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介紹
張天佐(1906—1948) 字仲輔,化名張道一。壽光市田馬鄉李家官家莊人。他1927年考入山東省警官學校,畢業後任利津縣警備營連長、自衛團中隊長、警察分隊長。1932年考入山東省地方行政人員訓練所,結業後任坊子分局、武城縣、昌樂縣公安局長。
七七事變後,歷任昌樂縣縣長、八區保全五團團長、國民黨山東第八區行政督察專員公署專員兼保全司令、山東保全第一師師長,山東省政府委員,對昌濰一帶殘酷統治達10年之久。1938年3月23日,製造了鎮壓抗日別動隊的“北展事件”。他成立暗殺團,推行保甲制度,先後殺害黨政軍幹部民眾一千多人,曾兩次受到蔣介石的嘉獎。1942年10月12日,率部組織紀山戰役痛擊日寇,損失慘重。1943年他派張震寰以五團團長名義,“詐降”日軍。他統治的昌樂縣為國民黨的“模範縣”。1948年濰縣解放時,逃到濰縣城東後,被擊斃(一說是自己不想被解放軍俘虜,“自殺成仁”)。
生平事跡
黨內的發展
張天佐,1906年生於壽光縣田馬鄉李家官莊村。1925年,他於省立十中(青州)畢業,當年考入張宗昌在濟南洛口辦的警官學校。兩年畢業之後,立即到利津縣赴任,歷任這個縣的警備營連長,自衛團中隊長,警察分隊長。1932年,有了一定社會經歷的張天佐多方鑽營,又考入了山東省地方行政人員訓練所公安局長班,訓練期滿,充任濰縣警察局坊子分局局長。其時,坊子火車站的日本商人明目張胆的販賣海洛因毒品。張天佐為大樹個人權威,利用分局長的職權,給販毒日商以嚴厲懲處。這一事件引起所有日商的憎恨。不久,日商聯合起來,勾結地方勢力對他進行瘋狂報復。張天佐不堪排擠,離開坊子,轉赴魯西,出任武城縣公安局長。1936年張天佐調任昌樂縣警察局長。
1937年6月,因張天佐擔任警察局長頗有政績,被選送廬山暑訓團接受政治訓練。在廬山,他親聆蔣介石的教誨,接受蔣介石親贈的刻有“不成功,便成仁”字樣的短劍一把。他還由同期參加訓練的濰縣公安局長鬍鼎三拉入國民黨的派別組織復興社。加入復興社是他人生道路上的重大關節,從此,他走向了反共反人民的道路。“七七”事變爆發,廬山暑訓團提前結束。張天佐返回昌樂路經濟南時,特意秘密會見山東省復興社子秦啟榮(時任國民黨山東省黨部執行委員、書記長)。秦啟榮接見了他,耳提面命,密授機宜。他返回昌樂後,改任公安局長。任內秉承秦啟榮的旨意,在昌樂大力發展復興社組織。當時的昌樂,基本上是國民黨CC派的天下,張天佐發展復興社阻力相當大。昌樂當時的復興社分子只有兩個人,一個是民眾教育館館長張曄如,一個是公安局巡官王虎忱。這兩個人膽小如鼠,甚至連復興社社員的真實身份都未敢暴露,甭說發展組織了。張天佐插足復興社的發展工作,情形就迥然不同了。他在昌樂上層人物中宣傳說:“你抗戰而不加入組織(指復興社),你抗戰有誰知道,既然無人知道,那豈不是白費了心血?”在他的宣傳鼓動下,軍界的榮光治、政界的趙仲諾、教育界的趙伯樞等20人於這年秋天,先後加入復興社組織。此後,他蒙蔽對發展復興社持反對態度的縣長王金岳,策動縣政當局舉辦全縣國小教員訓練班、鄉長莊長訓練班、聯莊會員訓練班。張天佐親帶復興社分子打入其中活動,或作政治講話,或搞軍事操練,使盡各種手段向受訓學員灌輸“擁蔣”思想,將其導入“擁蔣”的渠道。在復興社不斷發展的同時,CC派停止了一切活動,昌樂縣成了以張天佐為首的復興社的活動天下。
戰爭中崛起
1937年12月,日軍進攻濟南,省會失守。山東省政府主席廉第三路軍總指揮韓復榘不戰而逃。1938年1月,青島、濰縣同告淪陷,第八專署專員厲文禮率部逃離濰縣城,跑到安丘縣境內的泥溝子村,成立了第八專署及保全司令部。同月9日,日寇沿膠濟鐵路東進,逼近昌樂城。縣長王金岳採取不抵抗主義,率部棄城南逃。作為公安局長的張天佐,帶領20餘人的地方武裝在城西丹河岸邊與日軍稍一接火,亦即南竄,路經南郝、北岩、桃花山,開到唐吾一帶。他喘息未定,即大肆擴充武裝力量。此時,適有壽光縣長宋憲章為逃避日寇打擊,率部百餘人逃奔魯西南省府駐地路徑唐吾。張天佐見是機會,便以“棄職潛逃”罪名指使部屬侯毓奎,於夜間將宋憲章扣留,劫獲戰馬60匹,長短槍40支,金錢財物10大車,中國銀行存摺10個,現款10餘萬元,擴大了自己的裝備。在宋憲章的苦求之下,張天佐只退還劣馬3匹,即將其逐出昌樂縣境。隨同王金岳一起撤至唐吾的,有縣政府公務人員、縣公安局和縣保全大隊,還有部分商人和老百姓。王金岳宣布自己已被厲文禮任命為第八區保全副司令兼昌樂游擊支隊長,並立即在唐吾著手組織“副司令部”,成立了八大處(參謀處、政治處、副官處,書記處,軍需處、軍械處、軍法處、軍醫處)。
1938年1月中旬,盛傳日寇要從縣城南下“掃蕩”,王金岳和張天佐即率領人馬倉皇西逃,“轉進”到臨朐縣境的南流鎮。其實,日寇南下“掃蕩”純屬謠傳,日寇首次“掃蕩”唐吾是一年以後的事情。當時跟隨王金岳行動的那一幫人,其多數並沒有愛國抗日之心,他們一是怕日本人,二是因為1937年全縣的稅收款還沒有上交韓復榘,仍在王金岳的掌握之中,大家都想趁機撈上一把。在南流,正逢春節前夕,人心浮動,軍心思散,有人嚷著要殺縣長,打開保險柜分錢散夥。只是群龍無首,無人敢挑頭。王金岳也深感局勢嚴重,難以支撐。於是他召集部屬開會,提出投奔魯西南國民黨正規部隊,想以此擺脫困境,暫安撫一下人心。與會者大都唯唯諾諾,不敢講話,只有張天佐一人拍案而起,當眾表示:“離開昌樂地面,會被人家吃掉!”“昌樂沒有大聲色的人物,昌樂人服從性大,易於擺布,不能丟棄!”他以種種理由,駁斥了王金岳的提議,並厲聲宣布:“昌樂的錢應歸昌樂人使用,不是縣長一人的私產。但念王金岳當縣長一場,不準任何人加害於他。我的意見,給他5000元路費,他必須立即離開,否則無人敢擔保其人身安全。其餘款項,願回家者,每人發五塊銀元,但必須把槍留下;願繼續乾,每人發一個月的餉過年;參加南流‘轉進’者一律發雙薪;其餘的錢充當今後的軍餉,全部運回昌樂縣境。”當日,王金岳含淚離開南流鎮,率親信逃往臨沂;張天佐則率殘部返回昌樂。這時,張天佐掌握著一支近百人的警察隊伍,縣保全大隊的大隊長,也不能與其抗衡,加之當時人心所向,張提出拉回昌樂,既適時宜,又順人心,因緣際會,張天佐成了“眾望所歸”的首領。
最後的結局
1938年3月5日,他被國民黨山東第八區專員厲文禮委任為昌樂縣長兼游擊獨立第四總隊長 。接著,張天佐在倉上拉起了1500人的隊伍 。同年秋,改編為蘇魯戰區第二縱隊獨立第五團,張天佐自任團長 。
1943年10月,八路軍魯中一團以安邱新開闢的根據地為依託,北渡汶河,打擊張天佐部 。
1944年6月,號稱山東保全第一師 。
1945年6月,八路軍主力一部及地方武裝深入昌樂腹地,進攻漳河、徐家廟、馮家溝、南良、張莊、杏山子、鄧閣埠、大官莊等張部據點,沉重打擊了張天佐部 。
1946年春,張天佐並編了厲文禮的偽魯東和平建國軍殘部,同時擴充他的八區保全司令部,下轄昌樂、安邱、益都、臨朐、濰縣5個縣的保全團隊,連同保全一師在內,共8000人 。1947年10月,張天佐的八區保全司令部改編為第八區自衛總隊司令部,下轄3個團和6個縣的自衛總隊,共萬餘人 。1948年1月,中國國民黨中央執委會委員、山東省主席王耀武保薦張天佐為山東省府委員、國民黨山東省黨部委員 。1948年春,華野山東兵團發起濰縣戰役 。1948年4月26日18時,九縱發起對東城的攻擊 。27師80團首先在通濟門附近城牆爆破成功,突入城內 。該團1營1連因此榮獲“濰縣戰役模範連”稱號 。之後,77團、81團、75團、74團也相繼攻入城內,展開巷戰 。
4月27日,攻克濰縣城,全殲張部主力 。
興辦學校
張仲輔與昌樂中學
霍樹楠(台灣)
昌樂地瘠民貧,戰前文化水準本甚低落。仲公於就任縣長之初,即首以發展教育啟迪民智為己份。嘗語人曰:“吾與昌樂父老相處至久,愧無建樹,昌樂無金礦、銀礦,惟有人礦,吾將盡全力發展教育以為昌樂開人礦。”於是蓽路藍縷,慘澹經營,十年之內,終使昌樂蔚為文物薈萃之區,仲公德政,得托菁莪而益矣。
仲公於昌樂教育之最大建樹,厥惟創辦省立昌樂中學一事。昌樂於戰前僅有縣立師範補習所一所,抗戰軍興,仲公銳意於中等教育之發展,二十八年春,首創昌樂縣立初級中學(附設簡師班)於昌樂南鄙,三十年三月奉命改為省立,三十一年秋增設高中部,改稱山東省立昌樂中學,並收容各縣失學青年增設師範部,余是年二月承乏昌中校長,時值日寇肆侵,環境惡化,風聲鶴唳,一夕數驚,其間艱苦,有不能以言語形容者,幸賴仲公措施周詳,雖處烽火之間,弦歌得以不輟。自三十二年起在馬家河、古疃、山唐及五里莊等處先後設立分校。翌年春,復奉令兼辦省立益都師範學校,三十四年九月抗戰勝利,公遂擇定縣城東南郊草山西麓吳家池子右側地帶,建立永久校舍,占地百五十餘畝,依山傍池,風景秀麗,萬瓦沉沉,氣象雄偉。三十五年,昌樂縣立師範亦建校於此。翌年夏,昌樂縣中復創設於馬宋河西。時省立昌樂中學包括高中、國中、師範、簡師共五十二班,學生二千五百餘人,尚有附小一所,規模之大,為全省冠。是年復附設大學補習班於內,至此自國小以迄大學遂形成一完整系統,識者均嘆為壯觀。此皆仲公贊助之力也。
省立昌中不獨在規模上為全省冠,而在教育方式與內容上,更有眾所不及的特點,其最主要者有二:
①加強政治教育:仲公認為欲培植抗戰種子於學校,必先堅定學生的愛國思想與政治意識。昌樂中學根據此項指示,因應實際環境的需要,於政治教育特別注重,除於課程內加強政治教育的分量外,並於暑假期間舉辦全校性的訓練班,講述國父遺教,領袖言行,時事分析等政治常識,並授以軍事知識及技能,以達自信信道,自衛衛國的目的。②實施戰時服務:每年暑假於訓練結束後,即分別編組為服務隊,深入各鄉保從事組訓民眾,宣揚政令,督導崗哨,協助治安等服務工作,務期於實地工作中體驗對敵鬥爭的經驗。此項服務前後舉辦三次,成效卓著。
職是之故,昌中師生思想最純正,校風最優良,人人莫不以秉承仲公訓示盡忠黨國為本務,先後服務昌中同人播遷來台者不下六十餘人,仍多固守教育崗位為民族培植英才;學生輾轉來台者數近九百,多投身軍旅執干戈以衛社稷,堅貞壯節,永矢弗渝,此實為仲公英靈所感召,亦昌中教育之成功。昌樂人礦,得以開採,仲公其瞑目矣。
註:
①本文原載台灣《昌樂文獻·戰時縣政》,收入本書時,略有刪節。
哀文弔唁
《榮哀錄》里的總統令
故山東省政府委員兼第八區行政督察專員張天佐資性剛勁,智略沉深,抗戰八年,剿匪三載。參列軍旅戰功,臨戎彰果毅之才,理邑流愷悌之美。自任山東省政府委員兼第八區行政督察專員,即以屏藩昌濰為己任,內修庶政,外攘奸凶,凡所措施,績效彰著。三十七年四月,共匪大舉犯境,該員率部苦戰連旬,斬獲綦巨,卒以彈罄援絕,義不受污,自戕成仁。克全大節,追懷壯烈軫悼彌深。應予明令褒揚,從優議恤並準入祀忠烈祠,生平事跡存備,宣付國史館用,彰政府褒忠慜難之至意。此令。
總 統 蔣中正
行政院院長 陳 誠
中華民國三十七年十月二十一日
【注釋】
① 臨戎:親臨戰陣;從軍。
② 愷悌:平易近人,泛指品德優良,平易近人的人。《詩》云:“愷悌君子,民之父母。”非至德,其孰能順民如此其大者乎!”
③ 屏藩:保護捍衛(也說藩屏)
④ 綦:極,很。
⑤ 軫悼(軫悼)(zhěn dào)痛切哀悼。
⑥ 宣付:明令交付。
⑦ 同“愍”,哀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