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資料
姓名:弗希爾 Fischer,Emil Hermann
國家或者地區:德國
學科:化學家發明創造:
簡歷
費希爾的父親想叫兒子參與經營他開設的商行(費希爾是他父母唯一倖存的兒子),但年輕的費希爾1864年從波恩高中畢業時,在班上名列前茅。他對自然科學的偏愛自然而然表明了他是缺乏做生意的秉賦的。父親也就不再堅持己見了。費希爾在波恩大學讀書時受教於凱庫勒,後來在施特拉斯堡大學得到拜耳和孔特的指導。1874年費希爾取得了博士學位,繼續將他的一生致力於有機化學各個不同分支學科的富有成果的研究事業上去。 1875年他研究肼(一種氮氫化合物)的有機衍生物,並指出如何才能用它們來分離和鑑別各種糖類。否則,這些糖類除了是作為不純的混合物之外,幾乎不可能作什麼處理。這時他在化學上的天賦充分顯示出來了,他的父親這才真正感到值得為兒子而驕傲,並且認識到應該在經濟上確保費希爾無後顧之憂。後來,費希爾參加了拜耳的研究。1882年到埃爾蘭根大學;1885年到維爾茨堡大學。十九世紀八十年代,費希爾用他的肼化合物去分離純糖,研究它們的結構。他指出人們最熟悉的糖類有六個碳原子,根據碳鍵的不同配置,可以有十六種變體。每種配置反映在旋光儀上的光偏振平面發生扭轉的大小是不同的。他精確地算出了哪一種糖相應的是哪一種碳鍵配置。巴斯德就是用這樣的方法把他實際的觀察和范托夫的理論結合起來,從而把立體化學(化學結構的三維研究)置於牢固的基礎之上。費希爾指出,糖類分為互為鏡象的兩個系列。他把它們叫作D系列和L系列。他必須選擇,哪一種鏡象可能用哪一種方法來寫出它的結構式。他選擇了,但是是任意的,他有50%的機會可能猜對。近代的研究證明他是猜對了。立體化學對生命研究的重要性表現在活組織中幾乎全部的糖類都是屬於D系列的。L系列在自然界中實際上從未出現過。根據活組織能將它們區別開來。也可以這么說吧,活組織對其中的一個系列是有所偏愛的。在從事此項研究的同時,費希爾還研究一種他稱之為嘌呤的化合物,並詳細地闡述了它們的結構。後來證明,這不僅作為學院式的化學研究課題是很重要的,而且對最終揭示生命機理的聯繫手段也具有重大意義。原來,嘌呤是稱為核酸的那些物質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而這些物質是二十世紀才發現的,它們是活組織的關鍵性的分子。 1892年霍夫曼死後,費希爾到柏林大學作他的繼任。 1902年他因對糖類和嘌呤的研究榮獲諾貝爾化學獎金。但這絕不意味著他一生的工作已經業滿功成。他的興趣轉移到對蛋白質的複雜的分子的研究上面去了。那時已經知道,蛋白質是由叫胺基酸的這類相對簡單的化合物組成的,但費希爾精確地揭示了這些胺基酸在蛋白質分子中是如何彼此結合的。此外他還設計出幾種與天然蛋白質中所發生的聯繫方式相類似的聯接法。1907年他合成了一個極簡單但又很有說服力的蛋白質分子,它是由十入個胺基酸單位組成的。並且還演示了消化酶如何象破壞天然蛋白質一樣地去破壞它。這是探討蛋白質結構的複雜領域的開端。這種類型的研究工作半個世紀以後經桑格和杜維尼奧的研究達到了高潮。費希爾最後幾年因第一次世界大戰而更加苦悶了。這期間他為德國組織過戰時的口糧籌集和化學藥品的生產。戰爭中他的三個兒子中兩個喪生。在一次為個人和國家的悲劇,也為癌症帶給他的不勝痛苦而感到絕望的發作中,他自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