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作背景
該劇改編自由英國詩人雪萊的妻子瑪麗-雪萊於1818年創作的同名科幻小說,主人公維克多·弗蘭肯斯坦是一個瘋狂的科學家,他用撿來的碎屍塊拼接成一個“人”,並用電將其激活,創造出一個醜陋無比的怪物,起初他心地善良,後來卻因屢屢遭受人們的嫌惡而變得扭曲,對人充滿仇恨,濫殺無辜。最後,這個怪物與他的創造者一起走向了毀滅。
舞台劇《弗蘭肯斯坦》由編劇尼克·蒂爾改編之後,從“怪物”的角度來講述這個在西方世界家喻戶曉的科幻故事。本尼迪克特·康伯巴奇和約翰·李·米勒輪流飾演科學家“弗蘭肯斯坦”和他造出的“科學怪人”。 戲劇的結尾更引人深思——一切盡失、行屍走肉般的弗蘭肯斯坦最終成為了他製造的恐怖怪物的“奴隸” ,他們穿越歐洲大陸去往北極探索更多的未知。
劇目評價
《弗蘭肯斯坦》編劇對整部原著作出了精彩的解構,全劇充滿了哲學思辨的意味,台詞精妙有力,更擁有現代人的種種思考 。
無論是演員的表演和妝容,還是舞台的布景和調度,都透出了一種慢工出細活的精緻和多變的靈活。“卷福”康伯巴奇所飾演的“科學怪人”的外形雖然是個成年人,但被科學家弗蘭肯斯坦創造出來時,他像個醜陋的嬰兒,伴隨著緩慢而沉重的心跳聲音效,掙扎著從母體中蹣跚而出,之後,他便一個人在偌大的舞台上進行了長達數分鐘的肢體探索表演。一位成年的演員,要模仿孩童那樣學習站立、走路,要做得讓人信服,還需要身體極強的協調能力。僅僅這一段,就可以成為戲劇學院表演系學生的參考範本,並且讓那些已經在舞台上活躍多年的演員們回憶起來尊重表演的正確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