詞語:寫字
基本信息
詞目:寫字拼音:xiě zì
詳細解釋
1、書寫文字,題字。南朝·梁·陶弘景 著有《授陸敬游十賚文》:“賚爾大硯一面,紙筆副之,可以臨文寫字,對真受言。”
唐 高駢 著有 《寄鄠杜李遂良處士》詩:“池邊寫字師前輩,座右題銘律後生。”
宋 文同 著有 《可笑口號》之三:“可笑此公何太惑,讀書寫字到三更。”
趙樹理 著有《金字》:“一天,鎮長交給我一卷緞子和一包泥金,要我替他寫字。”
2、 明代職司抄寫的低級官員。
明 王瓊 著有 《雙溪雜記》:“以此有不待缺而升者,如……醫士出身升至太醫院使,寫字出身,在內閣書辦,升至編脩。”
3、古埃及為人寫信的人。
因為古埃及的文字,有許多晦澀難懂。有一些就連土生土長的古埃及人都不認識。因此,古埃及出現了一批以為人們寫信、讀書、讀報的職業。
4、漢字臨寫的根本原理。
五千年來的書法家無數,他們雖然留下了相當的書法佳作,但是卻沒有留下寫字的科學方法,例如為什麼臨寫的像?為什麼臨寫的不像?來自大連的國小教師劉向東提出了漢字臨寫的根本原理,撰寫了《漢字臨寫大揭秘》一書,從而解決了漢字臨寫的根本難題。這一方法不但適合於漢字的臨寫,也適合於世界上一切文字的臨寫。《漢字臨寫大揭秘》一書是中國書法史上的一座里程碑。
書法術語:寫字
書寫姿勢
書寫的姿勢對於練習寫字非常重要。正確的寫字姿勢不僅能保證書寫自如,減輕疲勞,提高書寫水平,而且還能促進少年兒童身體的正常發育,預防近視、斜視、脊椎彎曲等多種疾病的發生。因此,必須引起重視。正確的寫字姿勢是:上身坐正,兩肩齊平;頭正,稍向前傾;背直,胸挺起,胸口離桌沿一拳左右;兩腳平放在地上與肩同寬;左右兩臂平放在桌面上,左手按紙,右手執筆。眼睛與紙面的距離應保持在一尺左右。
執筆姿勢
執筆方法正確與否,關係到筆的控制能力,運筆的靈活性,書寫的速度,直接影響書寫的效果。良好的執筆方法必須從小培養,否則,一旦形成習慣,糾正起來很難。正確的執筆方法,應採用三指執筆法。具體要求是:右手執筆,大拇指、食指、中指分別從三個方向捏住離筆尖3厘米左右的筆桿下端。食指稍前,大拇指稍後,中指在內側抵住筆桿,無名指和小指依次自然地放在中指的下方並向手心彎曲。筆桿上端斜靠在食指的最高骨處,筆桿和紙面呈50。左右。執筆要做到“指實掌虛”,就是手指握筆要實,掌心要空,這樣書寫起來才能靈活運筆。
書寫方法
俗話說,字如其人。那么該如何用筆在自己的手裡運用自如,爐火純青來寫出一手漂亮的好字呢?如果是鋼筆字,可買張字帖,和寫字貼,慢慢臨摹。
字和人一樣,有重心,從頭到腳,都是一條直線,所以人看起來不會倒。那么初學者來寫字的時候可以運用這個道理來寫寫字,在臨摹的基礎上,先保持字不會‘倒’,特別是對於小孩子。
小孩子想寫好字就必須得首先把字寫工整,寫正,然後再練技巧,再練好看。
那么想要練一手字,就得從小抓起,不僅要抓字,還要抓姿勢,這樣孩子才能在健康的基礎上來練好字。
相關故事
蒙恬寫字故事蒙恬是春秋時期的秦國大將,公元前二二三年,蒙恬帶兵在外作戰,他都要定期寫戰報呈送秦王。當時,人們用竹籤寫字,很不方便,一個字蘸了墨沒寫幾筆又要蘸,而寫一份報告要很久的時間。一天,蒙恬打獵時看見一隻兔子的尾巴在地上拖出了血跡,心中不由來了靈感。他立刻剪下一些兔尾毛,插在竹管上,試著用它來寫字。可是兔毛油光光的,不吸墨。蒙恬又試了幾次,效果還是不行,於是隨手把那支「兔毛筆」扔進了門前的石坑裡。有一天,他無意中看見了那支被自己扔掉的毛筆。撿起來後,他發現濕漉漉的兔毛變得更白了。他將兔毛筆往墨盤裡一蘸,兔尾竟變得非常「聽話」,寫起字來非常流暢。原來,石坑裡的水含有石灰質。經鹼性水的浸泡,兔毛的油脂去掉了,變得柔順起來,傳說這就是毛筆的來歷。歷史上對於蒙恬造筆的說法有一些記載。《太平御覽》引《博物志》曰:「蒙恬造筆。」崔豹在《古今注》中也說:「自蒙恬始造,即秦筆耳。以枯木為管,鹿毛為柱,羊毛為被。所謂蒼毫,非兔毫竹管也。」但事實上,出土的文物已證明,毛筆遠在蒙恬造筆之前就有了。東漢許慎的《說文解字》說:「秦謂之筆,楚謂之聿,吳謂之不律,燕謂之弗。」先秦書籍中沒有「筆」字,而「筆」字早在商代就出現了,秦始皇只是統一了筆的叫法,可見筆是早於秦代就存在的。清代大學者趙翼在《孩餘叢考》中的「造筆不始蒙恬」條中寫道:「筆不始於蒙恬明矣。或恬所造,精於前人,遂獨擅其名耳。」看來,這一評述還是有所根據的。唐代韓愈《毛穎傳》以筆擬人其中也提到蒙恬伐中山,俘捉毛穎,秦始皇寵之,封毛穎為「管城子」。後世又以「毛穎」、「管城子」為筆的代稱。除此之外,毛筆的別名還有「毛錐子」、「中書君」、「龍鬚友」、「尖頭奴」等,這是後話。
現代人現在很多已不再運用毛筆來寫字了,取而代之的是後來的鋼筆、原子筆,現在又進步到滑鼠了。記得我們念書時,如果因為成績好而得到一支鋼筆的獎賞,那才真是一件了不得的事情。好笑的是,現在我們的孩子們有的連鋼筆是什麽模樣都沒有見過,更不會了解毛筆的由來,這是喜或憂呢?
文學作品:寫字
基本信息
名稱:寫字體裁:散文
作者:梁實秋
作品原文
在從前,寫字是一件大事,在“念背打”教育體系當中占一個很重要的位置,從描紅模子的橫平豎直,到寫墨卷的黑大圓光,中間不知有多大勤苦。記得小時候寫字,老師冷不防的從你腦後把你的毛筆抽走,弄得你一手掌的墨,這證明你執筆不堅,是要受懲罰的。這樣惡作劇還不夠,有的在筆管上套大銅錢,一個,兩個,乃至三四個,搖動筆管只覺頭重腳輕,這原理是和國術家腿上綁沙袋差不多,一旦解開重負便會身輕似燕極盡飛檐走壁之能事,如果練字的時候筆管上馱著好幾兩重的金屬,一旦握起不加附屬檔案的竹管,當然會龍飛蛇舞,得心應手了。寫一寸徑的大字,也有人主張用懸腕法,甚至懸肘法,寫字如站樁,挺起腰板,咬緊牙關,正襟危坐,道貌岸然,在這種姿態中寫出來的字,據說是能力透紙背。現代的人無需受這種折磨。“科學”已經廢除了,只會寫幾個“行”“閱”“如擬”“照辦”,便可為官。自來水筆代替了毛筆,橫行左行也可以應酬問世,寫字一道,漸漸的要變成“國粹”了。當作一種藝術看,中國書法是很獨特的。因為字是藝術,所以什麼“永字八法”之類的說數,其效用也就和“新詩作法”“小說作法”相差不多,繩墨當然是可以教的,而巧妙各有不同,關鍵在於個人。寫字最容易泄露一個人的個性,所謂“字如其人”大抵不誣。如果每個字都方方正正,其人大概拘謹,如果伸胳臂拉腿的都逸出格外,其人必定豪放,字瘦如柴,其人必如排骨,字如墨豬,其人必近於“五百斤油”。所以鄭板橋的字,就應該是那樣的傾斜古怪,才和他那吃狗肉傲公卿的氣概相稱,顏魯公的字就應該是那樣的端莊凝重,才和他的臨難不苟的品格相合,其間無絲毫勉強。
在“文字國”里,需要寫字的地方特別多,擘窠大字至蠅頭小楷,都有用途。可惜的是,寫字的人往往不能用其所長,且常用錯了地方。譬如,鑿石摹壁的大字,如果不能使山川生色,就不如給當鋪醬園寫寫招牌,至不濟也可以給煤棧寫“南山高煤”。有些人的字不宜在壁上題詩,改寫春聯或“抬頭見喜”就合適得多。有的人寫字技術非常嫻熟,在茶壺蓋上寫“一片冰心”是可以勝任的,卻偏愛給人題跋字畫。中堂條幅對聯,其實是人人都可以寫的,不過懸掛的地點應該有個分別,有的宜於掛在書齋客堂,有的宜於掛在飯鋪理髮館,求其環境配合,氣味相投,如是而已。
“善書者不擇筆”,此說未必盡然,禿筆寫鐵線篆,未嘗不可,臨趙孟頫靶木,大概是尖毫。筆墨紙硯,對於字的影響是不可限量的。有時候寫字的人除了工具之外還講究一點特殊的技巧,最妙者無過於某公之一筆虎,八尺的宣紙,布滿了一個虎字,氣勢磅礴,一氣呵成,尤其是那一直豎,頂天立地的筆直一根杉木似的,煞是嚇人。據說,這是有特別辦法的,法用馬弁一名,牽著紙端,在寫到那一豎的時候把筆頓好,喊一聲“拉”,馬弁牽著紙就往後扯,筆直的一豎自然完成。
寫字的人有癮,癮大了就非要替人寫字不可,看著人家的白扇面,就覺得上面缺點什麼,至少也應該有“精氣神”三個字。相傳有人愛寫字,尤其是愛寫扇子,後來腿壞,以至無扇可寫;人問其故,原來是大家見了他就跑,他追趕不上了。如果字真寫到好處,當然不需腿健,但寫字的人究竟是腿健者居多。
作品鑑賞
一代文學大師梁實秋的散文具有獨特的韻味,談生活,恬靜親切,如涓涓清泉,沁人肺腑;議社會,機智閃爍,似幽默砭針,耐人尋味。《寫字》就以輕鬆幽默的筆調,從常見的生活現象入手,幾乎談透了“寫字”這一藝術中的方方面面。說到寫字,這是大家常遇到又力求精益求精的事,因此,社會上關於寫字、書法的著述甚多,且往往是嚴肅地去談“怎樣注意”、“怎樣做到”一類問題,而梁先生的《寫字》一文卻不是這樣。學者式的概括固然有,而更多的卻是看似平談的諄諄引導,以生活小事說大“法”,在談笑中述深理,於聊天中益心智。《寫字》共四個自然段,邏輯思路清晰。第一段談“寫字最容易泄露一個人的個性”,接著說寫字“求其環境配合”,再講寫字要特殊技巧,最後一段談寫字要求腿健。四段安排得很有層次,可以說前兩段是從字的外部形態談。一是字如其人。二是字的運用與環境相稱,這兩點注意了,字就有了個性,有了藝術價值。後兩段是從如何練字方面談,一是要講技巧,二是要有態度。先說效果,後說取得效果的途徑,這樣的層次安排,既體現出作者純熟的散文組段排序技巧,也反映出他對“字”這一藝術的深透理解。暫不說梁先生是書法家,只說他對字的書寫很在行,是一點兒也不過分的。
談“寫字”,作者很少從抽象的理論方面進行闡述,而是運用生活中常見的事例代替大道理的說教,這樣使讀者讀來感覺親近,感受形象具體。說“寫字最容易泄露一個人的個性”,用比喻“字瘦如柴”、“五百斤油”來形象地說明,還用大書法家鄭板橋、顏真卿的例子具體地說“字如其人”的道理。講與環境配合,說寫在石壁上的字如不能使山川生色。就不如“給當鋪醬園寫寫招牌”、“給煤棧寫‘南山高煤’”,足見作者平時觀察細緻,生活經驗豐富。作者還舉了春聯、“招頭見喜”的小條,在茶壺蓋上寫“一片冰心”來說明。談技巧時,以寫“虎”字為例,傳神地寫出寫“虎”字的過程。說要腿健,把有些人的“饞寫字”寫得活靈活現,使讀者讀來如在目前。作者就是以這樣生動的描繪和具體可感的事例讓讀者去學寫字的。
文章句子樸實生動,全文運用散文筆法,句句有理,字字含情,避免了一般教科書式的說教。例如第一段中“如果每個字都方方正正,其人大概拘謹……其間無絲毫勉強”,真是理真意濃。“泄露一個人的個性”句中的“泄露”本意是“不該讓人知道的事讓人知道了”的意思,這裡一借用,就生動地寫出了“不易流露而又流露出來了”的狀態,比“表現”一炭詞用得好。說有些人的字“不宜在壁上題詩”,應寫小的東西,作者不說“小東西”而以春聯、小字“招頭見喜”去借代;說“虎”的那一豎(草書所寫的虎字),是“一根杉木似的”,對快寫成時的情景,作者描繪得更是生動:“喊一聲‘拉’,馬弁牽著紙就往後扯,筆直的一豎自然完成”。
作者知識淵博,正如陳漱渝在談梁實秋散文時所說:“他的學識豐富,思想寬廣,旁徵博引,融會貫通。”對書法家鄭板橋、顏魯公之書風掌握熟透,評價準確。他既知“鑿石摹壁”之高雅技藝,又熟“當鋪醬園”等民間事情;既了解“題跋字畫”,又深知茶壺上刻“一片冰心”;既懂得中堂條幅,又熟春聯及“招頭見喜”一類的小紅條;既知“鐵線篆”(篆書的風格),又懂趙孟頫選用毛筆的講究……所以說,他的散文是“集文人散文和學者散文特色於一體”的,此言不虛。
《寫字》雜誌
刊文
《寫字》第五期雜誌上,突然發現了這些文字:親愛的讀者:
《寫字 》雜誌自1987年創刊以來,已走過21年。《寫字》雜誌以傳播書法知識為己任,貫徹“軟硬兼施,普及與提高相結合”的辦刊宗旨,團結了無數書法愛好者。在作者、編輯、讀者的共同努力下,雜誌取得了一定的社會效益。在此,本刊編輯部全體同仁衷心感謝您和我們共同見證了雜誌的成長,感謝您長期以來的熱情投入。
由於多方面的原因,本刊於2008年第六期以後將與讀者惜別,改刊為一份大型的綜合性美術刊物,主要介紹中國畫、油畫、雕塑和書法方面的內容,歡迎《寫字》雜誌的老讀者成為這份新刊物(擬名為《美術博覽》)的新朋友。
謝謝大家。
《寫字》編輯部
2008年9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