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內容
張兆端(1885-1931),福建省龍巖縣(今龍巖市新羅區)江山鄉山頭村人。1929年春參加革命鬥爭,不久加入中國共產黨,時任山頭鄉蘇維埃政府副主席。參加了閩西革命根據地的反"會剿"鬥爭、土地革命鬥爭和中央蘇區的反"圍剿"游擊戰爭。1931年春夏之間,因閩西蘇區肅清"社會民主黨"事件在龍巖縣小池鄉蒙冤罹難。新中國成立後,人民政府重新審理該事件後為其平反,追認張兆端為革命烈士。
張兆端(1885-1931),福建省龍巖縣(今龍巖市新羅區)江山鄉山頭村人。1929年春參加革命鬥爭,不久加入中國共產黨,時任山頭鄉蘇維埃政府副主席。1931年春夏之間,因閩西蘇區肅清"社會民主黨"事件在龍巖縣小池鄉蒙冤罹難。新中國成立後,人民政府重新審理該事件後為其平反,追認張兆端為革命烈士。
張兆端(1885-1931),福建省龍巖縣(今龍巖市新羅區)江山鄉山頭村人。1929年春參加革命鬥爭,不久加入中國共產黨,時任山頭鄉蘇維埃政府副主席。參加了閩西革命根據地的反"會剿"鬥爭、土地革命鬥爭和中央蘇區的反"圍剿"游擊戰爭。1931年春夏之間,因閩西蘇區肅清"社會民主黨"事件在龍巖縣小池鄉蒙冤罹難。新中國成立後,人民政府重新審理該事件後為其平反,追認張兆端為革命烈士。
兆端,發端。
張伯端(公元983年— 1082年),一說(公元984年—1082年),道教南宗初祖,字平叔,號紫陽、紫陽山人,後改名用成(或用誠)。人稱“悟真先生”,...
人物簡介 生平經歷 思想成就 主要作品 人物影響張伯端(公元983年— 1082年),一說(公元984年—1082年),道教南宗初祖,字平叔,號紫陽、紫陽山人,後改名用成(或用誠)。人稱“悟真先生”,...
人物簡介 生平經歷 思想成就 主要作品 人物影響張是一個象形字,整個樣子像一個張弓欲射之人。張,繁體字作眼,由弓和長左右相合而成,張姓人在向別人介紹自己的姓氏時,都說成“彎弓張”,可見他們是十分看重其...
漢字:張 張字成語 姓氏起源 聚集地 歷史名人百忍堂張姓堂號,唐代時,據史書記載,當時的鄆州有人曰張公藝,九代同居,竟和和睦睦,相安無事,唐高宗甚是好奇便問其故,張公取出一張紙寫下了一百個忍字,唐高...
百忍堂 來歷 家譜張兆昌,男,1955年出生,漢族,中共黨員,研究員,安徽省合肥市人,畢業於中國法官學院,,在安徽省高級人民法院任法官。兼任多家報刊雜誌社特約記者。博覽群...
人物簡介 主要經歷 人物簡介端氏村距山西省晉城市沁水縣城45公里,是端氏鎮人民政府的所在地,坪(陵川縣坪上村)曲(曲沃縣)公路和端(氏)潤(城)公路橫貫交匯,侯(馬)月(山)鐵路緊...
鄉村概況 工商業 歷史面貌 黨組織建設 社會主義建設張[漢字] - 漢字:張,讀音zhāng,zhàng;釋義;張(張)zhāng;⒈將弦安在弓上。〈引〉拉開弓:~弓;
漢字:張 張字成語 姓氏起源 聚集地 歷史名人曠伏兆(1914—1996),江西省永新縣人。無產階級革命家、中國人民解放軍優秀的軍事指揮員和政治工作領導者、中國人民解放軍高級將領。1955年被授予中...
人物簡介 大事年表 百團大戰 戰場結緣 地下長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