥爭經驗,冷靜沉著地思考“16字方針”的執行方案,深知黨的工作必須牢牢紮根在民眾之中,必須深入到工人職員、教師學生之中做長期、艱苦、細緻的思想發動工作,把人民民眾最迫切的要求與當時革命形勢密切結合起來,提出適當的口號,扎紮實實,一點一滴地積累。一旦時機成熟,便會爆發出巨大的力量。
為此,中共上海市委深入發動組織民眾僅用一年左右的時間,建立各行業工會400多個,參加職工30多萬人,全市大中學校建立數以百計的學生會。在民眾團體的基礎上,全市性的“上海人民團體聯合會”正式成立。
1946年6月23日,上海人民團體聯合會派出知名人士11人組成的和平請願團到南京請願。學生、工人、職員、教師、市民共5萬多人聚集北火車站廣場歡送。中共中央上海局領導劉曉、劉長勝現場指揮,張承宗等人參加指揮和現場聯絡。廣場上人山人海,歡送隊伍高呼“反對內戰,要求和平”口號,顯示了抗戰勝利後上海人民革命力量的一次大匯合、大檢閱。
張承宗還領導了科技和警察系統的地下黨委,團結了一大批科技界的專家、教授、知識界知名人士,壯大了愛國民主統一戰線。
在反動統治的心臟部門國民黨警察局裡,建立了地下黨警察委員會。從抗戰勝利到解放前夕、地下黨員人數從100人發展到500人,建立黨支部20個。各警察分局、監獄、“飛行堡壘大隊”中都有黨支部,黨的積極分子有2000多人。
張承宗巧妙利用敵人內部矛盾,策動他們相互打擊。1947年7月27日張承宗回家途中聽到一陣槍聲,不知發生什麼事情,回家後立即打電話給警委書記查問,原來是國民黨憲兵與警察在金都戲院發生衝突,打死打傷14名警察,一時秩序大亂。張承宗抓住這一時機,通知警委向新成、老閘分局和警校傳達慘案經過,發起全市警察大罷崗。警校學員分坐10多輛卡車到憲兵團部,高呼“殺人償命!”此事驚動了蔣介石。蔣介石嚴厲訓斥上海市長吳國楨。高層官員怕事態擴大,馬上答應了警方的要求。
1947年5月19日上海學生7000餘人,衝破敵人阻撓,舉行反飢餓、反內戰遊行。20日上海等地學生在南京示威請願,被國民黨軍警打成重傷20多人,被打500多人,被捕20多人。24日上海大中學校73所罷課,參加學生5萬多人。接著工人也參加進來,開展反飢餓、反內戰鬥爭,學生運動和工人運動結合起來,顯示了人民民主運動有了新發展,給國民黨反動統治者以沉重打擊。
5月30日毛澤東指出“現在又出現了第二條戰線,這就是偉大的正義的學生運動和蔣介石反動政府之間的尖銳鬥爭。學生運動的口號是要飯吃,要和平,要自由,亦即反飢餓,反內戰,反迫害”,這給上海學生和工人的民主運動以莫大的鼓舞和支持。
1947年9月中共上海地下市委成立,張承宗任書記,直接在中共中央上海局領導下工作,直至上海解放。
堅守戰鬥崗位 迎接解放大軍
1949年1月,人民解放渡江在即,中共中央上海局指示上海市委,積極準備,迎接解放。張承宗馬上部署各黨委,開展反破壞、反屠殺、反遷移,護廠護校斗爭,秘密組織了上海人民保全隊和宣傳隊。工人、職員、學生、教師參加人民保全隊6萬人,參加宣傳隊4萬人。對國民黨機關、海關、郵電、鐵路、水電煤氣、公共運輸、銀行報館、工廠企業、學校醫院的財產檔案,作好保護的工作,為共產黨接管作好準備。
1949年3月,國民黨偵察並破壞了上海市委機關的秘密電台,逮捕了報務員秦鴻鈞和電台領導人張承宗的弟弟張困齋,張承宗也險遭不測。戰爭離上海越來越近,敵人也越來越瘋狂,張承宗等人的處境也越來越危險。此時在解放區的陳毅、劉曉等領導得知訊息後,非常關心,指示劉長勝、張承宗等撤離到解放區。但他們卻毅然致電華東局,堅決要求留在上海指揮迎接解放的戰鬥。
5月12日人民解放軍包圍上海,開始攻入市區,直到5月27日上海完全解放,其時戰火激烈,硝煙瀰漫,張承宗和市委通知全市9000餘名黨員,10萬人民保全隊和宣傳隊員連夜出動,進入各崗位,配合迎接解放軍。絕大部分工廠機器照常運轉,學校繼續上課,商店開門營業,水電煤氣電話從未中斷,市政交通正常,甚至警察照常維持秩序,這可以說是戰爭史上的奇蹟,是武裝奪取政權史上的奇蹟。
5月25日清晨,張承宗奉劉長勝之命,到新開河與第三野戰軍第27軍軍長聶風智將軍會晤,兩人緊緊握手,張承宗激動萬分,地下黨員和上海人民朌望的勝利一刻終於來到了。
27日晚上,第三野戰軍司令員、第一任上海市市長陳毅與劉長勝、張承宗握著手說:“哎呀,我們真擔心你們的安全呀!”幾十年來一直在白色恐怖殘酷迫害環境下,沉著冷靜指揮地下黨戰鬥的張承宗,此時百感交集,熱淚盈眶。張承宗時年38歲,體重僅50公斤。
開展統一戰線 廣交知心朋友
新中國成立後,張承宗殫精竭慮,忘我地投入建設新上海的工作,先後擔任中共上海市委組織部副部長,華東紡織管理局局長、黨委書記,上海市科委副主任。1962年任上海市副市長兼秘書長。1973年後任中共普陀區委副書記、書記,上海市革命委員會副主任,中共上海市委統戰部長,上海市第7屆人大常委會副主任,上海市第6屆政協副主席,中共八大、十一大代表,第5、6屆全國政協委員。
1980年以後,張承宗已是七八十歲高齡,仍積極活動,廣交海內外朋友,團結各民主黨派、工商聯、愛國人士、港澳台同胞、海外僑胞,鞏固和發展愛國統一戰線。他多方位開展活動,擔任宋慶齡基金會副主席,中國福利會副理事長,歐美同學會名譽會長,中共上海市委對台工作小組副組長,市委黨史徵集委員會副主任,市文物管理委員會主任等職,是一名傑出的社會活動家。
改革開放以後,張承宗發起並組織“滬港經濟發展協會”,擔任名譽會長,出版《滬港經濟》雜誌並撰寫文章,該雜誌在海內外有很大影響。張承宗積極回響鄧小平關於“把全世界的‘寧波幫’都動員起來建設寧波”的號召,與李儲文等人發起成立“上海市寧波經濟建設促進協會”,並擔任名譽會長,為促進滬港、滬甬經濟比翼齊飛作出卓有成效的貢獻。
1996年12月20口,張承宗因病於上海華東醫院逝世,享年86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