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家垓村

張家垓村

張家垓村(常用名為張海村)位於嘉祥縣馬村鎮西部,現有人口3833人,1499戶,東鄰胡樓村,南接劉莊,西與郝莊、方道溝村相鄰,北接大張樓鎮。

歷史沿革

張家垓村 張家垓村

張氏祖與南宋寧宗嘉定帝癸酉年(1213年)由四川成都府遷居胡王寨(即現在張家垓村)。後因黃河決口,洪水泛濫,大半村莊被洪水沖走,留下一個百餘畝的大水潭。之後,胡氏遷走,王氏只剩下一戶,只有張氏定居此村。於元朝仁宗壬子年(1312年)張氏先人從南方請風水名師,乞求主卜此村地勢吉凶,先生法眼查看後說:該村落的位置四周高,中間窪,看如大海,南面緊靠趙王河,西面又如海似的大水潭,此為吉祥之地,主人財興旺。因此胡王寨改為張家垓村。因與今黃垓鄉張垓重名,1981年2月縣政府行文,更名為張家垓。

張家垓村 張家垓村

改革開放後張家垓村也與時俱進不斷進步。村內對土質道路進行升級,經歷了砂石硬化路、水泥硬化路面,現村內水泥硬化路面基本全部覆蓋所有道路,路燈、景觀水域、跨水小橋也展現了張家該村的新面貌。

文物古蹟

張家垓村 張家垓村
張家垓村 張家垓村
張家垓村 張家垓村
張家垓村 張家垓村

張家垓村內主要建築群落為張氏家祠,張氏家祠建於乾隆40年(1776年),分前後兩個大院,前院有山門、拜殿,後院有正大殿,東西廂房各三間,全為古式建築,宏偉高大,古樸高雅。家祠後接連有元明時期建築的觀音寺、曾王廟兩個大院,都為應山式建築,造型古雅大方,雄偉莊重。三座院落前後連成一個總建築面積約為3750平方米的古代建築群,三面環水,楊柳成蔭,為村民休閒納涼的絕佳去處。張氏家祠於2002年被嘉祥人民政府批准為全縣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13年11月15日被山東省人民政府批准為省級文物重點保護單位。

歷史名人

張家垓村 張家垓村

張海村歷史名人為張檀蘭(1674———1758),於雍正七年(1730年)被孔府聘為啟學教師,很受聖府寵愛。雍正十一年(1734年)為張檀蘭六十榮壽贈送一塊,壽屏四副(現保存完美)。乾隆二年三月初六(1738年)由聖府薦舉張檀蘭夫婦受皇封一次(聖旨全文載於族譜首卷),贈“大有師風”龍邊大匾一塊(現掛於家拜廟中),鑾駕半副。因此,張氏家族得到了至高無上的榮譽,張氏後人緬懷先祖之際宣誓出後人生於盛世要團結自強、發揚先祖的優良美德等壯語豪言。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