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幸福生活》圍繞美國夫婦弗朗西斯·麥康伯和妻子瑪格麗特同職業獵手威爾遜在非洲的兩次打獵活動而展開。在第一天的打獵過程中,膽小的麥康伯被受傷的獅子嚇得倉皇而逃。為此,遭到妻子的惡意嘲諷和威爾遜的鄙視。當夜,妻子便明目張胆地鑽進了威爾遜的帳篷。麥康伯深受打擊,陷入極度的痛苦之中。在第二天打獵時,他一反常態,突然掙脫了困擾已久的恐懼,勇敢地向一頭受傷的野牛衝去。恰恰就在此刻,瑪格麗特從背後向麥康伯開了一槍,結束了他年輕的生命。
創作背景
時代背景
海明威生活的時代正是現代社會發生巨變的一個年代:“一切神祇統統死光,一切仗都已打完,對人的一切信念完全動搖。”經歷過硝煙瀰漫的戰爭之後,整個西方世界變得滿目瘡痍,以往的道德觀和價值觀念受到了極大的挑戰,人們存在著普遍的異化感和幻滅感,精神世界一片危機。戰後美國經濟雖然發展很快,但是在尋歡作樂、紙醉金迷的生活中,人們並不能尋找到真正的信仰和出路,以空虛對待空虛,以絕望面對絕望,生活變成一片荒原。海明威的許多作品、許多人物都給人以迷惑、悵然若失的印象,塗上了迷惘的色彩,那些宿命、逃避、放縱、毀滅的情緒總是若隱若現地存在著,對現代物質生活的浮華墮落更是深惡痛絕。
20世紀30年代正是存在主義的醞釀和形成時期,海明威的作品在某種程度上體現了薩特式存在主義文學的某些特徵。就人的身份、價值、尊嚴而言,其向度是向外的,指向他人和社會,旨在獲得接受與認同。而精神失落或異化,其向度是朝內的,是指向人自身,涉及自主和自我確定。在人生的態度上,既有對社會僧惡、消極、內向的一面,也有積極的、追求的、外向的一面。在非理性的世界裡,人類最原始最質樸的人際關係遭到踐踏,人類最真誠最寶貴的良知不復存在。一部分人喪失了生活的本真,找不到生存的本我狀態,陷人追求感官享樂和物質虛榮的泥淖中。只有一少部分人才能保持生活的本真,堅持人性的解放。海明威通過《弗朗西斯·麥康伯短促的幸福生活》中主要人物之間的對比展示了生活本真的美麗和現代文明所帶來的異化及其災難性後果。
創作契機
《弗朗西斯·麥康伯短促的幸福生活》故事源於海明威聽到的一個醜聞:1908年初,英國人勃立斯夫婦來非洲狩獵旅行,陪同的嚮導名叫J.H.佩德生。而勃立斯先生竟然在旅行途中因手槍走火而身亡。當地人表示曾聽見勃立斯先生與嚮導吵架,而勃立斯夫人曾睡在嚮導的帳篷中,事發時,勃立斯夫婦在同一個帳篷中,勃立斯夫人手上拿著一把手槍。
人物介紹
麥康伯
麥康伯先生對於現代文明的休閒娛樂等知之甚廣,他知道機車、汽車,知道打野雞,知道場地球類,知道書里講的性問題,還知道他錢多,妻子不會離開他,而他也不會離棄妻子,因為她太漂亮。他來非洲打獵不是為了接近原始的大自然,接受生存的考驗,而僅僅是因為受到媒體的宣傳,為他們羅曼蒂克般的生活增加冒險刺激的體驗。面對妻子的不忠,他能委曲求全,甚至早餐時面對給他帶“綠帽子”的威爾遜也故作鎮定。面對妻子對自己懦弱膽小的冷嘲熱諷只能故作不知。他害怕威爾遜把它像兔子一樣逃跑的事告訴俱樂部的其他人,他如此在意他人而非自己本身。所有的這些都表現出一種異化的、符號化式的生存方式,在這種異化的生存狀態中,麥康伯找不到生存的真正價值。
瑪格麗特
瑪格麗特是文明社會人性異化的又一個典型。她漂亮、精明,用她的美貌和地位為一種從未用過的化妝品做廣告而得到了5000美元。她冷酷無情,不懂得珍惜愛情,她與丈夫的關係完全建立和維繫在金錢的基礎上。她虛榮刻薄,毫無理由地要求養尊處優的丈夫要具有非洲獵人的野性。當由於恐懼,麥康伯在獅子面前逃跑,喪失了作為男人最起碼的尊嚴時,瑪格麗特對他公然蔑視,污辱挖苦。當丈夫終於在維護尊嚴的強烈欲望下鼓起勇氣,勇斗野牛時,卻被她所槍殺。麥康伯短促的幸福生活在她手中葬送。
威爾遜
小說中還有一個男性不容忽視,這就是獵手威爾遜。他有一副冷峻甚至是冷酷的神情。他扛著殺傷力很強的來福槍,他有著自己的職業準則,他也因此受到顧主們的尊重。當麥康伯當了逃兵還企圖掩蓋時,他極端地瞧不起他。可是當麥康伯因此受到妻子的冷嘲熱諷時,他又變得同情理解並且寬容他。威爾遜甚至把生命也看得十分淡漠。當麥康伯的勇氣得以復歸,尊嚴得以維護,威爾遜認為他真的長大成人了並為之高興。最後,麥康伯死在了妻子的槍下,威爾遜立即果斷地得出結論說瑪格麗特是故意槍殺麥康伯,而且瑪格麗特的默認證實了他的敏銳的判斷(評論界對此有不同的說法)。威爾遜鎮定勇敢、見多識廣,他經驗豐富並且有敏銳的觀察力,是典型的“海明威式”主人公。他信奉一套單純的生活哲學,對於女人,他持一種來者不拒的態度。但從來不為她們所左右,這是海明威式硬漢子中的一員,是一個“沒有女人的男人”。
作品鑑賞
作品主題
生命尊重
在小說《弗朗西斯·麥康伯短促的幸福生活》中,在那頭威猛的雄獅被連續射殺後,小說寫到:“它全身疼痛、難受、充滿仇恨;它全身殘餘的體力都調動起來了,完全集中著準備發動突然襲擊。它能夠聽到那幾個人在說話;它等著,積聚全身力量準備著,只等那些人走進野草叢,就拚命一撲。它聽著他們說話,它那條尾巴變硬起來,上下搖動;他們一走進野草叢邊緣,它就發出一聲咳嗽似的咕嚕,猛撲上去。”生命力驅使這頭雄師拼到最後一息。麥康伯在車上舉起槍準備瞄準射擊時,職業獵手威爾遜制止了他,並告訴他從汽車上開槍是不符合狩獵規矩的。從這個細節中,可看出存在著這么一條明確的競賽規則:即拚鬥雙方的地位是同等的,力量是均衡的,人類若依靠先進的工具而凌駕於他物之上,就是對其他生命體甚至也包括自己的不尊重。
直面人生
可以說,只有那些直面命運悲劇的勇者才是真正的硬漢,那些面對命運重壓而保持著人的尊嚴、勇氣和優雅風度的個體才是現代生活中真正的英雄。相反,被物質享樂與欲望滿足束縛在現代之網的人們往往失去了直面生命的勇氣,變成了人人不恥的可憐蟲。《弗朗西斯·麥康伯短促的幸福生活》顯然深刻而又豐富地展現了這種轉變的過程。在海明威那裡,五光十色的現代生活顯然並不是人類本真生命的需求所在,人們沉溺於此反而會被困其中;相反,人只有擁有作為人的尊嚴,直面人生的悲劇與死亡,才能獲得某種自由,真正感受到真正的幸福。
麥康伯終其一生都在忍受死亡,痛苦和荒誕的煎熬,但是他的反抗及努力試圖擺脫虛無力量控制的勇氣足以使他成為一個英雄,死亡是最大的虛無也是擺脫虛無的力量。麥康伯死於虛無的同時又在死亡中獲得了新生,這種新生是精神上的勝利。海明威創作的意義和價值就在於讓生存在這種虛無人生的人們通過死亡、痛苦、荒誕去嚴肅思考自身的生存環境淋而建立新的存在方式來挑戰虛無、戰勝虛無。
藝術特色
《幸福生活》主要採用了第三人稱的敘述方式。第三人稱敘述具有“非人格性”和“間離性”,兩大特點,因而,敘述者能夠靈活自如地週遊於被敘述對象之間,擁有較為廣闊的敘述空間,既可以逗留於人物外部作外視觀察,也能潛入人物的內部作心理透視。此外,第三人稱敘述者還能夠客觀、超然地為小說創造一種繪畫的效果和戲劇的效應。《幸福生活》中麥康伯、妻子瑪格麗特及職業獵手威爾遜這三個主要人物形象的塑造及故事懸念的設定正是藉助第三人稱敘述的不同功能實現的。
值得一提的是,小說中還偶爾插入第二人稱,將敘述接受者,即讀者,稱為“你”,表現出了強烈的感情傾向,大大縮短了敘述接受者與敘述者之間的距離,使讀者參與到了故事之中。
《弗朗西斯·麥康伯短促的幸福生活》在技巧上達到了爐火純青的程度。作者自身的主觀意圖完全淹沒在情節之中。他沒有抱怨,沒有抨擊,準確地說,它只是像一幅略帶幽默成份的諷刺漫畫。海明威刻畫人物不事任何概括或誼染,含蓄簡約的文體表面上平常簡單,但細加推敲便能領會到其中深邃的含義。
作品影響
《弗朗西斯·麥康伯短促的幸福生活》是舉世公認的海明威優秀的短篇小說之一,小說的女主人公瑪格麗特一直以來都是評論界爭論的焦點,基於她的放蕩不羈和她將丈夫一槍打死這個事實,許多評論家將她界定為邪惡的“謀殺者”、“真正的惡棍”和海明威小說中“最無恥的女人”。
作者簡介
海明威(Ernest Hemingway,1899~1961)美國小說家、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1899年7月21日生於芝加哥市郊橡膠園小鎮。父親是醫生和體育愛好者,母親從事音樂教育。6個兄弟姐妹中,他排行第二,從小酷愛體育、捕魚和狩獵。中學畢業後曾去法國等地旅行,回國後當過見習記者。第一次大戰爆發後,他志願赴義大利當戰地救護車司機。1918年夏在前線被炮彈炸成重傷,回國休養。後來去加拿大多倫多市星報任記者。1921年重返巴黎,結識美國女作家斯坦因、青年作家安德森和詩人龐德等。1923年發表處女作《三個短篇小說和十首詩》,隨後遊歷歐洲各國。1926年出版了長篇小說《太陽照常升起》,初獲成功,被斯坦因稱為“迷惘的一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