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簡介
張化泉(1922年-1983年),女,深州市東張家莊人。出身貧苦,3歲喪父,與母親相依度日。18歲嫁到東安家莊,同年加入中國共產黨,並擔任村婦女自衛隊小隊長、婦救會婦女部長,後改任區不脫產通訊員。她克服重重困難,出色完成了黨組織交給的各項工作。
民國31年(1942年)秋到民國33年春連續三年大旱,加之日軍頻繁掃蕩,人民生活異常艱難,餓死、逃亡者不計其數。就在這時,張化泉的公公、婆婆和丈夫又因家庭矛盾激化而各自出外謀生,家中剩下張化泉一人。
無依無靠的張化泉在抗日政府幫助下,鼓足勇氣耕種起已經荒蕪的10畝耕地。沒有種子,她向親友摘借;沒有牲畜,便與人合夥拉犁拉耬;莊稼出土後,她鋤了一遍又一遍。在乾好自家活的同時,還主動幫助村里抗屬拔草、鋤地、收莊稼。她每日以樹葉、野菜充飢,常常餓得頭昏眼花,靠一身汗水兩行淚獲得了好收成。
勞動使她渡過難關,也提高了她在家庭中的地位。公公婆婆逃荒歸來後,對張化泉讚不絕口。婆婆在張化泉的影響下,不但改掉了好吃懶做和愛賭錢的毛病,還開始支持張化泉參加抗日工作。張化泉帶領全村婦女破路、做軍鞋軍襪的勁頭更大了。
民國33年(1944年),張化泉被評為冀中六分區一等生產模範。翌年一月,又參加了晉察冀邊區第二屆群英大會,榮獲“勞動英雄”榮譽稱號。此後不久,冀中火線劇社以張化泉事跡為主線創作了13場大型歌劇《王秀鸞》,並廣泛演唱於各敵後抗日根據地。解放後,《王秀鸞》被譽為解放區四大名劇之一。
民國36年(1947年),張化泉擔任深縣榆科區婦聯主任。
1949年10月1日,她到北京參加了開國大典。
1950年出任深縣婦聯會委員。
1964年退職回家。
1983年因病去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