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點介紹
張九齡故居著實是個不起眼的小山溝,然而正是這個不起眼的小山溝,孕育了嶺南第一名相——唐朝宰相張九齡。
在當地村幹部帶領下,我們來到一座破舊的土坯房,房屋門前有個池塘,池塘旁豎著兩塊半人高的桅桿石。據說張九齡的曾祖父在韶關曲江做官,而張九齡的父親則來到始興置立田產以耕為業。民間現在還流傳著這樣一個故事:相傳張九齡母親盧氏在始興已懷孕滿十月仍未分娩。其父見妻身體粗大面黃體弱,疑是得了黃腫病。一日遇見一個看病兼算命的老先生,經診斷後,老先生告訴張九齡之父,“腹中胎兒乃非凡人物,因這個地方太小,容其不下,恐須到大地方出生。”聽罷先生一言,張家只好遷到韶州。而張九齡據說就是在那裡出生的。但張九齡出生後也曾返回始興故里。始興縣民間流傳的“捉鼠解朝廷”的故事就是來自張九齡年幼時在石頭塘讀書的經歷。
故居遺蹟
張九齡故居僅存的遺蹟主要包括九齡公故居石頭塘村張氏宗祠、張文獻公祠及仁化周田的九齡公祖父子胄公墓地。九齡公故居座落在廣東始興隘子鎮湖灣石頭塘村(古稱始興清化石頭塘村),村中張氏宗祠屬文物古蹟,宗祠內設有始遷居祖宏愈公、二世祖九齡公牌位。張氏宗祠雖經修繕,終因年代久遠,歷經滄桑,現已腐蝕陳舊、破損不堪。
張文獻公(即九齡公)祠始建於清朝康熙三十九年(1700年)10月。初建於湖灣桂山崗左上方山麓,後遷至旗崗寨山麓。九齡公祖父子胄公墓地位於仁化周田,屬文物古蹟。
子胄公墓座南朝北,山形雄偉,氣勢恢弘,面向“柱頭蠟燭山”,屬世間千年聞名之“仰天海螺形”。因年久失修,墓地也已顯得殘破不堪。張九齡故居僅存的遺蹟九齡公故居石頭塘村張氏宗祠、張文獻公祠及仁化周田的九齡公祖父子胄公墓地都面臨著亟待維修的狀況。石頭塘村村民熱切期盼九齡故居祖祠堂儘快得到修復
故居重修
2010年8月,張九齡文化研究會發動海內外九齡後裔、張氏宗親募集資金270多萬元,對故居宗祠進行重修,歷時兩年終於竣工。修葺一新的張九齡故居保持了歷史原貌的結構和風格,占地面積2000多平方米,建築面積864平方米,由3棟磚木結構房屋組成。2013年1月16日在韶關始興正式竣工,來自泰國以及北京、河南、海南等國內12個省市的3000多名張氏後裔齊聚始興縣隘子鎮石頭塘村尋根祭祖。
相關介紹
張九齡曾祖張君政是嶺南張氏始祖,張九齡故居祠堂在整個嶺南數百間張氏宗祠中建造時間最早,張九齡又有“嶺南第一相”美稱,重修後的張九齡故居宗祠命名為“嶺南張氏第一祠———廣東始興張氏宗祠”。
據張九齡後裔始興宗親會秘書長張茂生介紹,目前全球張氏宗親超過1億人,僅張九齡後裔就有兩千多萬人,遍布全球多個國家和地區,張九齡後裔宗親會商定將每年的2月14日定為九齡公誕辰日,世界各地張氏宗親代表都將齊聚張九齡故居燒香拜祖。世界張氏第六屆懇親大會定於今年10月29日至31日在韶關舉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