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亞奎[心理專家、語文高級教師]

張亞奎[心理專家、語文高級教師]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心理健康教育是實施素質教育的目標和要求。 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具有教育的兼容性,可以與學校教育的各種方法相結合,完成心理健康教育的任務。

張雅奎——個人簡介
1968年8月出生,安徽濉溪人。任教於宿州學院附屬實驗中學,中學高級教師,國家註冊心理諮詢師。2009年主持完成一項安徽省重點科研課題《中學生心理問題的早期發現與有效干預的實踐與研究》,主持和參與市級科研課題三項。長期致力於中國小心理健康教育,在省內外發表論文多篇,其中《單親家庭子女的心理透視》《中學生性心理行為探視》《送人玫瑰手留余香》等論文獲省、部級獎項。2003年4月創辦宿州市首家校園心理諮詢室,在《拂曉報》《家教報》開設專欄,市廣播電台“名師談高考”特邀講師,市關工委講師團成員。
張雅奎——教育觀點:
中小學生的心理問題不容忽視也無需誇大
心理健康教育是實施素質教育的目標和要求。21世紀是充滿競爭的世紀,敢於冒險,敢於探索,善於競爭,善於合作,富於創造是21世紀對人才規格的基本要求。這些品質無一不與良好的心理素質密切相關。素質的核心是心理素質,素質教育的核心問題是要培養學生良好的心理素質。它既是素質教育的出發點,又是素質教育的歸宿。當代中小學生大多是獨生子女,且正處在身心發展的“危險期”。伴隨著其身心的快速發展、思維方式的變化、社會經驗的豐富和升學競爭壓力的增大,他們容易在學習、生活和人際交往中滋生各種心理問題、萌發心理疾患。因此,在當前的社會環境下,中小學生的心理問題是客觀存在的,心理健康教育勢在必行。但也不能因此而誇大中小學生的心理問題,強調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無可厚非,同時對中小學生的心理問題也不必談之色變。目前由於人們對中小學生的心理健康標準把握有異,使用的檢測工具不一,加之統計取樣不當、評判者的主觀隨意性及其它因素的影響,得出了許多相互矛盾的統計結果,這不利於學術研究的科學性和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開展,甚至形成消極影響,誤導人們對中小學生身心全面發展的評價。
心理健康教育從業人員應專業化
教師本身的素質水平直接影響著學生的素質水平。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項專業性很強的工作,它需要從業人員具備一定的心理學理論素養和較出色的人際交往策略。儘管目前一些地方已開展了形式多樣的心理輔導和教育活動,並啟動了心理健康教育的課程研究工作,但從總體來看,由於中國小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者基本上是由非專業人員兼任,學校為滿足開課的需要,雜拼從教人員的現象比較嚴重,一些從教者既不知曉心理學專業知識,也不懂心理輔導策略與技巧,因而難以取得應有的績效。“教育者必須先受教育”,只有努力學習和掌握現代心理學和教育科學的基本理論,才能把心理教育滲透到學科當中,從而成為合格的心理教育工作者,真正成為塑造靈魂的“工程師”。
心理健康教育實施過程中應避免德育化傾向
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具有教育的兼容性,可以與學校教育的各種方法相結合,完成心理健康教育的任務。但是,當前中國小心理健康教育的德育化傾向比較明顯:一是由於對心理健康教育認識不足、定位不當,認為學校的道德教育包含了心理健康教育,沒有必要去開展什麼心理健康教育,沒有正確區分學校道德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之間的界限。二是在具體操作中簡單地以德育教師或思想政治工作者來替代心理健康從教人員,把心理健康教育劃歸在德育管理機構,並在工作開展中移植套用道德教育的方法或手段,使得心理健康教育顯得機械呆板,雷同於思想政治教育,收效甚微。而中國小心理健康教育的核心是青少年學生的成長和發展問題,其目標在於增強中小學生調控自我、承受挫折和適應環境的能力,培養其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個性心理品質,提高學生心理健康水平和發展自我的能力,在操作上力避簡單的機械灌輸和理論教化,強調心理輔導、心理諮詢和心理治療等策略運用。
張雅奎——教育理念(育人教書)
心理教育為人的幸福生活服務,就是要幫助人們處理好“心理與人生”的關係問題。學生在校期間的教育,應當為他們以後生活的幸福著想,而當下應當千方百計幫助學生快樂起來。幫助人快樂起來,這也是以人為本的表現,也是心理教育道德性的表現。當下學生的學習負擔很重,學習競爭的壓力很大,心理輔導老師有責任幫助他們快樂起來。老師的教育、教學活動總會對學生的心理狀態產生這樣那樣的影響,積極的、良性的影響,有助於學生產生快樂;消極的、不良的影響有可能導致不快的情緒。心理輔導老師、班主任老師、各個學科老師都應當重視幫助學生快樂起來。
雅斯貝爾斯說,教育過程首先是一個精神成長過程。心理-道德教育都是人與人的心靈溝通,老師應當首先成為學生的精神關懷者,即關懷學生的精神生活,關懷學生的精神成長,促進學生的精神發展。當然關懷是相互的,老師在關愛學生中也得到學生的關愛,師生在相互關懷中共同發展。
張雅奎——教育反思
一個人的學生時代,與老師在一起的時間超過與父母相處時間的兩倍,老師的人際交往80%是與學生交往。建立和諧的師生關係是活躍課堂心理氛圍,開發學生創造潛能和為學生提供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的基礎。要建立和諧的師生關係,必須熱愛學生,這是師生關係和諧的靈魂;理解學生,這是實現師生關係心理相容的基礎;尊重學生,這是形成和諧的師生關係的支柱。
學生的學習成功總是同其良好的心理品質,諸如濃厚興趣、正確動機和保持自信等聯繫在一起。課堂教學中蘊藏著巨大的心理健康教育因素,教師要善於抓住機遇。可以運用與創造情景,減輕學生的心理壓力。組織多種形式的活動,讓學生獲得成功的體驗。運用幽默化解學生的心理困境。
教育應該使人感到快樂,成為一種享受。享受教育的沐浴和滋潤所帶來的快樂,享受人性的升華和道德的提升所帶來的愉悅,享受獲取知識滿足好奇解疑釋惑所帶來的興奮,享受快樂的交流與智慧的碰撞所帶來的滿足。享受教育意味著教育能夠順應人性,滿足需求,如陽光煦和,美食麗景,春風化雨,潤物無聲。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