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廷軍[中國科學院蘭州冰川凍土所研究員]

張廷軍[中國科學院蘭州冰川凍土所研究員]
張廷軍[中國科學院蘭州冰川凍土所研究員]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張廷軍,男,博士: 蘭州大學畢業後,他於1980年元月被分配回到原中國科學院蘭州冰川凍土研究所工作,1982年考入該所攻讀碩士研究生學位,主修凍土學,於1984年獲得中國科學院自然地理學碩士學位。他於1986年底赴美國阿拉斯加大學地球物理研究所學習,獲得地球物理學碩士(1989)及博士(1993)學位,於1993年至1995年在該所作博士後,主要研究方向為極地地區多年凍土與氣候變化的相互作用。自1996年以來,張廷軍博士一直在美國科羅拉多大學(University of Colorado)工作,現任美國國家冰雪數據中心(NSIDC)資深研究員及美國科羅拉多大學綜合環境科學研究院學術理士(CIRES Fellow)。2013年2月當任蘭州大學資源環境學院院長。

基本信息

工作經歷:

2011年進入蘭州大學西部環境與氣候變化研究院工作;

2009年入選中組部“千人計畫”;

學術院士, 美國NOAA及科羅拉多大學博爾德分校環境科學聯合研究院,2008年

8月至今 ;

資深研究員,美國科羅拉多大學博爾德分校環境科學聯合研究院國家雪冰數據中心,2006年1月至今;

三級研究員,美國科羅拉多大學博爾德分校環境科學聯合研究院國家雪冰數據中心,2001年5月至2005年12月;

二級研究員,美國科羅拉多大學博爾德分校環境科學聯合研究院國家雪冰數據中心,1996年12月至2001年4月;

研究員,阿拉斯加大學地球物理研究所,1995年7月至1996年11月;

博士後,阿拉斯加大學地球物理研究所,1993年12月至 1995年6月;

助研,阿拉斯加大學地球物理研究所,1987年1月至1993年8 月;

助研,中國科學院蘭州冰川凍土所,1985年1月至1986年12月;

研究實習員,中國科學院蘭州冰川凍土所,1980年1月至 1984年12月。

科研活動:

美國地球物理學協會《地球物理學雜誌-地球表面》副編輯,2009年12月至今;

歐洲地球物理學協會《冰凍圈》雜誌編委,2007年3月至今;

中國科學院冰凍圈國家重點實驗室科學學術委員會成員,中國蘭州,2005年至2008年;

中國氣象科學研究院高訪專家(兼職),中國北京,2005年12月2007年12月;

第一屆亞洲凍土會議國際大地測量學及地球物理學協會(IUGG)冰凍圈學科代表,2005年8月至2006年10月;

國際科學委員會世界數據中心檢查小組成員,2005年3月至9月;

第四次國際政府間氣候變化(IPCC)評估報告“雪、冰和凍土變化”,主要執筆作者,2004年7月至2007年1月;

中國氣象局高原氣象研究所所長(兼),中國成都,2002年至 2005年11月;

《寒區科學與技術》雜誌編委,2001年至今;

美國航空航天署(NASA)陸面水文計畫冰凍圈過程工作組科學指導委員會成員,2000年至2006年;

《冰川凍土》雜誌外籍編委,中國冰川凍土學會,2000年3月至今;

美國國家北極研究指導委員會科羅拉多大學代表,1999年;

美國北極國際研究中心學術委員會成員,阿拉斯加大學,1999年;

專業學會會員:美國氣象學會(1999年至今);美國地球物理協會(1989年至今);美國地理學家聯合會(1993年至今);國際冰川學會(1999年至今)

所獲榮譽:

諾貝爾和平獎(2007),由諾貝爾和平獎評審會授予國際政府間氣候變化合作組織,本人為該組織第一工作組IPCC評估報告的主要執筆作者之一,2007年12月10日;

2007年國際大氣圖書館協會大 獎,由國際大氣科學圖書館協會( Atmopsheric Science Librarians International)授予國際政府間氣候變化合作組織,本人為2005年到2007年第一工作組第四次評估報告的主要執筆作者之一;

美國國家航空署授予EOSDIS(本人已為其服務超過十年)的“集體成就獎”,美國華盛頓,2006年4月17日;

《極地地理》雜誌被引用最頻繁文章:本人與其他人共同完成的論文“北半球多年凍土分布特徵及統計分析”(1999)被選為《極地地理》雜誌過去三十年被引用最頻繁的文章前五強, 2008年1月;

優秀審稿人獎,由Elsevier出版商頒發,《寒區科學與技術》雜誌最優審稿人,2008年12月;

中國科學院蘭州分院“新長征突擊手”,中國蘭州,1986年。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