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邊州政府顧問
張國勤同志工作作風紮實,善於調查研究。在任州商業處處長期間,他結合延邊實際,較好貫徹執行中央的糧食、棉花統購統銷政策,受到上級有關部門的好評。在作州計委主任期間,他多次帶隊深入到村屯和生產一線,及時掌握第一手材料,並親自撰寫了大量具有參考價值的調查報告。1968年,在邊境形勢異常緊張的情況下,他親自帶隊利用半年左右的時間到邊境線逐村逐戶的進行調查,並將情況及時向省和中央領導匯報,爭取到大量的資金促進了我州的邊境建設。在調查研究的基礎上,積極解決人民民眾生產、生活中的實際困難,先後完成了琿春河北灌區工程,圖們江沿江500公里發電建設工程,安圖水庫、亞東水庫等和人民民眾生產、生活密切相關的工程建設,加快了我州經濟的發展。張國勤同志在工作中具有超前意識,富有務實精神。在任州計委主任的20年間,他從大處著眼,積極發揮了計委作為政府參謀部門的作用。他先後主持了我州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四五”、“五五”、“六五”、“七五”計畫和年度計畫的編制工作。在計畫的編制和落實執行過程中,他注意國民經濟的布局結構合理與綜合平衡,並在此方針的指導下,組織參與延吉紡織廠、安圖紡織廠等項目的建設工作。並開掘了琿春煤礦及和龍煤礦,改變了延邊能源缺乏阻礙工業發展的不利局面。他任副州長後,注意在加強基礎工程建設及增強企業的後勁上下功夫,從而加快了圖琿公路、鐵路的開工建設,加快了延吉捲菸廠等大企業的改造工程,並積極參與了藝術劇場、博物館、圖書館、延吉體育場、民族飯店等州慶三十周年項目建設。特別是在他的積極努力下,爭取到省有關部門的支持,使廟嶺水泥廠得以開發建設,增強了我州基礎工業的力量,為我州其它重點工程建設提供了保障。高頭大馬、披紅掛綠的高台馬社火從鐵匠鋪、醋坊、油坊、村道上緩緩走來……走進六盤山非物質文化遺產陳列館,宛如走進了歷史風塵中的隆德鄉村。打撈起這些歷史碎片並將它們定格的人,是隆德縣文化館副館長張國勤。 張國勤同志退居二線後,還積極發揮餘熱,擔任了白山大廈工程的總指揮,為該州對外開放及旅遊事業的發展做出了貢獻。
響水縣委駐運河鎮扶促工作隊幹部
個人簡介
張國勤,男,響水縣委駐運河鎮扶促工作隊成員。 張國勤把自己人生中一段黃金般的10年實實在在地“劃撥”給了扶促村,“捐贈”給了扶促村的鄉親,奉獻給了黨的扶促事業。近10年來,張國勤共籌集和協調扶貧資金達百萬元,建涵洞7座,受益農田3100多畝;修、建電灌站10座,灌溉農田達5700多畝;打自來水井3口,解決6000餘口人的吃水難問題;先後在7個村進行法制宣傳,解決民事糾紛40餘起。張國勤在2001年到2007年,連續7年被縣委、縣政府表彰為扶貧工作先進個人,2008年被市表彰為全市扶貧開發工作先進個人。
人物特寫
2000年3月,響水縣委決定向每個鄉鎮各派一支扶促工作隊,時任縣人民法院二級法官的張國勤被組織上選中,出任縣委駐運河鎮扶促工作隊內勤。張國勤的親朋好友得知他要下村扶貧,都紛紛勸他:你也是年近50歲的人了,又不指望提拔升官,沒必要再下村吃這份苦。然而,張國勤心中有這樣的信念:幫扶貧困不是為了升官發財,個人與家庭的困難再大,也要服從組織的決定。
大通村雖然隸屬運河鎮,但卻地處張集鄉、黃圩鎮、漣水縣交界處,特殊的地理位置造就複雜的村情,使該村成為典型的整頓村,工作異常難開展。張國勤到該村不是先去村部,而是直接到民眾家中搞調研。 張國勤得知,大通村是個有近3000人口的大村,地理位置處於響水最高端,地形複雜,打井通水代價大、難度大。但困難大,老百姓生命健康的事更大。於是,他經過一番調研,向組織上提出立即在大通村打井通水建議。組織上批覆後,張國勤迅速投入工作,拿方案、搞預算、做民眾思想工作,夜以繼日忙個不停。為了節省開支,採購給水材料貨比三家。他調研到淮安有個給水材料廠,質量好、價格低,在徵得工作隊領導同意後,帶領幾個村民開著機動三輪車趕到淮安採購。2002年7月23日,張國勤頂著37度的高溫與村幹部挨門逐戶籌集安裝自來水專款,因天熱和疲勞,再加上身患高血壓,他在途中突然感到頭暈目眩,心裡難受,中暑倒地,大家趕忙把他送到衛生院輸液搶救。張國勤就是以這種“拚命”的精神,終於將民眾自籌款籌集到位。在他的辛勤奔波下,2004年夏天,大通村村通自來水工程圓滿完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