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建麗

1980.9 1984.7 1991.7

女,1964年1月出生,副教授,碩士生導師。
研究方向:1)微生物系統分類和分子鑑定
2)微生物資源的收集、活性篩選和功能套用
個人簡歷
教育背景:
1980.9 � 1984.7 萊陽農學院,農學專業,本科
1988.9 � 1991.7 浙江大學,微生物學專業,碩士
1999.9 � 2002.7中國科學院微生物研究所,微生物學專業,博士
工作經歷:
1984.7 � 1988.9萊陽農學院,助教
1991.7 � 1999.9萊陽農學院,講師,副教授
2001.4 � 2001.7比利時Gent大學生化和微生物學院,合作研究
2002.7 � 至今 北京理工大學生命科學與技術學院,副教授
研究成果
主持或參與完成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3項,中國-比利時國際合作項目1項,北京市科委項目1項,中科院微生物研究所所長基金項目1項,校基礎研究基金項目1項。在研項目有: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我國酸性土壤分離的諾卡氏菌型放線菌的DNA指紋圖譜鑑定和分類研究”;主持北京市自然科學基金項目“生物活性鏈黴菌的DNA指紋圖譜鑑定和多相分類研究”;主持橫向課題“抗菌活性物質的篩選、鑑定與評價”。
運用並完善了微生物現代分類體系,在放線菌分類學和生物多樣性研究方面進行了多項原始創新研究,發現並分離到多個微生物新種,其中定名為馬鞍山紅球菌(Rhodococcus maanshanensis)、采石磯諾卡氏菌(Nocardia caishijiensis)、西山諾卡氏菌(Nocardia xishanensis)和弗氏列舍瓦里爾菌(Lechevalieria fradiae)等新種已在國際微生物分類權威雜誌“Int J Syst Evol Microbiol”(SCI收錄)上生效發表。套用分子分類、形態分類、化學分類、生理生化特徵和數值分類等多相分類技術和方法,對原名為弗氏鏈黴菌、黃疣鏈黴菌珊瑚諾卡氏菌鮮黃諾卡氏菌絳紅色諾卡氏菌、念球狀諾卡氏菌、鮭色諾卡氏菌桔橙變種和雲南原小單孢菌等8個放線菌保藏菌株的分類地位作了修正。通過大量細緻的研究,建立了放線菌重要屬的rep-PCR等基因指紋圖譜鑑定系統,提出了適用於分析大量菌株的快速鑑定方法,發展了放線菌分子分類的方法和理論,豐富了放線菌生物信息庫的內容,通過新的和稀有放線菌的分離鑑定,為尋找和發現新的生物活性物質和代謝產物提供了資源和依據。其研究結果發表在“System Appl Microbiol”“微生物學報”、“微生物學通報”等刊物上。至今已在國內外刊物上發表論文60餘篇,會議論文10篇,參與編寫了《放線菌現代生物學與生物技術》、《放線菌系統學-原理、方法及實踐》等專著3本、教材2本。
獲獎情況
2006年,北京理工大學生命科學與技術學院“十五”科技工作先進個人
2005年,北京理工大學“三育人”先進個人
2002年,中國科學院院長優秀博士生獎
2002年,中國科學院寶潔優秀博士生獎學金
1997年,萊陽農學院優秀教學質量獎
1997年,萊陽農學院優秀教師
1993年,“新課食用菌學的創新和發展”榮獲山東省優秀教學成果二等獎。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