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書信息
出版社: 東南大學出版社; 第1版 (2009年7月1日)
叢書名: 中國城市規劃·建築學·園林景觀博士文庫
平裝: 211頁
正文語種: 簡體中文
開本: 16
ISBN: 7564115742, 9787564115746
條形碼: 9787564115746
尺寸: 23.6 x 16.4 x 1.2 cm
重量: 340 g
內容簡介
《建築聚落介入基地環境的適宜性研究》從基地環境表象的生成與建築聚落的介入著手,全面闡述了建築設計作為一個動態的連續過程對基地環境的作用。為了突出表達設計的整體權衡關係,突出設計過程需要在層層鑲套的聚落層級環境中梳理表象脈絡、尋找設計依據,強調了“建築聚落設計”的概念。總結傳統聚落的成功特徵為現代建築聚落設計提供借鑑,依據基地環境脈絡探討適宜性的評價標準;強調設計的過程是一個“辯護”的過程,業主、建築師、施工者等各方以項目為紐帶形成了一個“辯護共同體”,地方文化是“辯護”的背景;以建築聚落介入不同環境為線索,通過工程實踐進行了實證性研究。
《建築聚落介入基地環境的適宜性研究》可供規劃師、建築師、城市管理者及相關專業人士研究參考,也可作為建築規劃院校師生的學習參考教材。
目錄
1 引言
1.1 主題界定
1.2 研究意義
1.3 研究概況
1.4 創新點與研究方法
1.4.1 創新點
1.4.2 研究方法
1.5 研究架構
上篇
2 基地環境的表象
2.1 環境表象生成
2.1.1 接納
2.1.2 過濾
2.1.3 博弈
2.2 環境表象分析
2.2.1 環境表象的界定
2.2.2 環境表象的作用
2.2.3 表象與想像
2.3 本章小結
3 建築聚落的介入
3.1 建築聚落生髮
3.1.1 匹配
3.1.2 整合
3.2 結果與討論
3.2.1 介入:認識的第二次飛躍
3.2.2 建築聚落的環境歸屬
3.2.3 整合結果:基地環境脈絡決定建築聚落生髮
3.3 關於創新的思考
3.3.1 創新文化的建構
3.3.2 創新文化的特徵
3.3.3 建築領域的設計創新
3.4 本章小結
4 傳統聚落概觀與特徵
4.1 聚、邑、都
4.2 傳統聚落構成
4.2.1 秩序化
4.2.2 區域化
4.2.3 符號化
4.3 成功特徵總結
4.3.1 同質性
4.3.2 原創性
4.3.3 生長性
4.4 本章小結
5 建築聚落的要素分析
5.1 從構成的角度分析
5.1.1 建築聚落設計的組成
5.1.2 建築聚落意象的解釋
5.1.3 建築聚落的自相似性
5.2 從生長的角度分析
5.2.1 地方性知識
5.2.2 空間、時間與傳承
5.2.3 建築聚落的生命
5.3 本章小結
6 適宜性評價的探討
6.1 美學與建築美學
6.1.1 審美感知
6.1.2 審美想像
6.1.3 審美推理
6.2 當代建築美學思維的兼容性
6.2.1 構成:規則與無序並存
6.2.2 樣態:明晰與混沌共生
6.2.3 追求:發展與回歸相融
6.3 適宜性評價的三個方面
6.3.1 目的與制約:約束性
6.3.2 原創與生長:時空性
6.3.3 場所與情感:可意象性
6.4 本章小結
下篇
7 建築聚落與城市環境
7.1 建築聚落·聚散:營造市隱的氛圍
7.1.1 空間的立意
7.1.2 空間的載體
7.1.3 空間的組織
7.2 建築聚落·引導:形的整合與功能的整合
7.2.1 平衡的環境
7.2.2 原創的聚落
7.2.3 開放的平台
7.3 建築聚落·契合:融合與拓展
7.3.1 校園介入環境的不同方式
7.3.2 校園聚落的形成
7.3.3 城市西面的門戶
7.4 本章小結
8 建築聚落與鄉村環境
8.1 建築聚落·統領:在基地環境中的起承轉合
8.1.1 起:廣場與坡道
8.1.2 承:紀念碑與門廳
8.1.3 轉:光庭與展廳
8.1.4 合:結束部分
8.2 建築聚落·級配:空間的賦形與交流的促成
8.2.1 構築于山水之間
8.2.2 空間的賦形
8.2.3 交流的促成
8.3 建築聚落·重構:現代家居與傳統意趣
8.3.1 地方性的認同
8.3.2 現代的便利與傳統的閒適
8.3.3 社會、業主、住戶的綜合平衡
8.4 本章小結
9 建築聚落與景區環境
9.1 建築聚落·轉化:封閉的大山環境與醒來的小鎮
9.1.1 地勢與布局
9.1.2 分解與實施
9.1.3 脈絡與傳承
9.2 建築聚落·延續:穿越時空的建築對話
9.2.1 紀念與否定
9.2.2 敞廊與借景
9.2.3 兼容與滲透
9.3 建築聚落·記憶:尋覓消逝的場景
9.3.1 再現場景
9.3.2 展示瞬間
9.3.3 依託大地
9.4 本章小結
10 結語
參考文獻
後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