廬江五中校園格調清雅,布局和諧,功能完備。走進校園,現代氣息撲面而來,四季綠滿眼,月月花開香。教學樓、綜合樓、學生公寓、食堂、禮堂、教師公寓、體育場及相應附屬設施以高標準、高規格設計、建設,美倫美奐。教師辦公室配齊櫃式空調、電腦,學生寢室悉數安裝空調,後勤服務標準化、現代化、星級化。廬江縣政府綠化委授予廬江五中“花園式學校”稱號。
學校依靠縣委、縣政府給予的優惠政策,在全縣範圍內通過嚴格的考試、考核,選招、選聘一批優秀的公辦教師、大學畢業生擔綱肩責。目前,擁有127名專任教師,本科107人,具學士學位98人,英語四級以上者87人,多人獲省、市、縣級表彰和高考優勝獎,多人為市、縣骨幹教師、學科帶頭人和高校雙優生、優秀學生幹部。五中擁有一支業務精湛、知識寬廣、梯度合理、年輕朝氣的教師隊伍。
學校於2006年秋季招收高一、七年級新生,目前,國中12個班,高中32個班,在校學生達3000多人。學校踐行“科學、務實、創新”的辦學思想,以“溫馨的家園,成才的搖籃”為辦學理念,“真情投入,無情管理”,實行封閉式教學。咬定常規爭創新,硬化規範求特色,教師崗位成才,學生全面發展。體育、美術、音樂“特長班”,學生潛質得顯;書畫展、元旦聯歡、演講賽,學子天賦得展。五中師生在全縣中國小幼稚園師生文學書畫藝術作品大賽中名列全縣各類學校第一名。
省人大、教育廳、市、縣領導多次視察學校,對學校的環境、管理給予高度評價。社會人士、學生家長目睹廬江五中的發展、成長,曾經的疑慮已經完全變成了認可、讚許、驚嘆、折服。二00六年,廬江五中榮獲“全縣民辦教育先進單位”。
廬江五中力爭以十年時間把五中建成淮中名校。
相關詞條
-
廬江縣第五中學
廬江縣第五中學,是一所經安徽省廬江縣人民政府和巢湖市教育局批准的民辦公助式完全中學。
學校簡介 辦學規模 -
金剛寺[廬江]
康定金剛寺,同南無寺相鄰。金剛寺是一座紅教廟宇,相傳始建於公元15世紀後期。金剛寺規模略小於安覺寺、南無寺,但其名聲並不亞於二寺。每年藏曆五月初十,為紀...
概述 悠久的歷史 清淨的法源 學修並重的長老大德 隆重的佛事活動 -
安徽省無為第一中學
安徽省無為第一中學是安徽省示範性普通高級中學,副縣級建制。 1951年秋創建無為初級師範,先後易名為無為初級中學、無為第一初級中學、大江中學、無為縣立第...
歷史沿革 辦學條件 辦學成果 文化傳統 現任領導 -
大化中學
大化中學,學校占地40多畝,建築面積4100多平方米。校園“四區”分開,布局合理,道路開闊,綠化美觀。學校擁有圖書室、實驗室、多功能教室、電腦教室等,辦...
簡介 創始人 -
何
間,音以韓為何,遂為何氏。” 廬江何氏的“姬—韓—何”姓源,已被唐朝何...
歷史發展 姓氏文化 姓氏名望 -
何姓
以韓為何,遂為何氏。” 廬江何氏的“姬—韓—何”姓源,已被唐朝何德、何弘...
歷史發展 姓氏文化 姓氏名望 -
何[中華姓氏]
江淮間,音以韓為何,遂為何氏。” 廬江何氏的“姬—韓—何”姓源,已被唐朝...
歷史發展 姓氏文化 姓氏名望 -
合肥市
,為州治。大業初,改廬州為廬江郡,合肥屬廬江郡,為郡治。唐高祖武德三年(620年),改廬江郡為廬州,治合肥。唐太宗貞觀元年(627年),置十道,合肥屬淮南道廬州。唐玄宗天寶元年(742年),改廬州為廬江郡,仍治合肥。唐...
歷史沿革 行政區劃 地理環境 自然資源 人口民族 -
安徽省合肥市
廬州,為州治。大業初,改廬州為廬江郡,合肥屬廬江郡,為郡治。 唐高祖武德三年(620年),改廬江郡為廬州,治合肥。唐太宗貞觀元年(627年),置十道,合肥屬淮南道廬州。唐玄宗天寶元年(742年),改廬州為廬江郡,仍治...
歷史沿革 行政區劃 地理環境 自然資源 人口民族