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該學校現在的校址位於南泥灣紅軍359旅旅部所在地,有著濃郁的革命傳統教育氛圍。
立校之本
學校教育的目標是使學生學會學習、學會生活、學會協作。教育教學質量是學校生存和發展的生命線,是學校的立校之本。在日常工作中,全體員工樹立為學生服務的意識,並全身心投入到教育事業中,任勞任怨,從未因報酬少而影響工作。激勵和強化學生行為習慣的養成教育,逐漸滲透並採取精細化的管理,層層落實,責權分明。
每年一度的新生入學教育,每周一的升旗儀式,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和薰陶;教學管理精細、常規管理嚴格。注重對教師的校內培訓,以老帶新、集體培訓和個別培訓相結合,每年採取的是“請進來、送出去”的辦法提高中青年教師的業務水平,同時學校還購置了一部分新課改方面的書籍、教學碟片供教師學習參考。
獎勵制度
為了激勵教師的工作,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制定了學校獎勵制度。儘管和兄弟學校相比設施較差,教師流動大,年齡結構不合理(69名教職工中30歲以下占90%,平均年齡28歲、平均教齡4年),但在過去的一年,該校本著“三個一切”的原則,統一思想、集體作戰、分工協作,發揚“三苦精神”,在“三合一”考試中取得了優異的成績,並獲得了區教育局頒發的“教學質量獎”、“先進管理獎”、“教學進步獎”;區委、區政府頒發的“十星級標兵單位”等稱號,學校的校風、教風、學風在全區教育系統首屈一指。2005年是我校教育教學水平突飛猛進的一年,開拓創新的一年,大獲豐收的一年。
學校精神
為了使學生心理、身體同步健康發展,學校充分利用金盆灣的地理優勢(金盆灣是當年三五九旅旅部所在地,有解放戰爭中倭牛山戰鬥的戰場遺址),每年8月份都由支部牽頭、團委負責、班主任領隊,徒步20公里到南泥灣大生產展覽館參觀學習,接受思想健康教育,用“自己動手、豐衣足食”的南泥灣精神武裝師生的頭腦,用“自力更生、艱苦奮鬥”的延安精神激勵自己。儘管學校的條件差,生活苦,但並沒有難倒廣大師生。
為了培養學生健康向上的心理,學校從2004年秋開始出台了一項“幫困、扶優”的政策,對年級前十名的學生給予50元-200元不等的現金獎勵,同時免除課本費、雜費、住宿費及對少數特困生給予了每周5元-10元不等的生活補助的三免一補制度(說明:因為我們做過調查在前10名學生中70%的屬於貧困生、25%的屬於特困生、5%的學生家庭經濟狀況較好)。目的是讓孩子們懂得努力就有回報,做事,就要努力把事做好。還對所有在校的特困生、單親及殘疾兒童給予了免除雜費或住宿費的政策,目的是對孩子們已受到傷害的心靈給予安慰,並能從經濟上得到些幫助。同時告訴孩子們貧困不是你們自身的過錯,不能因貧困而自悲,我們要為改變貧困而努力,只要努力學校社會會幫助你度過難關。
2005年,該校又做出決定對考入省重點中學的學生給予每人50元-200元不等的獎勵,並由學校主管校長、德育主任親自拿著現金和一個大紅燈籠、三副對聯送到學生家長手中。
健康教育
有了健康的心理還不夠,還需要健康的身體,才能為學習生活做保障。為了預防常見病及傳染病,每年學校都積極配合衛生院、衛生防疫部門對學生進行預防知識宣傳和傳染病預防,並時常對學生進行六種常見病防治、宣傳和春季流行性疾病的預防。通過心理預防和藥物預防,目前,學校還沒有發生過流行性大面積傳染病蔓延的現象。
為了使學生學到更多的衛生知識,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學校以德育處為龍頭,班主任積極配合,利用晚點進行衛生健康教育、青春期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學生灶實行專人管理,加強對灶務人員的管理教育,統一經營,規範行為,灶務人員必須持衛生許可證、健康證方可上崗;並組織灶務人員學習《金盆灣中學校園安全緊急預案》和《學校食堂與學生集體用餐衛生管理規定》,同時學生一日三餐必須自帶碗筷,以免病症傳染。對學生的活動場所,每天必須打掃三次,宿舍、教育保持清潔、乾淨;並每天定時通風,由校醫做指導對學生宿舍定期進行紫外線消毒。
為了讓處在青春期的學生健康成長,學校每年對新入學的學生都要男、女生分別組織起來觀看青春期教育專題片《男孩、女孩》。並由校醫負責對學生的生理疑難問題給予解釋。
對辦公區、住宅區的環境衛生,學校實行劃片負責管理,配備15個垃圾桶,建築垃圾屋3個;目前我校有草坪2000餘平方米,植樹1300棵,各種花卉2000餘株。對師生的飲用水(含二次供水)的從業人員進行培訓,並且持證上崗,及時、安全、衛生的保證師生的用水。
體育教學
該校和南泥灣隔山相望,在平時的教育教學中,他們堅持用“三五九旅”精神自勉,他們把“三五九旅”精神視為“團結拼搏、吃苦耐勞”精神。體育教學是我們提高學生綜合素質的重要環節,為了提高學生的身體素質,學校嚴格貫徹執行《學生體質健康標準》。每天的“兩操”、下午活動課、一年一度的冬季越野賽、春季田徑運動會、體操比賽和桌球比賽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2004年在寶塔區教育局組織的中學組教職工籃球比賽中獲得了優異的成績。同時,為了體現素質教育的基本要求,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每班每周安排一節美術課與音樂課,給學生美的感染,讓學生在美中生活、在生活中學會審美。
學校榮譽
作為該校的少兒體校,通過與區體委聯建共管,從建校至今,在省、市重大體育比賽中取得了優異成績。
2003年該校被省體育局評為陝西省傳統體育運動項目學校。
2004年獲陝西省第四屆重點項目少兒運動會團體總分第五名,體育人才貢獻獎、體育道德風尚獎、獲得本次比賽的國際式摔跤男子團體總分和女子團體總分第一名,田徑男子團體總分第三名,田徑女子團體總分第五名,舉重男子團體總分、舉重女子團體總分和游泳團體總分第五名。
2005年,在市三運會上,我校的少兒體校以絕對優勢,力拔頭籌,一共奪得227枚金牌、136枚銀牌、136枚銀牌、其中3人9次打破市運會紀錄;田徑、柔道、摔跤、籃球均獲全市第一。
近年來,作為太校的少兒體校為省市運動隊輸送各類人才100餘人,省級運動隊輸送26人。以絕對的優勢和優異的成績贏得了社會各界人士的交口稱讚。現在正籌備申報國家級體育後備人才基地。
未來發展
延安市寶塔區金盆灣中學的發展壯大,靠的是區委、區政府的高度重視、靠的是教育局的大力支持和親切關懷、靠的是南泥灣精神和“三苦精神”。儘管我們取得了一些成績,但都是苦管、苦教、苦練的結果,和現代教育的要求差距甚遠,和省、市重點中學的差距更大。我們相信:只要有國家政策支持,有省、市、區級教育局的關懷和不斷給予獎金和硬體投入,我們就會有乘長風破萬浪的勇氣和信心,寶塔區金盆灣中學的明天將會更加燦爛美好。
在蓮湖區教育局與延安市寶塔區教育局的共同支持關心下,延安第十中學與延安市寶塔區金盆灣中學結成手拉手學校。
2011年3月12日至13日,延安第十中學校長周靜同志和黨總支書記李莊同志在教育局的統一組織下赴延安市寶塔區金盆灣中學並與該校簽訂了友好合作的協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