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築數位化建造

建築數位化建造

《建築數位化建造》是由袁烽、[美]尼爾 里奇編寫,同濟大學出版社出版的一本書籍

書籍出版信息

作者: 袁烽 / [美]尼爾 里奇
出版年: 2012-5
出版社: 同濟大學出版社
頁數: 232
定價: 120.00元

作者簡介

1、尼爾里奇(Neil LEACH),一位建築師兼理論家。他目前是美國南加州大學建築系教授,曾執教於包括南加州建築學院、倫敦建築聯盟學校、康奈爾大學、哥倫比亞大學建築學院、西班牙加泰羅尼亞高級建築研究所、德國德紹建築學院、巴斯大學、布菜頓大學和諾丁漢大學。其著作包括《空間政治》(Routledge出版社,即將出版)、《偽裝》(麻省理工學院,2006年出版)、《忘掉海德格爾》(Paideia出版社,2006年出版)、《中國》(Map Office出版社,2004年出版)、《千年文化》(ellipsis出版社,1999年出版)和《建築的麻醉》(麻省理工學院,1999年出版);曾與他人合著《火星褲:隱蔽的歷史》(建築基金出版社,2000年出版):曾編輯《數字城市》(Wiley出版社,即將出版)、《為數字世界而設計》(Wiley出版社,2002年出版)、 《空間的象形文字:對於當代大都市的閱讀與體驗》(Rocitledge出版社,2002年出版)、《建築與革命》(Roufledge出版社,1999年出版)和《建築反思》(Routledge出版社,1997年出版);與他人共同編輯《集群智慧型:多代理系統建築》(遼寧科技出版社,即將出版)、《數字建構:青年建築師作品》及《數字建構:學生建築設計作品》(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2008年版)、《湧現:青年建築師作品》及《湧現:學生建築設計作品》(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2006年出版)、《快進熱點智囊組》(Map Office出版社,2004年出版)、《數字建構》(Wiley出版社2004年出版):是阿爾伯蒂的《建築藝術十書》(麻省理工學院,1988年出版)的譯者之一。他從2004年起就是北京國際建築雙年展的策展人之一(與徐衛國一起),是2010年在上海畫廊舉辦的”集群智慧型:多代理系統建築”展的策展人之一(與羅蘭德-斯怒克斯一起),也是2011年在同濟大學舉辦的“數字未來”展的策展人之一(與袁烽一起)。
2、袁烽,博士,同濟大學建築城規學院建築系副教授。2008年至2009年,美國麻省理工學院訪問學者,主要從事建築設計與理論的設計與教學工作,現任上海創盟國際建築設計有限公司設計總監。2010年起負責教育部高密度人居環境實驗室“數字設計研究中心”的工作,近年主要致力於數字設計方法與數位化建造方法研究。同時,積極參與設計研究與實踐,多次榮獲國內外設計領域的重要獎項。參與的“清華大學北學生公寓區設計”獲教育部優秀教育建築二等獎、建設部部級城鄉優秀勘察設計三等獎。“直線住宅”獲上海國際青年建築師作品展作品一等獎。2007年,作品入選中國40under40建築設計展,中國2007深圳雙年展;2008年,由上海市勘察設計行業協會建築時報社授予“具有大師潛質的青年建築師”榮譽稱號;2009年,同濟大學大禮堂保護性改建,獲第五屆中國建築學會建築創作獎優秀獎;2010年,作品“可樂宅”入選由德國領事館與喜馬拉雅證大美術館合作出版的《更新中國》,並參與同名聯展;2011年,“數字未來”聯台策展人(與尼爾里奇一起);2011年,作品“林盤城市基礎設施”參加成都雙年展;2012年,作品“苔聖園”參加“公共外延:上海青浦與嘉定的當代建築實踐”香港雙年展外圍展;2012年,受邀參加由美國麻省理工學院主辦第100屆美國高校建築學院聯盟年會。其著作有《現實建構》(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2011年出版)和《觀演建築設計》(同濟大學出版社,2012年出版),曾摳任《時代建築》“今日建築”專欄主持,並在《建築學報》、 《新建築》和《城市建築》等多本專業期刊上發表大量學術論文。

內容簡介

建設行業最重要的發展是數位化建造新技術,從數控工具機到3D印表機、雷射切割和各類機器人的使用。新技術對施工工藝有了更大程度的控制,並保證其精確度,開創了一系列施工新法的先河。這在中國,一個一度以手工業為主的國家中尤為明顯,數位化建造技術正以前所未有之勢使建設行業發生巨大轉型。本書以中英雙語的形式,表現數位化建造技術對當代建築實踐的影響。
1. 數位化建造作為新方法驅動下的範式轉換。
2. 數控CNC、機器人、混凝土列印建築、數字制陶、化學合成等新興數位化建造方法介紹。
3. 哈佛大學、MIT、ETH、USC、同濟大學等世界名校的理論與教學實踐。

編輯推薦

《建築數位化建造》是2011年在同濟大學舉辦的“數字未來”展覽的成果,以中英雙語的形式,表現數位化建造技術對當代建築實踐的影響。

書籍目錄

緒論 09
數位化建造:新方法論驅動下的範式轉化 17
從建構(機械組件)到合成物(化學融合 23
整合數字物質性:製圖邏輯 29
數位技術時代的優雅:為何優雅? 35
建築的中國數控制造:忽視、機會與困境
學術研究 43
未來的木材:計算設計中的材料整合 51
低技數位化建造 61
“磚構的延伸 II”:表皮的建築――結構和覆層 67
實驗法中的製作交叉點 73
機器人切石法 79
再建造 建構 原型 87
材料的性能設計 93
寄生蟲:通過材料智慧型實現的以時間為基礎的空間形態
混凝土3D列印技術 101
輪廓工藝:混凝土施工的革命 107
大型添加製造的設計可能:自由構造 113
列印建築
制陶研究 121
數字制陶 127
定製制陶術:機器人建造的模組化自控策略
案例分析 137
計算建築在中國的建造實踐 145
上海中心大廈:形式、性能與智慧型幕牆 153
理解新材料和新數位技術的真正價值 161
2010年上海世博會奧地利館
對話 171
伊萬 道格拉斯與尼爾 里奇的對話 177
顧傳暉與袁烽的對話
項目概述 185
IwamotoScott建築事務所 191
Howeler + Yoon建築事務所 199
數字未來 203
HHD_FUN工作室 209
北京市建築設計研究院 213
范凌 219
張周捷 223
數字未來展覽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