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壁古堡[中國鄉鎮]

張壁古堡[中國鄉鎮]
張壁古堡[中國鄉鎮]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張壁古堡(國家AAAA級景區)是中國現有較為完好的一座融軍事、居住、生產、星象、宗教活動為一體,罕見的古代袖珍“城堡”,它集中了夏商古文化遺址、北朝地道、金代墓葬、元代戲台、明清民居等許多文物古蹟,特別是北朝古地道、可汗廟、琉璃碑等為全國罕見。張壁古堡整個村子遵循中國傳統古代星象和堪輿理念建造,地面布局與天上的二十八星宿相對應,因此,張壁古堡還被稱為“中國星象第一村”。 張壁古堡先後榮膺“中國十大魅力名鎮”“中國歷史文化名村”“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全國旅遊特色景觀名鎮名村”“傳統古村落”“山西十大新銳景區”等六項桂冠。

基本信息

張壁古堡

地理位置

位於山西省介休市龍鳳鎮張壁村,景區距介休市區和大運高速介休出口均為10公里,與國內著名景區平遙古城、王家大院、綿山旅遊區毗鄰,並有旅遊專線直通景區。張壁古堡是世界上頗為罕見的袖珍小城,其面積僅為0.12平方千米,卻具有完備的城市形態,具有很好的軍事防禦功能。古堡海拔1020米,三面溝壑,一面靠山,地勢險要,易守難攻。其地下建有長約萬米、上下三層、攻防兼備的古地道.,堪稱“地上地下雙城子”。張壁古堡融古堡地道、宮殿廟宇、軍事宗教、民俗歷史、星象文化為一體,因“古廟神佛異,明堡暗道奇”而聞名海內外。

面積

邵學軍先生題字:張壁古堡 邵學軍先生題字:張壁古堡

古堡堡牆1300米,面積12萬平方米。南北堡門附近,各有一個宗教建築群,有關帝廟、可罕廟、空王行祠、二郎廟等。堡內一條紅色條石砌築而成的主街——“紅順街”兩側,錯落有致地分布著七條幽深的古巷。

張壁古堡風光 張壁古堡風光

始建

多數專家推定張壁古堡始建於十六國時期,系後趙豪強張平所建的眾多塢壁之一,距今已有1600多年的歷史。

古堡構造

整座古堡順塬勢建造,南高北低。從堡北向下俯視,左、中、右各有一條深溝向下延伸,堡西為窯灣溝,峭壁陡坡,深達數十丈,堡東居高臨下,有溝塹阻隔,只有堡南背靠綿山,可謂“易守難攻,退進有路”。古堡四周有高約10米的夯築堡牆,經歷千年風雨滄桑巍然屹立。

古堡只有南北兩個堡門,紅順街(主街)連線南北堡門,長不到300米,街東3條小巷,街西4條小巷,借次分布。北堡門內築有瓮城,南堡門用石塊砌成,堡門上建門樓。主街兩側有典雅的店鋪和古樸的民居;南北廟宇琉璃覆頂,金碧輝煌;金代古墓,抱柳的古槐,罕見的琉璃碑。

古堡地下遍布地道,四通八達,並與地面建築巧妙勾連。地道為三層立體,高層距地面2米左右,中層距地面8——10米,底層距地面17——20米。地道呈網狀結構,高約2米、寬約1.5米,彎曲迷離。堡外北面和南面的溝崖間有洞口,既可作為進出口,又可用作哨卡。道內留存有通風孔,還有水井與地面相通。

地道洞壁上每隔一段有一小坑,距離不等,是放置油燈的地方。高層有餵養牲畜的土槽;中層洞壁下方每隔一段有一可容二、三人棲身的土洞,是地道的哨位;底層有進深11.5米,高7.5米,寬5.5米的深洞,是地道的糧倉。如此龐大而複雜的地下工程,絕非民財民力所及,是軍事需要、對外保密的戰略設施。

張壁古堡[中國鄉鎮] 張壁古堡[中國鄉鎮]

古堡建築

張壁古堡保留下來的古代建築頗多,大體都是明清遺物。如明代萬曆41年,距今400多年的空王佛行祠,坐北向南,大殿三間,殿內塑主像為空王佛,山牆繪有空王佛成佛的故事壁畫。殿頂明代三彩琉璃裝飾,刀工細膩,燒制精緻,形象逼真,栩栩如生。行祠前廊下有兩通罕見的琉璃碑,通體琉璃燒造,孔雀藍底,黑字書寫,碑額為青黃綠二龍戲珠,兩邊藍黑龍紋花卉裝飾圖案。東側一通記述著空王佛修煉成佛的艱苦歷程,西側一通記載空王行宮修建緣起。此外,堡內還保留著真武廟、三大士殿、呂祖閣、二郎廟、關帝廟、興隆寺、可汗王祠等古代建築。

張壁古堡風景 張壁古堡風景

評價

“五百年的風景看北京,五千年的風景看山西”。山西的古、山西的朴、山西的拙、山西的淳,凝聚成了華夏文明的魂。張壁古堡是個袖珍小城,面積只有0.12平方千米,卻有著豐富多元的文化遺存。從十六國時期始,古堡大致經歷了塢壁、軍鎮和設防性村落等幾個階段,在長達一千六百多年的歷史長河中,逐漸形成了“地上明堡、地下暗道”的獨特軍事防禦體系、儒釋道相輔相融的宗教文化、神奇的星象堪輿文化、燦爛的農耕民俗文化等。

袖珍城堡

塢壁組織是一個時代的產物,它是在特殊歷史大背景下出現的一種地方豪強和民眾防禦體系。這種體系集中出現在十六國時期,在當時的河南、河北、山西分布尤多,多數專家推定張壁古堡就是那時建立的塢壁之一,是功能單一的軍事堡壘。張壁古堡是中國現存比較完好的一座融軍事、居住、生產、宗教活動於一體的罕見的古代袖珍城堡。

張壁古堡順塬勢建造,南高北低。北面,有三條深溝向下延伸;南面,有三條向外的通道;西面為窯灣溝,峭壁陡坡,深達數十丈;東面則有溝塹阻隔,可謂“易守難攻,退進有路”。古堡建有南北兩座堡門,北堡門為磚砌,南堡門為石砌,古樸的民居,幾座琉璃覆頂、金碧輝煌的廟宇點綴其中。抱柳的古槐和罕見的琉璃碑也為古堡增色不少。古堡的與眾不同,還在於這裡的所有路口都是丁字,沒有十字。其主次街道分明,主街與東邊三巷、西面四巷構成了“丁”字型的結構。東三巷民居多為農家小院,西四巷建築錯落有致,街巷格局嚴整,過去多為富戶居住,門楣考究,磚、木、石雕精美。

此外,張壁古堡還保留著隋唐時期盛行的傳統里坊格局,沿村中的紅順街兩側,依地形走勢,在主街與幾條小巷的丁字巷口,遊人仍可看到保存至今的巷門,他們是各個“里坊”唯一的出口。關閉巷門後,各個裡坊就成為相對封閉的堡中之堡,里坊之間既可各自為戰,又可相互呼應,是一套完好的內部防禦體系。

張壁古堡 張壁古堡

星象奇村

天上奎星,人間張壁。張壁古堡外形輪廓與天上的奎星酷似,暗諭古堡曾為軍防重地的顯赫歷史。堡內建設遵循中國古代星象和堪輿的基本原則,地面建築和地道中,現存與二十八星宿相對應的標誌物如水井、戲台、七星槐、天眼、將軍窯等30餘處,堡間至今還保留著正月二十八“祭星”的習俗。地上陰陽五行,地下六壬奇門。張壁古堡,是國內目前僅存、世所罕見的古代星象學的民間絕版,被譽為“天下第一星象村”。

民俗古堡

被稱為“秧歌窩子”的古堡,小小村落竟有三座戲台。可罕廟戲台專門用來表演介休特有的地方小劇種——乾調秧歌。乾調秧歌演出不用伴奏,但憑自身嗓音,風格豪放,作戲細膩,又多即興表演,形式活潑,充滿鄉土氣息,為當地百姓所喜聞樂見。

張壁所處的黃土高原丘陵地帶,常年乾旱少雨,歷史上一直有祈雨的習俗。“空王佛,下大雨,下了大雨救萬民……”,祈雨歌流傳至今,雕樑畫棟的祈雨樓,不知多少次見證了那些悲愴而虔誠的場景。

祈雨樓 祈雨樓

影視古堡

2013年張壁古堡旅遊景區成為北京電影學院教學實踐創作基地。張壁古堡古老的建築、街巷、院落等吸引了一大批影視劇組在景區取景拍攝。截至目前,在張壁古堡有景區取景拍攝過的影視劇有《豆娘》、《紅軍東征》、《殺虎口》、《1942》、《刀客家族的女人》、《于成龍》、《尖刀班》、《平遙人》等二十餘部。

影視古堡 影視古堡

寺廟宮觀

除了頗具規模的軍事堡壘,眾多的宗教廟宇也是張壁古堡的一個看點。古堡具有濃郁的宗教文化氛圍,有堡南、堡北兩個宗教建築群,現存宋、元、明、清時期的廟宇殿堂等20餘處,佛道相融共存是其明顯特色。空王行祠供奉被稱為“漢人成佛第一人”的唐代高僧田志超。可罕王祠是國內僅存的以可罕王為膜拜對象的神廟,印證了千百年來,胡漢民族從相互征伐到相融共生的歷史軌跡。神秘的泥包鐵像,其身世之謎令眾多專家遊客痴迷,欲解還亂。

張壁古堡為子坐午向,南高北低,有悖於古代城市選址“子午”坐城須北高南低的原則,為了彌補這一缺陷,張壁村不遺餘力地對北堡門和周邊祠廟進行了多次改造,他們在北堡牆上修建了“二郎廟”和“真武廟”,廟頂高度高於南堡門,以順應北高南低的原則。由於綿山的地勢高陡,“沖”氣足,於是又在南堡門外建造了關帝廟,以遮擋來自綿山的“煞氣”。其實,稍加留意古堡的建築,就會了解古堡內的建設規劃無一不反映著中國古代天人合一、順應風水的思想。譬如,南北兩座堡門士是相互看不見的,它們並不在一條貫穿的直線上,因為連線兩座堡門的主街道在兩端被有意加上了弧度,略呈“S”型,而這正是處於“風水不外流”之考慮。

主要景點

空王行祠

空王行祠重修於明萬曆41年,公元1613年,距今396年。大殿坐北向南,殿內塑有空王佛像,山牆繪有空王佛成佛的故事壁畫。殿頂的明代三彩琉璃裝飾,刀工細膩,燒制精緻,形象逼真,栩栩如生。另外,在空王佛行宮的前廊下有兩尊罕見的琉璃碑,東側的石碑記述了空王佛修煉成佛的艱苦歷程,西側的石碑記載空王佛行宮修建的經過。

古堡建築——空王佛行宮,琉璃脊飾 古堡建築——空王佛行宮,琉璃脊飾

可罕廟(可汗廟)

在山西境內很少有可罕廟,可罕廟是南堡門廟宇群的主體,建在村東側黃土高台上。南北五十七米,東西二十八米,周邊有胸牆。南緣凸出堡牆之外,北緣臨大東巷,高都為八米,可罕廟是張壁村的最高點,高牆垛口儼然堡中之堡。廟院分為三個高度,二十多米見方,東西兩側是廂房,北面兩米多高的月台上是正殿和鐘鼓樓,正殿三開間,通面闊十米,直楞窗隔扇門,四檁三椽,無斗拱,硬山造頂。正殿屋檐的部分“唇瓦”經古文字學家、考古學家張頷先生考證後確認為宋代作品“一支眉”。古建築學家羅哲文先生考證為宋遼時期的“花邊瓦”。屋頂琉璃脊筒與元代重建時更新為灰陶脊獸。正脊中央建制金黃色琉璃飾件,設定年代不詳,黃色為皇家專用顏色,登大殿又需登暗九級須彌台階,可見大殿之“可罕”堪比帝王之尊。

讚譽

張壁古堡現為4A級旅遊景區,曾獲得“中國十大魅力名鎮”“中國歷史文化名村”“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全國旅遊特色景觀名鎮名村”“傳統古村落”“山西十大新銳景區”等殊榮。

中央電視台在《中國十大魅力名鎮頒獎詞》中這樣說道:“張壁是世界建築史上罕見袖珍山城,0.1平方千米的面積,古堡地道、宮殿廟宇一應俱全,軍事宗教民俗歷史多種文化融為一體,可進可退。方寸小城規劃高超,魚形巷龍形口、孔雀琉璃,處處可見心思奇巧,張壁古廟神佛異,明堡暗道奇。”

中國古建築學專家羅哲文先生來到張壁古堡並題詞:張壁古堡歷史悠久,文物豐富,國之瑰寶。

所獲榮譽 所獲榮譽

交通信息

(1)介休市遊客(市內遊客和介休火車站、介休高鐵站、介休汽車站遊客市中心:公交停車場乘坐市內4路(介休市區到張壁,票價3元)公車到張壁古堡終點站下車;或從室內乘坐計程車(票價30-40元)到張壁古堡下車;或自駕車沿定陽東路至介秦線(岩興汽貿處)右拐在第二個紅綠燈處右轉至旅遊公路行駛10公里即到。介休東站(高鐵站):乘坐公交(介休東站到介休市區,票價4元)直達市內公交停車場,轉乘4路(介休市區到張壁)公車到張壁古堡終點站下車即可。

(2)太原、朔州、忻州、大同方向遊客:大運高速介休出口下,前行100米左轉,第一個紅綠燈左轉進入X378縣道,後紅綠燈右轉至旅遊公路行駛10公里即到。

(3)北京、石家莊、陽泉方向遊客:京昆高速—大運高速介休出口下,前行100米左轉,第一個紅綠燈左轉進入X378縣道,後紅綠燈右轉至旅遊公路行駛10公里即到。

(4)長治、晉城、河南方向遊客:二廣高速—和汾高速—大運高速介休出口下,前行100米左轉,第一個紅綠燈左轉進入X378縣道,後紅綠燈右轉至旅遊公路行駛10公里即到。

(5)臨汾、運城、西安方向遊客:大運高速介休出口下,前行100米左轉,第一個紅綠燈左轉進入X378縣道,後紅綠燈右轉至旅遊公路行駛10公里即到。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