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仙法

《道藏輯要》曰:“欲修《靈寶畢法》、《女丹功》,必須先修‘引仙法’”。“引仙法”是修煉道家上乘丹法的補漏、還原和築基之功。“引仙法”是從無極修到九宮的修煉方法。

概述

“夫道者,能卻老而全形,身年雖壽,能生子也。” 根據人體生長衰老及生育能力的發生與消失等生理過程,道家修真者把人分為童體、漏體、破體、衰體及弱體等幾種。 男性在16歲以前,女性在14歲以前為童體,童體修真則無須築基,可以直接修煉上乘丹法。 男性在16歲,女性在14歲時,男女天癸就都產生了,為漏體。漏體修真,就必須先還原補漏築基,方可修煉上乘丹法。 男女相合,生兒育女後,為破體。破體修真,須先固精血,補漏體,再還原築基,還為童體,方可修丹法。 男的到56歲,女的到42歲,則為衰體。男的到64歲.女的到49歲,則為弱體。衰體和弱體修真,須先花12倍的氣力,先盜天地之精華以補己的衰弱之體。蓄養精氣.增強活力。然後,補固精血,補漏體,再築基,還為童體。此後.方可修煉丹法。

第一、收心靜坐

修煉者入靜室端正盤坐(自然盤、單盤、雙盤都可以)。兩手十指分開,掌心向下,輕輕地放在膝蓋上。嘴唇微閉,牙齒輕叩,舌抵上齶,閉目收心。調身調息,靜神虛無。含眼光,凝耳韻,緘舌氣,聽心息,以合四象。心無所想,神無所念,萬慮俱忘,齋心靜坐。無視無思,無聽無慮,無將無迎,無內無外。清虛空默,忘物虛無,象里無極。
解釋:
引仙法第一步“收心靜坐”是根據“內經修真圖”的第一步來的。
修煉者用人身三萬六千毛孔呼氣吸氣,通過收心收體,自成宇宙。在自身宇宙中尋求天地,並以此來感應身外之天地,出現太極。“收心靜坐”最基本的要求是能坐住。照此深居靜室,冥心靜坐,積神生氣,積氣生精。積之日久,下田溫暖,飯食漸增,四肢輕快。

第二、調身

調整身軀,活動全身。方法是在盤坐時以腰為軸轉動身體,活動腰、肩、臂、肘、腕、頭、脊柱等。活動到全身輕軟鬆散時,便紋絲不動。底盤坐穩,脊柱挺直,使上松下緊。閉目平視.行功於調息靜神之中。吸氣時,意想吸天邊之氣從四面八方通過全身毛孔進入體內,呼氣時意想體內之氣通過全身毛孔向四面八方發射。
以心身為上下兩弦:心隨息靜為之上弦,身形不動為之下弦;
以神氣別冬夏兩至:神如冬寒凝物之態,燕如夏伏陽氣上升,謂之兩個極端;
以形神占坎離兩卦:外形不動屬陰為坎卦,內動生神屬陽為離卦,坎離相合,找出先天方位,以東魂之木(肝)、西魄之金(肺)、南神之火(心)、北精之水(腎)、中意之土(脾)來攢簇五行。

第三、無視無聽

閉目做功,眼中無物,謂之無視。修煉者本不應聽萬物之聲,但耳為傳神入神之地,非聽不可。故修煉者應做到聽之不動心,心不動則安神,謂之無聽。
無視無聽制兩耳。

練功要求

眼不視而魂在肝,
耳不聞而精在腎,
舌不聲而神在心,
鼻不香而魄在肺,
四肢不動意在脾。
故曰:“五氣朝元”。

解釋

五行歸中,明竅也就穩定了。明竅穩定後,用明竅調整內臟,只需微調(古稱微妙之處)、就可使內臟有較大的動作,從而實現調整內臟的目的。
例如:做功時感到心慌,就可以馬上檢查舌頭,看舌尖是否脫離上齶;心臟不好的.就可以活動活動舌頭,動一動手指頭,即可得到緩解。練功時.通過慢慢調整,先找出最敏感的竅位,這就是內臟的薄弱環節。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