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之宜同志,1936年參加革命工作,1938年7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37年11月,張之宜帶領一批溧陽進步青年隨無錫抗日青年流亡服務團,一路宣傳抗日救亡思想,歷經重重困難,到達江西南昌新四軍辦事處。1938年12月上旬,受陳毅同志親自派遣回溧陽老家開闢黨的工作。1939年5月,中共溧陽縣委成立,張之宜擔任第一任縣委書記。後擔任蘇南二分區專員。1940年他率人民抗日義勇軍一部進入太滆地區,5月在靈台全殲了下鄉徵稅的偽保全九旅的一個連,活捉了連長岳岱。1945年正當新四軍向蘇浙皖邊區的日偽軍發動猛烈進攻時,國民黨軍隊竟悍然向新四軍發起突襲。新四軍在栗裕同志的指揮下,於2月至6月在天目山地區展開了三次反對國民黨頑固派的戰鬥。為保證戰鬥的勝利,張之宜同志全力組織兵源和戰鬥物資的運送,徹底粉碎了國民黨軍隊的進攻,為我軍奪取天目山三次反頑戰鬥勝利作出了貢獻,取得了殲敵1.24萬人的重大勝利,並建立蘇浙皖轄區抗日根據地,打通了浙西與浙東的聯繫。抗戰勝利後,奉命留守蘇南,相繼擔任新四軍蘇南留守處主任、中共太滆分工委副書記、中共天西工委負責人、溧陽縣縣長。解放初期,曾任蘇南行署秘書長,江蘇省人民政府副秘書長。1958年起,先後任江蘇省山區經濟作物局副局長、江蘇省農林廳副廳長、林業廳副廳長。1978年以後,任江蘇省農林局副局長、農林廳副廳長。1982年離休,享受副省級待遇。
相關詞條
-
牟宜之
牟宜之(1909年~1975年),字去非,山東省日照人,中國近代詩人、革命者。抗戰時期,牟宜之曾任樂陵縣長,八路軍115師山東軍區獨立1旅政委等職,解放...
人物簡介 人物佚事 個人作品 人物評價 -
潘宜之
潘宜之(1893年11月30日-1945年9月9日),字祖義,祖籍湖北廣濟(今武穴)大金鎮下周煜村,出生於江蘇南京,中華民國時期政治人物。保定軍校畢業,...
早年生涯 釋放周恩來 與劉尊一結婚 倒蔣失敗 抗日時期 -
張[漢字]
張是一個象形字,整個樣子像一個張弓欲射之人。張,繁體字作眼,由弓和長左右相合而成,張姓人在向別人介紹自己的姓氏時,都說成“彎弓張”,可見他們是十分看重其...
漢字:張 張字成語 姓氏起源 聚集地 歷史名人 -
張氏百忍堂
百忍堂張姓堂號,唐代時,據史書記載,當時的鄆州有人曰張公藝,九代同居,竟和和睦睦,相安無事,唐高宗甚是好奇便問其故,張公取出一張紙寫下了一百個忍字,唐高...
百忍堂 來歷 家譜 -
張宜愛
張宜愛(1912─2002),安徽省六安縣人,1955年被授予大校軍銜,榮獲二級八一勳章、二級獨立自由勳章、二級解放勳章,1961年晉升為少將軍銜。“文...
人物簡介 人生經歷 -
張謙宜
張謙宜(1650—1733)膠州城水寨人,清朝著名經學家、方誌學家、文學理論家、古文家和詩人。名張莊,字謙宜,一字稚松,絸齋,號山農、山民,晚年自稱山南...
人物生平 個人履歷 個人作品 -
張
張[漢字] - 漢字:張,讀音zhāng,zhàng;釋義;張(張)zhāng;⒈將弦安在弓上。〈引〉拉開弓:~弓;
漢字:張 張字成語 姓氏起源 聚集地 歷史名人 -
張宜泉
張宜泉(1720—1770),清內務府漢軍旗。著有《春柳堂詩稿》,現存最早者為光緒年間刊本,由其嫡孫張介卿付梓,對於曹學研究價值極大。其“先世曾累受國恩...
生平 詩摘 相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