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簡介
兒童求知的樂園,人才培養的搖籃
———奮進中的建始縣民族國小
校園內綠樹掩映,環境幽雅宜人。微機室、音樂室、圖書室、多媒體階梯教室等裝備設施齊全。特別是近幾年來,學校的發展進入了快車道。投資近200萬元興建了綜合樓,維修改造了教學樓、教師宿舍樓,擴建了學生活動場地,還建起了“教育部李嘉誠現代遠程教育室”,開闢了“空中課堂”和校園光纖網,教師辦公逐步走向電子化,促進了新的課程改革和新課標的進程。
隨著清江工業園區的開發, “兩路”建設和城鎮建設的發展,學校的規模將逐步擴大。到2010年,學生預計將達到1050人,21個教學班。為了緩解教學用房的壓力, 現投資240萬元正在修建教學綜合大樓和運動場。
學校榮譽
學校有一個事業心強,團結合作、求真務實、探索進取的領導集體;有一支朝氣蓬勃、愛崗敬業、勤奮努力、積極向上的教師隊伍。堅持“促進學生生命成長、成就教師職業追求、實現學校可持續發展”的辦學理念,以“樹教育質量品牌、辦人民滿意學校”為目標,秉承“以人為本,和諧發展”的校訓,教育教學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辦學效益得到了社會各界的認可。學校先後被評為州、縣文明單位;湖北省少先隊工作示範學校;州“四、五”普法先進單位;縣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先進單位;湖北省寫字教學先進單位。學校黨支部也多次獲得縣、鎮先進基層黨組織的榮譽稱號。
學校管理
以管理求生存,以人為本是這所學校常抓不懈的管理理念。學校的決策者以科學規範的管理運行機制,打造現代化高品位學校,即打造現代化教學校園、科研校園、人文校園作了很多有益地探索和嘗試。如,把握好“兩個堅持”(堅持學校領導、校委會成員分工明確,責任具體的管理形式;堅持制度管理與情感管理的模式,創文化、人文、文明校園)。注重“三個服務”的管理理念(一切為學校發展服務;為教師成功服務;為學生成長服務)。同時,根據學校校情,建立了“橫向到邊,縱向到底”的各項管理制度,並彙編成冊,做到了有章可循。
辦學成果
學校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堅持以育人為本的辦學宗旨,形成了立體式的德育網路機制。在德育工作的管理上,以活動為載體,每月有活動主題,做到有目標、有過程、有考評。在“五愛”教育、“行為養成”教育、“三管住”教育、“手拉手”活動的互助教育等學校、社會、家庭“三結合”全方位教育中,培養了一批又一批得到社會公認的“基礎紮實、全面發展、特長突出”的學生。湧現出了州首屆“十佳少年”名列榜首的金振詩同學,湖北省優秀“春蕾”女童盧丹同學。從這個搖籃走到了北京航天航空學院,上海復旦大學、華中農業大學的莘莘學子姚曼文、張為、賈可、袁瑤等。近幾年來,學校還有400餘人次在國家、省、州、縣的美術、書畫、作文、科技作品等競賽活動中獲獎。
教學科研
以科研促課改,以創新求發展。在教學工作中,學校以教學科研為嚮導,以課堂教學為陣地,以牢固“雙基”為前提,以培養學生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為核心,以信息技術空中課堂帶動學科知識有機結合,以課堂教學為特色,以“自主、感悟、合作、探究”為教學模式,全面提高學生素質的教學管理模式。
在教學工作中,特色立校。學校的寫字教學有專職軟硬筆書法教師;每天中午“20分鍾師生同步練字”;“書畫活頁板”隨時更新。常年開展教師“三字”比賽,學生書法作品展,整個校園氤氳著濃濃的書香氛圍。
學校特色
打民族品牌,創民族特色。學生人人有一套民族服裝;有60人的鼓號隊,40人的腰鼓隊;開展有“打陀螺”、“拔腰帶”、“搖旱船”、“竹馬”等少數民族體育項目。
同時,與每一位學生建立民主、平等、和諧、融洽、相互尊重的關係,努力發現和開發學生潛在的優秀品質是老師們在長期的教育教學工作中探討的一個課題。在培養提高教師方面,學校制定了培養名師工程的五年金字塔式的培養目標。還採取走出去,請進來的辦法經常到外校學習、觀摩。校內也經常開展講座、聽課評課、教案展評、論文評選、教法交流等活動。並注重培優輔差、科學評價學生和學生的終身發展。近幾年,教師在鎮、縣、州講示範課、公開課、展示課51人次。在省、州、縣級以上報刊登載教研論文達52篇。學校承擔的“十五”期間的國家級德育課題《社區德育與“五愛”教育》已通過專家驗收結題。承擔的縣級國小語文、數學、寫字課題都於去年12月26日通過專家評審驗收。省級語文和國家級信息技術教育課題正在研究之中。2008年3月,我校被中國中國小幼兒教師獎勵基金會、國家教師科研基金規劃辦公室批准為國家教師科研基金“十一五”規劃重點課題 “學校、社會、家庭三結合關愛留守學生的協調及對策研究”科研單位。教學科研的開展,促進了教學質量的提高,近幾年,國小畢業生期末檢測合格率語文達到98%以上,數學達到97%以上,思品、社會、自然分別達到了98%、97%、96%以上。
東風催發花千枝,奼紫嫣紅春滿園。目前,民小人以“科研興校、特色強校”為宗旨,爭創一流為目標,以民族學校“五個一”工程為契機,進一步加大教育教學設施建設,規範民族教育方式,凸顯民族文化特色,活躍校園民族氛圍,打造民族品牌,用心智和汗水創造新的業績,鑄造新的輝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