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經歷
先後任中共耀縣特支書記、區委書記、縣委書記。
1932年春,因領導農民進行抗捐鬥爭被捕,在獄中同敵人進行了英勇機智的鬥爭。經黨組織營救,四個月後出獄。隨後被派到楊虎城部隊和中共西安市委職工部工作。
1933年夏奉命回耀縣,趁王泰吉部隊起義,和張邦英等發動農民暴動,打土豪、分財物,組織游擊隊。不久,率部進入陝甘邊照金革命根據地,參加劉志丹、習仲勛和吳岱峰領導的陝甘邊紅軍游擊隊;1934年春任陝甘邊游擊隊總指揮部第三路游擊大隊政治委員。後所部和其它部隊合編為紅二十六軍第一團,任政治委員。1 935年夏參加了中部、宜君、富縣革命根據地的創建工作,任中宜富革命委員會主任。不久,因省委在“肅反”中犯擴大化錯誤,一度被捕。黨中央率中央紅軍到達陝北後,才被釋放。隨後被派到關中地區工作,任獨立三團政委,參加了粉碎國民黨政府軍“圍剿”的戰鬥。
1936年夏入紅軍大學學習。
1937年初任陝甘省軍事部副部長。陝甘省撤銷後,任關中分區軍事部部長。抗日戰爭爆發後,任關中軍分區司令員。
1942年夏關中分區改為警備司令部,任副司令員。年底,改任關中分區專員。
1944年5月調任教導一旅政治委員。1945年參加了中共第七次全國代表大會。抗戰勝利後調任聯防軍副政委。
1946年3月,胡宗南軍隊大舉進攻陝甘寧邊區時,被黨中央派往隴中分區工作,任司令員、地委書記、專員,很快穩定了那裡的局勢。同年11月,西北野戰軍第四縱隊成立,任縱隊政治委員。後第四縱隊改為第四軍,繼續任政治委員,參加了瓦子街、西府、扶眉和蘭州等戰役,接著進軍青海,直取西寧,為解放大西北做出了貢獻。
1949年9月調任青海省委書記,兼省人民政府副主席。11月任西北軍政委員會委員。1950年春任中共中央西北局委員。
1953年任青海省人民政府主席、省軍區司令員。在追殲殘匪、政權建設、土地改革、恢復和發展生產等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
1954年5月調任甘肅省委書記,後改任第一書記,兼省政協主席、省軍區政委。同年當選為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
1956年出席中共第八次全國代表大會。
1958年在中共八大二次會議上被補選為候補中央委員。
1960年8月任中共中央西北局書記處書記。
1961年1月改任甘肅省委第三書記。
1965年8月調任江蘇省委書記處書記。“文化大革命”中,受到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團的誣陷和迫害。
1977年10月任江蘇省科學技術委員會主任、黨組書記。
1978年任江蘇省革委會副主任。
1979年2月任中共江蘇省委書記處書記,年底任省人大常委會副主任,黨組副書記。後任黨組書記。他列席了中共第十二次全國代表大會,被選為中央顧問委員會委員。
1983年2月逝世。
三年困難
1954年5月調任甘肅省委書記,第一書記,兼省政協主席、省軍區政委。是三年大饑荒時期,治下餓死人最多的五個地方最高長官之一。
1958年主持建設“引洮工程”,不顧當時的技術水平和經濟條件,設計遠遠脫離現實,工程規模過大,終因國力民力不支被迫於1961年6月停建。造成極大的人力物力浪費。
1962年曾被免職。文革前任江蘇省委書記處書記。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中央開會時,陝西省委第一書記張德生對張仲良說:若甘肅缺糧,陝西願支援一些。時任甘肅省委第一書記的張仲良,駁斥張德生說“若陝西缺糧,甘肅可支援他們。”後來,甘肅全省餓死上百萬人。
1960年12月張仲良被免職,汪鋒任第一書記,張仲良改任第三書記。1965年8月,張仲良任江蘇省委書記處書記。
文化大革命中,江蘇的兩派民眾組織都認為他在江蘇沒有犯什麼的罪行,因此打算以他為“革命幹部”的身份參加革命委員會。甘肅造反派聞訊,立即派人到江蘇要將他揪回甘肅批鬥,說“張仲良欠了我們甘肅人民一百三十萬血債”。如此一來,張仲良和革委會失之交臂。
重要事件
夾邊溝事件是一個地名,也是一起政治事件,更是一段無法想像的“右派”苦難史。
著名的夾邊溝事件與張仲良有極大的關係,他在擔任中共甘肅省委第一書記時期,反“右”運動中執行極左路線,製造階級鬥爭,用軍事手段管理社會。造成大批冤獄,造成甘肅全省餓死上百萬人的慘劇。一九六O年十二月二日因此被當場免職。
位於中國甘肅省酒泉市境內巴丹吉林沙漠邊緣,這裡曾經有一個勞改農場。1957年10月至1960年底,近3千名右派分子被關押在這裡勞動改造。天寒地凍間,一場罕見的大饑荒很快將這裡變成了人間煉獄。短短三年間,三千“右派”在吃盡能吃的和一切不能吃的之後,只剩下三四百人。1960年9月初,夾邊溝農場接到張掖地委的通知,除少數留守人外,全部要遷到高台明水農場。1960年11月,中央派出調查組“糾正極左路線”,開展“搶救人命”工作。1961年1月,倖存者才得以陸續遣返原籍。
《甘肅省志·大事記》中記載:據1959年7月統計,甘肅省共定“右派”分子11132人。根據天津作家、《夾邊溝記事》作者楊顯惠的調查和當事人回憶,夾邊溝農場在1957年10月至1960年年底,這裡關押了甘肅省3000多名“右派”。也就是說,甘肅省近三分之一的“右派”被送到了夾邊溝農場。
當1961年初夾邊溝倖存的“右派”被分批釋放回家時,一位醫生留下來負責給2000餘名死者編寫病歷。他們被貼以各種名目的致命疾病:心臟病復發、肝硬化、腸胃不適……實際上,他們中的絕大多數均死於飢餓。
1959年開始,境內發生大饑荒,糧食定量急劇減少。作家楊顯惠根據自己的文學生活積累進行創作,著有《夾邊溝記事》中篇小說一書,專題用文學的手法描述這段歷史。 在他的文學敘述中,夾邊溝農場那段塵封的歷史,從1957年開始,這些被戴上右派帽子的幹部、知識分子在這裡遭受了非人的折磨。大多數人在此期間被活活餓死。三千名右派活著出去的只有四百多人。另外,甘肅省定西市定西縣作家王吉泰著有長篇紀實文學《大祭靈》一書,作者通過走訪實人實地,從各個方面真實地記錄、反映了當年“右派分子”在夾邊溝等勞改農場的種種地獄般的悽慘境遇。
《夾邊溝》,電影名稱。根據楊顯惠小說《告別夾邊溝》改編,中國導演王兵拍攝的首部故事片,根據楊顯惠小說《告別夾邊溝》改編,由中國、中國香港、法國和比利時四地聯合製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