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心簡介
教育部建築能效控制與評估工程研究中心於2009年批准建設,是安徽省以新能源技術研究和建築能效控制科學為研究方向的重要研究基地,是集建築能效控制與評估科研、檢測、科技開發於一體的研究機構。實驗室面積600m,實驗設備100餘台(套),總價值1200餘萬元。中心現有校內專兼職研究和技術人員46人,其中教授11人,副教授26人,具有博士學位20人,安徽省學術技術帶頭人2人,省政府津貼1人。中心的主要研究方向:(1)綠色建築研究;(2)可再生能源研究;(3)能耗監測與節能評估研究;(4)低碳生態城區研究。實驗室儀器
中心現有儀器設備總值1100萬元。主要包括:風機盤管機組檢測裝置、太陽能集熱器耐凍試驗裝置、紅外成像儀、建築圍護結構現場檢測儀、太陽能集熱器熱性能試驗裝置、岩土熱物性測試儀、智慧型式門窗角強度試驗機、導線電纜安全參數測試儀、通風與空調風量檢測裝置、太陽能供熱採暖系統能效檢測、建築材料不燃性試驗裝置、建材製品燃燒熱值測定裝置、增強網抗腐蝕性能檢測儀。合作交流
2011年4月24日,由我校主持的“十二五”國家科技支撐計畫課題“建築空間被動式節能設計與適宜技術集成研究及示範”研討會暨啟動預備會在北校區召開,我校及東南大學、安徽羅寶節能科技公司、中鐵四局建築公司、合肥佳安、安徽華祥等參研單位的20餘名研究骨幹參加了會議。課題負責人張偉林教授介紹了課題的背景和總體目標,並就課題任務的研究內容、研究進度、任務指標等提出了相關要求。課題負責人之一黃顯懷教授介紹了課題的總體工作進展,並就研究任務的分工、集成技術工程示範等問題進行了布置,要求各研究任務積極開展研究工作,同時布置擬於5月上旬召開課題啟動會議。課題負責人之一東南大學張宏教授結合科研工作,提出了積極的建議。我校材化學院劉瑾院長、建築節能研究院常務副院長方廷勇博士及參研單位的相關負責人對各自單位、各自任務的研究進展進行了介紹。 本課題針對夏熱冬冷地區建築空間被動式節能進行適宜技術集成研究,開展工程套用示範,對提高建築用能效率、發揮科技引領效益有著積極的影響和促進作用。“建築空間被動式節能設計與適宜技術集成研究及示範”是我省首批主持的國家科技支撐計畫課題之一,總研究經費2400萬元,其中國撥專項548萬元。
研究成果
工程研究中心自成立以來,面向夏熱冬冷地區,進行建築能效控制與評估關鍵技術與工程套用研究。通過工程示範和系統集成,研發一批適合中國國情的建築能效控制與評估技術與設備。工程中心已與30餘家科研機構和節能企業在能效控制與評估產品研發和新技術推廣有戰略合作夥伴關係。近3年主持縱向科研項目20餘項,其中十二五國家科技支撐計畫項目2項,973項目1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4項,主持橫向科研項目40餘項,總經費3000餘萬元;主持編制省級節能規劃4項,市級專項節能規劃6項,省級節能相關標準3項;獲安徽省科技進步一等獎1項,二等獎2項,三等獎3項,國家授權專利18項,發表學術論文224篇。研究課題
- 夏熱冬冷地區建築節能關鍵技術研究與示範,國家科技支撐項目,2011.01
- 保持徽派建築典型特點的可再生能源建築套用技術研究與示範,國家科技支撐項目,2012.01
- 建築外牆保溫材料的火災特性與安全設計,國家重點基礎研究發展計畫,2011.01
- 節約型校園節能監管體系建設項目,住房和城鄉建設部,2009.01
- 基於建築結構和燃燒抑制措施變化的火災轟燃前後產物動態特性及危害性評價研究,國家自然科學基金,2010.01
- 安徽省節能量審核關鍵技術研究,安徽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2011.01
- 可再生能源建築套用能效控制與評估平台研究,安徽省科技廳,2012.01
- 安徽省建築能耗分析與節能措施研究,安徽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2011.01
- 安徽省高校建築能效測評機構研究,安徽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2006.01
- 安徽省十二五建築節能規劃研究,安徽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2011.01
- 安徽省十二五可再生能源規劃研究,安徽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2011.01
- 合肥市太陽能資源調查與評估研究,合肥市城鄉建設委員會,2010.01
- 蚌埠市十二五可再生能源規劃研究,蚌埠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委員會,2010.01
- 淮南市可再生能源示範城市可行性研究,淮南市城鄉建設委員會,2010.01
江北集中區綠色建築規劃研究,江北集中區管委會,201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