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可大[明末愛國將領]

張可大[明末愛國將領]
張可大[明末愛國將領]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張可大,明末愛國將領。字觀甫,世襲南京羽林左衛千戶。萬曆二十九年武進士。授浙江都司,守衛瓜州,擒拿劫貢船的賊人有功,先後升為游擊、參將。後隨總兵王鳴鶴平定西南,有功。隨調往寧波,駐紮舟山,多次擊敗入犯倭寇,升副總兵,南京錦衣衛掌堂右府僉書。崇禎元年,升為總兵,駐防山東。崇禎二年,在萊陽擊破白蓮教,因功升右軍都督府都督同知,崇禎四年,升為南京右都督,未及赴任,因“吳橋兵變”,敗於叛軍,自盡。朝廷追贈太子少傅,謚壯節。

基本信息

張可大守衛瓜州時,嚴勵治盜,當地江洋大盜幾乎絕跡。稅監官魯保去世,巡撫李三才命張可大負責登記魯保家的財產,魯保的家人送重金賄賂,張可大拒之不受。大學士葉向高赴召路過儀真,見到張可大,十分詫異,說:“此人不只是良將,而且是良吏也。”一次,向朝廷進貢的船隻在帆山附近被打劫,張可大勇擒賊首徐少山,將盜賊全部抓獲,升游擊將軍,又改廣東高肇參將。後調任浙江舟山,奉命征討黎人,與總兵王鳴鶴用黑番為嚮導,直掏黎人巢穴,黎亂遂平。

舟山為浙江要害,張可大上任便提出八條建議,對舟山的邊防武備都具有很大的實用性。倭寇侵犯五罩湖、白沙港、茶山、潭頭等地,張可大率兵一一將其消滅,被晉升為副總兵。舟山城牆年久失修,大多塌壞,張可大與副使蔡獻臣帶領軍民,用兩個月的時間修葺加固。海潮常常浸害城內外數千畝莊稼,張可大又為百姓建水閘蓄淡水,使千畝糧田物美糧豐,老百姓給這個水閘起名為“張公閘”。天啟元年(1621),張可大任都指揮使,掌南京錦衣衛,以勤勉忠於職守聞名,並撰《南京錦衣衛志》二十卷。天啟六年(1626),升為都督僉事,僉書南京右府。

張可大生平孝友,又博學多才,所到之地,禮賢下士。雖在軍旅,每日帶兵訓練、打仗,但他依然手不釋卷,有儒將之風。崇禎元年(1628),張可大出任山東登萊總兵官。登萊歷來為神京門戶,張可大盡心海防,每每親自巡視,將沿海地形,兵力強弱繪製成《海防圖說》上交朝廷。崇禎二年(1629)冬,白蓮教餘眾上萬人圍攻萊陽,張可大率軍進擊,焚燒其六寨,捕獲其首領李成、許湯,殺之,萊陽之圍遂解。不久京城有警,張可大受命保衛,鎮守西直、廣寧諸城門。崇禎三年(1630),張可大以勤王有功,升都督同知。這時劉興治在東江謀反,張可大奉詔還鎮討平。崇禎四年(1631),晉升右都督(正一品)。十月,僉書南京左府兼督池河、浦口二軍。還未赴任,發生“吳橋叛變”,張可大率兵平叛,戰敗,殺其妾陳氏,於官署太平樓的牆上寫道:“某年月日,山東總兵張可大盡節於此。”然後,自縊身亡。

朝廷知道了張可大的事跡後,贈特進榮祿大夫、太子少傅,謚莊節,賜祭葬,予世蔭,建祠曰“旌忠”。

宋代名人(一)

宋朝(960年—1279年)是中國歷史上承五代十國、下啟元朝的時代,根據首都及疆域的變遷,可再分為北宋與南宋,合稱兩宋。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