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士奎

張士奎

相聲藝人。又名張傑堯、張葆華、張稽祖,藝名張傻子。天津人,漢軍旗人。祖籍浙江嘉興,祖上世代作官。

家道衰落後,父親張武林流落江湖,成為戲法、評戲藝人。張傑堯生於天津,幼年讀私塾,清光緒二十九年(1903)十歲時進入一個河北梆子戲班學戲。因不堪折磨,兩年後逃跑。其後,他撿煤核,拉小袢、打執事,乾雜活,過著到處流浪的生活。在河南焦作加入京劇藝人田月樵組織的京劇、梆子混合班,演唱武生和老生。後流入北京,寄居在他姐姐家。他常到天橋市場聽曲藝,最愛聽萬人迷的相聲,自己也學會說一些。民國八年(1919),他與駱彩祥、王子亮等合作到上海、蘇州等地表演相聲。民國九年轉到南京夫子廟表演,民國十年到開封相國寺表演,接著又去鄭州、許昌、漯河、駐馬店、信陽、漢口等地表演。民國十一年在漢口開始與緒德貴合作表演相聲,不久轉到開封演出。隨後又到徐州、蚌埠、南京演出
民國二十年張傑堯回到北京。他在白塔寺廟會,與正在那裡撂地演出的緒德貴重逢,他倆票演的一段學唱京劇麒派的《斬經堂》,受到觀眾熱烈歡迎。第二天他便正式入班演出,先在西單商場南棚和常寶臣、胡蘭亭及胡的女兒小蘋果聯合演出。後來又到北棚和高德明、緒德貴、湯金城、朱闊泉(大麵包)、高德光等一起演出。逢年過節以及走堂會演出時,他們為活躍氣氛,除演相聲、雙簧外,有時也彩扮登台反串小戲如《小上墳》、《打麵缸》、《打棗》等。由於他走南闖北,博採廣收,自編自演過很多新段子,給北方相聲帶進許多新內容和新技巧,像從南方帶來的學上海話、學唱賣梨膏糖調等,他精心編演了《關公戰秦瓊》、《羅成戲貂蟬》、《張飛打嚴嵩》、《文盲家信》、《婚詩》、《潘巧雲告狀》、《耍猴兒》、《學墜子》、《冒名伶》、《二十八宿》等許多新段子。在表演上,他發託賣相好,裝傻充愣恰如其分,學姑娘、老太太、上海商人、河南藝人神似又形似,惟妙惟肖。相聲名家張壽臣曾讚揚他說:“傻大爺一身都是嘴。”二十世紀三十年代中期,在北京西單商場的雜耍場中,張傑堯、高德明、緒德貴、湯金城、戴少甫被人們稱為“笑林五傑”。張傑堯是當時相聲演員中唯一留仁丹短髭,著西裝演出的一位。他還編印了不定期的鉛印小冊子。題名《笑海》,演出時發售給觀眾。
民國三十年張傑堯跟京韻大鼓名家劉寶全同赴上海演出。同去的還有曲藝藝人林紅玉、吉坪三、陶湘如等。在上海,他的演出很受歡迎,觀眾贈送錦旗,上繡“曼倩遺風”四個大字。這期間他還到保定、石家莊、鄭州、開封演出過。在開封時,先後和陶湘九、劉寶瑞搭夥演出。他曾向劉寶瑞傳授過一些單口相聲,如《皮匠招親》、《二十八宿》、《百業之祖》等。民國三十七年張傑堯到鄭州,和郭稽東、王本林、王曉松、田松山、辛松斌一起演出。當地解放後又到武漢民眾樂園和楊松林、王文瑞、崇佩林,以及他的女兒張松青(藝名小明星)一起演出。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張傑堯結束了流動賣藝的生涯,1951年全家定居陝西西安市。此時與他合作演出的有張玉堂、劉闊義、趙聞增、關寶琦、祁存才等人。
1961年7月,張傑堯應北京市曲藝團和侯寶林的邀請,從西安到北京,由張逗哏,侯寶林、劉寶瑞分別捧哏,在中央人民廣播電台錄製了相聲資料《關公戰秦瓊》、《羅成戲貂蟬》、《張飛打嚴嵩》、《六個月》、《河南戲》、《戰馬超》、《方言》、《酒詩》八段節目。
張傑堯一生表演過四百二十九段相聲,其中對口相聲三百八十七段(按相聲的藝術手段分類,說部一百零三段,學部二十九段,逗部五十段,唱部五十四段,批部十八段,談部七段,講部二十六段),三人相聲十五段,中長篇單口相聲二十七段。其中許多段於是由他自己編寫或改編的。
張傑堯在相聲行曾拜高聞元(高德明)之父為師,他一生帶教過兩個師弟,即韓子康、劉月樵。共收了十二位弟子,有單松亭、關松鵬、袁松麒、田松山、楊松林等人。
誕辰:1893年,光緒十九年(癸巳)
逝世:1971年,農曆辛亥年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